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56:1-57:21

3/6/2018 星期二 以賽亞 56:1-57:21

「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 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 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惟獨惡人、 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其中的水、常湧出污穢和淤泥來。」 (賽57:15,20)

歷史上當惡人當政的時候,百姓除了期待著一位草莽英雄出現、 帶來一個改朝換代的機會以外,可以做的事不多。

以賽亞時代的猶太人連續在埃及、巴比倫及亞述的外患侵撓下, 渴望被拯救的心必也是同樣的殷切。

然而,耶和華籍以賽亞告訴他們,施行拯救的不是草莽英雄, 而是耶和華自己。他們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而是先要謙卑、痛悔。

「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與「痛悔謙卑」 的是一個極大的對比。

謙卑在原文與卑微同意,指的是在社會中最卑下、貧窮、 不受人注意的那些人。

耶和華原住在至高至聖的地方,但祂答應要與最貧窮、 無助的人同居(57:15) 。這怎麼可能呢?連天地都只是祂的腳凳, 貧窮人的居所怎能容下神呢?

這個謎要等到基督上了十字架以後,才真正的解開:「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 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原來,神是籍著道成肉身的基督與痛悔謙卑的人同居。

同時,籍著聖靈的內住,也使「謙卑人的靈甦醒、 使痛悔人的心甦醒(57:15) 」。

可是,神不是一位不分青紅皂白的老好人。這個恩典是有條件的: 那是謙卑人與惡人的區別。「惡人、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 其中的水、常湧出污穢和淤泥來(57:20)。」

誰的心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誰的舉止湧出污穢和淤泥來?– 豈不是那不敬畏神的人嗎?

今天,我的心是平靜安穩?還是攪動翻騰? 有虧可能湧出來污穢和淤泥嗎?這是是否與主同行的徵兆, 我能不警醒嗎?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54:1-55:13

3/5/2018 星期一 以賽亞 54:1-55:13

「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 (賽54:1-3)

中國人對結婚生子似乎有一種脫之不去的情結;一個未結婚的人、或一對沒有子女的夫婦,總難免、也不得不、要學著怎麼應付頭一次見面的莫生人的隱藏不住的異樣眼光。

我是屬於晚婚的人,也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中,在親朋好友善意的壓力、不得已去履行相親的任務。

所以,第一次聽到了「剩女」這個名詞,不但是非常的剌耳;也馬上想到了「剩男」,畢竟男女平等,而且自己也曾經是剩男啊!

聖經卻對未婚、或沒有子女的有相當正面的看法:獨身、未婚的是一種恩賜,為著是可以專心事奉主(林前7:34,35);沒有子女的是有更多的機會來生養眾多在屬靈的子女,因為耶和華說過「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

看多了破碎的婚姻、和操心不完的子女之後;除了為自己平實的婚姻、和女兒感恩之外,還真的對守獨身專心事奉主、生養眾多屬靈子女的屬靈長者有一份持別的尊敬;他們真是有福的人 – 不但是得人的敬愛、也得神的尊重。

然而,我們這些已走入婚姻、養有子女的人對失去的事奉機會也不必太失望;重要的是「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

有事業心的人到處都找得到;但是對神國的擴張有野心的人卻是難得一見。如果神都要我們擴張、張大、放長、堅固、不要限止…,是什麼阻攔了你我的雄心壯志呢?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52:1-53:12

3/4/2018 星期天 以賽亞 52:1-53:12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賽53:4-5)

不論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納粹集中營,或是在文革時的監獄及勞改隊中,許多基督徒所表現出的承擔苦難、不恢心喪膽、及盼望將來的見證,不僅令當時的人受到鼓舞;即使我們現在讀到了那些事蹟之後,也非常的被激勵。

悲傷不能拖累他們到恢心、困難不能使他們成失望;這些難處都無法讓他們怨天尤人、或讓他們無法承受壓力而破碎。

在一個很大的壓力下,如果沒有辦法找到舒緩壓力源頭的可能性,又不願意走向崩潰之途 惟一解決的可能性就是藉外在的資源來增加抗壓的能力。

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最大的能力來源是從那受苦的基督而來:是他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為我們受了責罰。

所以,我們不是獨立的在背負這些重擔;事實上,我們所承受的只是一少部份、大半的憂患痛苦,耶穌已經為我們背負了。

不僅是消極的減輕了我們的負擔、更是積極的讓我們可以脫離罪的纏繞,使我們可能原諒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從抱復、仇恨的綑綁中走出來,做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這時,苦難不再是我們無法逃離的咒詛,而是一個成長的機會。

我們雖然不會自找苦難,但是我們有能力去面對苦難。

主啊!因你受的刑罰我得平安.因你受的鞭傷我得醫治。你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我該得的刑罰,你在復活的早晨帶給了我戰勝弛死亡、痛苦的能力。

求你讓我明白,今天不論是順境或逆境,都不再是我一人的經歷。

你為我而死,所以我要為你而活。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50:1-51:23

3/3/2018 星期六 以賽亞 50:1-51:23

「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 (賽50:4)

從剛信主開始,我們就被教導要每天讀經禱告。遇到了難處時,我們還是被教導要讀經禱告,來等候神、尋求神的旨意。

難怪有時候教會的牧者們被調侃:他們是除了叫人讀經禱告之外, 其他什麼事都不會做的人!

然而,讀經禱告的確是人和神雙向溝通的管道。我們的信仰是一種關係式的信仰,基於我們和神的關係。

關係是需要花時間相處、常常要面對面與對方藉聽和講,來增加彼此的認識、支取生活的力量、和享受彼此的同在。

聖經就是神對我講的話,我要有一個聆聽的耳朵、使我能聽到神藉著聖經對我說的話。所以,我每天都要讀經。

禱告是我對神講的話,神不會只期待我一直只做一個被動的聆聽者。 因為溝通是雙向的,只聽不說,就和只說不聽一樣,都不是健全關係的現象。所以,我要常常禱告。

好學生一定會問問題:我問的問題把我的尋求、我的渴慕、我的敞開、我的疑惑帶了出來。我如果想真正學到一點東西的話,一定會問問題。

所以,神不但願意藉著聖經對我講話,祂更喜歡我把我的問題、害怕、疑慮、痛苦說給祂聽。

「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我就是那受教者,所以我要被提醒,使我有受教者的耳朵能聽。

我就是那受教者,所以我要被提醒,使我有受教者的心能想。

我要思考,知道自己還有不足不懂的地方,要問。

我也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人—如果我要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 我就要有受教者的舌頭。

這舌頭不只是會講給別人聽的,在能夠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之前,受教者的舌頭是先到神的恩典寶座前求的。

讀經和禱告是每早晨神賜給我的嗎哪。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48:1-49:26

3/2/2018 星期五 以賽亞 48:1-49:26

「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 (賽49:6)

雖然我們不常察覺到,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世界觀,這包括了他對自己、家人、親戚朋友、家鄉故里、國家民族、直到整個世界的看法。

這是屬個人的世界觀,它的形成是受到成長環境、教育經年累月的影響、和修正後的個人結論。

另一方面,從整體來看,不論是一任何個家族、或國家,也都會發展出他們自己的世界觀,而影響了其中每一個成員對世界的看法。

不論是古今中外,人總是在這大我(世界、國家)、和小我(家人、自己)之間的委身爭扎著:到底是誰輕?誰重呢?

在近十年當中,由於世人對環保問題的覺醒和認識,有逐漸把這個世界觀擴大的趨勢;我們倒底都是在這地球村裡的成員,每一個人對環保的態度,對其他人都會有直接的影響。

然而這兩年受到「美國第一」、及歐洲難民問題的影響,西方各國展開了一連串反移民、和淡出世界舞台的行動;我們個人也受了影響,多朝內看、而不願意去管別人的閒事。

中國則是一直注重民族主義的國家;在這開始對世界經濟發生舉足輕重影響的同時,即使「一帶一路」有濃厚的世界責任的色彩,但不少國家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來靜觀它未來的發展。

那麼,基督徒的世界觀是什麼呢?

那該是超越了國家民族主義,以神的國為優先、對神國完全委身的世界觀。

所以,「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不止是針對以色列的民族主義所說的;也是對我們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民族主義思想的一個提醒和挑戰。

「作外邦人的光、叫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這句話也不僅指向主耶穌所成就的救恩;也是我們所有基督徒的一個已經有的托負。

我們要為世界做的,不是建立一個跨民族的超級政治體系、也不是帶來一個嶄新的經濟繁榮前景;而是效法主耶穌的柔和謙卑,把神國豐盛的生命、帶到我們所接觸的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