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15:1-17:14

2/14/2018 星期三 以賽亞 15:1-17:14

「到那日雅各的榮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體、必漸瘦弱… 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他們必不仰望祭壇、就是自己手所築的、也不重看自己指頭所作的。 」 (賽17:4,7,8)

在後現代主義的風氣影響下,真正的無神論者不多。 一般人也對我們的信仰有一定程度的遵重。

然而, 人常常以自己的成就來證明他的宗教情操也不見得比我們所傳的福音不好。

這就像今天讀的經文:以賽亞在論到摩押(16章)、及古實(18章)將要受到的禍患之中,突然箭頭轉向以色列(雅各)(17:4)。

雅各當時自以為處於一個富裕的環境中(肥胖的身體)、在一個榮耀的地位上。也有一些宗教生活 — 自己手所築的、自己指頭所作的祭壇。一切都這麼美好。

這聽起來有點熟悉,不正是很像今天身邊的許多在工作、經濟上有成就的硅谷人嗎!

然而,他的榮耀會像中空的大樹(枵薄)、他的財富也都保不住(肥胖的身體、必漸瘦弱)。

這些苦難是為著要他再一次回到真誠的信仰中– 仰望造他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

宗教的情操、宗教的活動不是神所要的。 衪要的是對祂真實的信心與信靠,仰望造他的主。

我有可能把富裕的環境、榮耀的地位當成一個屬靈的指標呢? 求神向我說話,我不需要等到「那日」,今天就可以再回轉向衪。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13:1-14:32

2/13/2018 星期二 以賽亞 13:1-14:32

「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 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 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 (賽14:12-14)

在聖經裏,除了撒但之外,最受到咒詛的可能就屬巴比倫了。

從創世記的巴別塔(創11章)、到啟示錄的大淫婦(啟17章), 再加上以賽亞書的13、14章,都是講到神對巴比倫的嚴厲審判。

到底巴比倫做了什麼萬惡不赦的罪,使耶和華要重重的懲罰它呢?

以賽亞14:12-14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解答:我要升、我高舉、 我要坐、我要能(與至上者同等)。

是不是當我太多了以後,就忘記了我是誰?忘記我是誰以後, 也就忘記了神是誰,竟然要和至上者同等!

其實,驕傲自大並不是一件很少見的現象。 在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中,自大與自信的分別不大,甚至在教育、 在職場成為一種好的品格,去值得學習的方向。

可是,耶和華最厭惡的就是這種人, 要受耶和華重重懲罰的也是這種人。

「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中的「然而」 把這些驕傲自大的人在極度的驚愕下所發現的現實描述的真好。

太多的我、太大的我是直接向創造我的神挑戰。它只有一種結局, 就是墜落陰間、掉到坑中極深之處。

我雖然沒有向神挑戰的初衷,但驕傲自大的心卻不時、 不經意的冒了出來。

「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這不只是保羅的心聲、也是我的呼喊。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10:1-12:6

2/12/2018 星期一 以賽亞 10:1-12:6

「到那日、你必說、耶和華阿、我要稱謝你.因為你雖然向我發怒、你的怒氣卻已轉消、你又安慰了我。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賽12:1-3)

不論在二次大戰的納粹集中營、或是文革的勞改隊裏,都有相似的見證:基督徒在一般人承受不了的逆境之中,他們承受壓力的能力是非比尋常的。

為什麼基督徒能在別人都受不了的環境中還能保特清潔的良心、積極的態度呢?可能就在這一個「到那日」的觀念了。

雖然詩人還在苦難中、耶和華向他的怒氣還在,憑著信心、他還要稱謝神。

因為在信心的眼光中,詩人看到在那日、神的怒氣卻已轉消,神的安慰已來到。

詩人知道目前的困難敵不過神的拯救,所以,他現在就可以倚靠神、並不懼怕。

詩人怎麼能有這麼大的信心呢?神在以色列歷史中的拯救、加上神的話語、與以色列約己經足夠證明有「那日」的來到。

現在的基督徒,有更多、更大的理由來期昐著「那日」。因為神的怒氣已經傾倒在代替我、背負我的罪, 而上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剩下來的,就是等待神的安慰、 和神的拯救。

那日,是多麼榮耀的日子:「我要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水是萬物所依賴存活的、是一切祝褔、豐富的源頭。在這加州嚴重的乾旱中,更能體會歡然取水的喜樂。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能處卑賤、缺乏的祕訣,不是嗎?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8:1-9:21

2/11/2018 星期天 以賽亞 8:1-9:21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 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 必成就這事。」 (賽9:7)

一個政權能影響在它其中成員的每一位成員。 難怪誰將會是下一任美國總統選舉的兩黨候選人,常常在頭版新聞中。

人民對一個理想政權的期望,再也沒有比以賽亞9:7所描述更完全了。

首先,這個政權是一直在增加的。政權有統治範圍之意,表示了在一個理想的政權中,百姓的福利因這政權統治範圍的擴大而增加。

「政權與平安」 – 在原文中的這平安有繁榮、昌盛的意思;照當今的話說,「平安必加增」就是景氣好、年度長率一直保持高水平。

「公平與公義」是在社會秩序程面上,不但公眾的權益被照顧到、個人的利益也在合宜、人道的原則中被保護到。

公平與公義不是建築在強大的武力上;一個國家的堅立不在軍事、而是在完整而持久的社會安全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中國人早己知道的原則。

然而,最令神的兒女們興奮的是「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 必成就這事」。這不只是個遙遠的期望而己,神有佷大成就這事的熱心。

但為什麼延遲了呢?

對以色列人來說,「這眾百姓、就是以法蓮、和撒瑪利亞的居民、都要知道.他們憑驕傲自大的心說、磚牆塌了、我們卻要鑿石頭建築、桑樹砍了、我們卻要換香柏樹。」(9:9)

今天也是一樣:人憑驕傲自大的心,各行自己以為對的事。

神的國己經來了,但尚未完全成就。這其中有我的因素嗎? 我的責任在那裏?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賽亞 5:18-7:25

2/10/2018 星期六 以賽亞 5:18-7:25

「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賽9:7)

自小長大的那個時代,年青人是崇尚讀理工科的,因為讀文學賺不了大錢;搞法律、政治可能惹上殺身之禍,都不是上好之選。

所以,我也就隨著大潮流,選擇了工科,讀下來也是十分的投入、喜樂;至於文史,那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可有可無的附添之物,只能偶而為之。

但自從信主、開始研讀聖經之後,才發現語文、歷史是多麼的豐富、有趣!巴不得少年時的觀念可以早一點被修正過來,使得我枉費了這麼許多學習、欣賞的機會。

「聖哉、聖哉、聖哉」這句詞,就是少數引導我進入聖經原文奧秘台階的話中之一。

原來,「聖」在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重」的意思;而三個重復的聖,就是極重、最重的意思。

就像數學中的無窮級數、或最大極限一樣:聖哉、聖哉、聖哉是在說神的重(威嚴、莊重、偉大、重要),比任何人可以想像的極限還要更大、更多、更重。

難怪連以賽亞他自己、在烏西雅王崩的時候,心裡沈重的來到聖殿,希望得到從神來的安慰;那也許是己經習慣了的行動,沒有期望能真的見到神的榮光。

但當神的榮光向他顯現的時候,他還是震驚的無法承受: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不僅是撒拉弗的宣告,也是提醒,耶和華是最重的,在祂面前,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困難、所有的牽掛都成了次要的了。

只有真正見到神榮光的人,才能完全承認、了解自己的身份:我是不潔的人、又住在不潔的民中;我在神面前所值的只是:禍哉、我滅亡了!

只有真正知道神的聖,才能把祂當得的重還給祂;這時,人才有可能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從歌訟(6:3)、到認罪(6:5);從救贖(6:6)、到除罪(6:7);從呼召(6:8)、到回應(6:7);從差遣(6:8)、到行動(6:9)!

聖經的豐富是藉文字來載道;雖然聖靈將我們該知道的都啓示了我們,但除非在文字上下得工夫夠,我們多麼容易的入寶山而空手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