2015 讀經默想 – 撒下1-2章

5/1/2015 星期五 撒下1-2章

「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且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這歌名叫弓歌、寫在雅煞珥書上。」 (撒下1:17,18)

我曾經聽過一位屬靈長者的提醒:「有兩種聚會是最好不要錯過的;一種是浸禮、另一種是追思禮拜。」

在過了這近30年基督徒生活的今天,似乎是越來越能體會到這裏面的智慧:兩者都是可以榮耀神、可以傳褔音、可以得人生智慧的聚會。

如果追思禮中,有一篇好的祭文,是很值得反覆細讀的。對我來說,那也是追思禮拜的重點。

記得中學時,似懂非懂的背過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被那抒情與叙事的交錯、對於死者和自己生命的交接與分離、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深深的吸引著。

大衛為了掃羅和約拿單的哀歌,就有這幾個原素在其中:抒情(1:19)與叙事(1:25)的交錯、對於死者(1:20,1:22)和自己(1:26)生命的交接與分離、對人生沉浮的感慨(1:21,24)。

這首哀歌表達了對生命的遵重、超越了敵(掃羅)友(約拿單)的界線、不是從宦海的觀點,而是以神的揀選來看人生(1:19,20,24)。

「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重覆了三次(1:19,25,27):頭一次指掃羅、第二次為約拿單、最後一次可能是泛指歷史上的英雄,形成一個美麗完整的三角呼應。

大衛不保留對敵人的咒詛:「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基利波山哪、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因為英雄的盾牌、在那裡被污丟棄.掃羅的盾牌、彷彿未曾抹油」(1:20,21)。

大衛也不忌諱描繪戰爭的殘忍:「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1:22) 。

大衛藉著哀歌來接受失去心愛的人之傷痛:「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1:26)。

哀歌並不見得能完全止著傷痛,但藉著它讓人從思念裏再一次進入那個經驗當中,那個事實己經不再那麼無法理解和可怕了!

哀歌是深刻個人式的情感抒發,但也可以引起公眾的共鳴。可能這也是大衛要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的原因之一(1:18)。

哀歌曾經多少次幫助我走出傷痛?
我怎樣遵重、和記念我愛又離我而去的人?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30-31章

4/30/2015 星期四 撒上30-31章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那城、不料、城已燒燬,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去了。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就放聲大哭、直哭得沒有氣力…大衛甚是焦急,因眾人為自己的兒女苦惱、說、要用石頭打死他。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 (撒上30:3,4,6)

當人遇到一件不順心的事情以後,常常覺得突然間很多事都開始不對勁了。所謂的「好事不成雙」、「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都在形容這種景況。

大衛為了逃避掃羅一再的追殺,投靠他從前的敵人非利士的亞吉王(27:1-4)。他也用計來贏得亞吉王對他的信任(27:8-12)。如此,平靜的過了一年四個月(27:7)。

但是,好景不常。現在亞吉王要大軍攻擊掃羅王,還要大衛做他的左右手(29:1-3)。如果大衛繼續跟著亞吉王下去,他就得成為萬世不赦的民族罪人了。

在臨陣前,神卻用其他眾首領對大衛的不信任,及時解決了大衛的窘境(29:9-10)。此時的大衛應該能好好的鬆一口氣了。

但是,事與願違,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回到了洗革拉後,才發現亞瑪力人乘著他們不在,已經洗劫他們的家小及財產了(30:1-3)。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同樣的難過與悔恨;他們一同放聲大哭(30:4)。大衛更焦急的是,身為領袖,他不僅為自己家的損失痛心、還要面對一群眾恕難犯的部屬。他們為自己的兒女苦惱、甚至說、要用石頭打死大衛(30:6)。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怎麼辦?「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30:6)。他請祭司亞比亞他來一起求告耶和華(30:7,8)。在這麼危急的時刻,他仍然體恤那二百人的疲乏,只帶了剩下的四百人追趕(30:9,10)。

巧的是一個埃及人在最恰當的時刻出現,使大衛能戰勝亞瑪力人,完全奪回他們所失去的 (30:11-20) 。

掃羅及大衛幾乎在同一個時段遇著了難處:當掃羅在交鬼的時刻(28:3-25)、大衛求告耶和華;掃羅在非利士人前敗亡之時(31:1-6),大衛戰勝了亞瑪力人。多麼諷刺的對比!

屋漏偏逢連夜雨時,我會怎麼想?
我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處時,可以有像大衛那般的心裡堅固嗎?

我有像大衛與亞比亞他那般的屬靈同伴嗎?
我自己在危急時,仍然有那種可以體恤別人的心胸嗎?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28-29章

4/29/2015 星期三 撒上28-29章

「婦人對他說、你知道掃羅從國中剪除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你為何陷害我的性命、使我死呢。掃羅向婦人指著耶和華起誓、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不因這事受刑。」 (撒上28:9,10)

唐朝時,韓愈反對皇帝迷信佛教,而被貶任潮州刺史之後,寫了一篇「祭鱷魚文」。其中有一句「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他藉斥責當地鱷魚為患為名,其實他在其中影射的是當時皇帝的無理固執。後來「冥頑不靈」一辭,就成為愚昧頑固而不通理性的形容詞。

掃羅的沈淪過程,也可以用冥頑不靈來形容。

一位受膏的君王、明明知道不可交鬼(申18:9-11)、自己也曾從國中剪除交鬼的、和行巫術的;現在居然會被一位行巫術的的婦人來指責他的不是(28:9)。

掃羅怎麼會冥頑不靈到這個程度呢?一個沈淪在危急中的人,拉不到繩索,就連浮草也不放過。

撒母耳是掃羅所知最屬靈、最有智慧的人。撒母耳所講過的話,掃羅雖然沒有好好聽、但是後來都應驗了。現在,非利士人大軍壓境,他在情急中不顧一切,想要聽到撒母耳的話,既使是通靈、交鬼也要試!

掃羅是第一位被膏的君王,他是以色列人中受到最多祝福的:他的外表出眾、他有撒母耳做他個人的屬靈顧問、神給他一個統一的政府來彰顯神的榮耀。但是,最好的恩賜、機會、和環境都無法經得起他長年累月在心中不順服的消磨。

與神脫節久了,也就漸漸的與現實脫節了。

掃羅想要聽到的是從撒母耳來的安慰的話,但是他所聽到的並沒有與從前撒母耳所告訴他的不同:他的日子要結束、神已經從他手裡奪去國權、賜與別人、就是大衛(28:17)。

神對掃羅最後的恩慈,似乎並沒有斷絕:他最後一頓豐盛的晚餐竟是來自這婦人的善意 (28:22-25) 。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今天,神給我什麼樣的恩賜、機會、和環境?
我的現實與神給我的機會脫節了嗎?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26-27章

4/28/2015 星期二 撒上26-27章

「掃羅說、我有罪了.我兒大衛、你可以回來.因你今日看我的性命為寶貴、我必不再加害於你.我是糊塗人、大大錯了。」 (撒上26: 21)

清朝順治皇帝,在愛妃董小宛病死之後,看破了宮中的權力鬥爭,隱退在五台山中。臨走時留下一首充滿無奈的詩:「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這首「糊塗詩」裏道出了人心底處的心聲。提出幾個問題,也是今天許多人還不斷在問的問題:我從那裏來?我活在世上到底是為甚麼?迷迷糊糊過了一生,也得糊糊塗塗去了嗎?

撒母耳記上26章,掃羅也承認自己是個大錯特錯的糊塗人。

掃羅在被立為王的時候,躲在器具(兵器)之中(10:22)。當了王之後,這些器具不僅是他戰爭時要用的(17:38),也變成了他為了保持王位,而得隨時準備消滅異己的工具。他用槍兩次掄向大衛(18:11、19:10),心裏想要把大衛釘在牆上。同一把槍,也用來刺自己的兒子約拿單(20:33)。

現在掃羅睡在輜重營裡、他的槍在頭旁、插在地上(26:7)。他長年依靠的槍,馬上就將要被大衛的人亞比篩拿到手了!但將要被刺透在地的不是大衛、也不是約拿單、而是掃羅自己(26:8)。

要不是大衛敬畏神:「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26:9) ,掃羅的命再一次也就沒有了。羅不用別人說他,「我是糊塗人」是掃羅對自己一個正確的評價。

掃羅糊塗在什麼地方?沒出頭的時候,膽子太小(10:22);出頭以後,膽子太大(24:16,26:9)。主要的問題是掃羅膽子的大小是靠器具、看環境;把自己的好處看成最重要,而不把耶和華的話當真。

「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 明白主的旨意才,可能不作糊塗人。

我對於糊塗人的定義和了解附合聖經嗎?
我曾做過什麼糊塗事?
我要怎麼樣地避免做一個聖經上所說的糊塗人?

2015 讀經默想 – 撒上24-25章

4/27/2015 星期一 撒上24-25章

「 大衛對亞比該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今日使你來迎接我。你和你的見識也當稱讚、因為你今日攔阻我親手報仇、流人的血。我指著阻止我加害於你的耶和華以色列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速速的來迎接我、到明日早晨、凡屬拿八的男丁、必定不留一個。」 (撒上25: 32-34)

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聰明人。雖然聰明是不可強求的,但至少有一件聰明人所做的事,是我們很容易學的—那就是靜下心來,聽別人的勸告。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英明之君唐太宗,有這麼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在太宗的諫官魏徵死後,他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撒母耳記上25章就記載了一件非常明顯的聰明人與愚頑人之間的對比。

拿八是經典的愚頑人。他夜郎自大、不視實務、自己沈醉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當現實在面前展開時,他就被嚇的魂不附體、活不下去了(25:37)!

亞比該的「聰明俊美」(25:3)不僅在她的外表,更是在內心。在丈夫拿八的蠢事之後,她不但有智慧地安排禮物、使大衛消氣。還更進一步的勸大衛眼光要放遠,不要忘了是耶和華為大衛建立了堅固的家(25:28)、耶和華立了大衛作以色列的王(25:31);所以,如果大衛要在一時氣憤之中報仇、流無辜人的血是非常不智的。

大衛有一雙能聆聽的好耳朵。他曾經聽了撒母耳(16:13)、約拿單(20:42)、亞比亞他(23:6,30:7)的勸告;現在,他聽了亞比該的勸告。

大衛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今日使你來迎接我。」(25:32) 大衛一場人生中可能的污點、就如此的避開了。

今天,什麼事會使我生氣?
在生氣時我能聽到別人的聲音嗎?

我怎麼樣來看人對我的批評?
我珍惜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的勸告嗎?

我有這個勇氣在眾人面前接受別人的勸告嗎?
我是否可常常以從神的角度來看我環境中所發生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