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賽41-42章

10/1/2015 星期四 賽41-42章

「看哪、先前的事已經成就、現在我將新事說明、這事未發以先、我就說給你們聽。」 (賽42:9)

一個在苦難中的人要怎麼看現在的處境呢?大部份的人總是會想到從前還沒有遇到困難的日子,因為那是他們僅有忘記現在的方法、只能暫時抓到的解脫。

然而,對於一位在苦難中的基督徒來說,他得著安慰的方式不是一味的回想過去、而是盼望將來。

不論現在是多麼的黑暗、情況有多複雜,我們確實的知道這個世界今天之所以可以照常規的運行,是因為神仍在掌管萬事、神在仍在維繫萬物。

「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29:10) 因為耶和華坐著為王,所以我們還有機會為更好的將來著想。

「看哪、先前的事已經成就」– 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先前的事是指以賽亞書前39章的審判;對現在的基督徒來說,先前的事是指我們被罪的纏累。

「現在我將新事說明」– 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新事是指以賽亞書40章以後的安慰;對現在的基督徒來說,新事是指我們將來必像基督的盼望。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42:1),當時的猶太人需要用心裏的眼睛去看;而我們現在己經能親眼見到基督的榮光、親身經歷基督的救贖。

當我們彼此牽著手感恩、代禱的時候,那在主裏團契的力量能超過環境的挑戰,是新事的實現。

我可能成為一個整天回想從前的人,也可以做一個盼望將來的人。先前的事已經成就了,新的事就要來了,我的選擇是什麼?

2015 讀經默想 – 賽38-40章

9/30/2015 星期三 賽38-40章

「誰曾用手心量諸水、用手虎口量蒼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塵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呢。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誰將公平的路指示他、又將知識教訓他、將通達的道指教他呢。」 (賽40:12-14)

一個人如果長久生活在一個被限制、被忽略的環境中,很可能就習慣了逆來順受,以致於失去了進取、追求的心。

羅馬尼亞在齊奧塞斯庫25年(1965-1989)的獨裁政治中,因為禁止節育,而造成大批的棄嬰。這些孩子們從出生就成長在政府辦的孤兒院內。除了幾個孤兒院的職員外,與外人很少接觸,造成他們對人群、社會的適應力上有很多的困難。

據心理學家的追蹤報導,即使有些孩子從這些孤兒院被人領養了之後,也很難與領養的家庭建立正常的親子之情。

以賽亞書的歷史記載希西家求壽、蒙耶和華加增15年的年歲之後,就突然中斷了(賽38-39)。然而,最後提到了以賽亞宣告耶和華的話:「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39:7)

從40章開始,就是安慰的話:「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40:1,2)

可見得這些話(40-66章)是為了那些被擄70年後要回歸的百姓說的。

就像這些在羅馬尼亞孤兒院長大的孩子一樣,被擄的猶太人可能早己逆來順受慣了;那裡還寄望有回歸的一天呢!

所以,耶和華要用一整章的篇幅告訴猶太人:祂是怎麼樣有大能、獨行奇事的神。「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40:13) 神的做為不是人能測度的。當人在極其的絕望之中,神的應許必成就:「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30:31)

今天,我是不是也在靈性低谷呢?我能信過「必從新得力、必如鷹展翅上騰」的應許嗎?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羅11:33-36)

2015 讀經默想 – 賽35-37章

9/29/2015 星期二 賽35-37章

「百姓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因為王曾吩咐說、不要回答他。」 (賽36:21)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政治家喜歡引用的話。但事實告訴我們,民意也不盡然是合情合理的。否則,就不會有這句「譁眾取寵」的成語了!

莎士比亞在他的劇本「凱撒大帝的悲劇」中,生動地刻劃了凱撒的好友布魯特斯在刺殺凱撒時,說服了公民及議員們為什麼凱撒該死。

然而,凱撒的另一位好友安東尼,站在凱撒的屍體前,對百姓陳述了凱撒是如何的愛羅馬公民後;同一批人又為凱撒的死痛苦流涕、悔不當初。人民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嗎?

以賽亞書36章記載了另一個試圖改變民意的演說。亞述王差拉伯沙基對被圍城的百姓有一段心戰喊話:「列國的神有那一個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呢。哈馬和亞珥拔的神在哪裡呢、西法瓦音的神在哪裡呢、他們曾救撒瑪利亞脫離我的手麼。這些國的神、有誰曾救自己的國脫離我的手呢.難道耶和華能救耶路撒冷脫離我的手麼。」(36:19,20)

看著圍城的亞述大軍、聽完了這個喊話之後的耶路撒冷居民,準是七上八下的心驚膽跳了。他們會做什麼呢?「百姓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因為王曾吩咐說、不要回答他。」(36:21 )

然後,我們才看到了耶和華的拯救(37:33-38)。如果當時有一個人被嚇得要馬上棄械投降的話,以色列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今天,在公司裏、在教會中,也難免聽到一些閒人秘語。我的反應是什麼?

主啊!不要讓我的好奇心和猜想來壞了大事。讓我可以做個靜默不言、等候你的人,等候你的作為彰顯!

2015 讀經默想 – 賽33-34章

9/28/2015 星期一 賽33-34章

「列國阿、要近前來聽。眾民哪、要側耳而聽。地和其上所充滿的、世界和其中一切所出的、都應當聽。」 (賽34:1)

時勢、新聞是大家要聽、要看的。一方面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另一方面,新聞所報導的社會問題也常常激起人們對公益活動的參與。

無可否認的是:世界上的苦難多、平安少。打開報紙,多是加州的乾旱、歐洲的難民潮、中國的經濟成長減緩…等的壞消息。

對世界大事的發展,除了身處在其中外,我們一點都沒有辨法改變它的方向。

難道人就只能無可奈何地跟著它走嗎?不是的!認識神的人知道:神不會任憑這個世界走它自己的路,神要參與在世事的走向。

天災、人禍必有一個結束:「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象要殘敗、像葡萄樹的葉子殘敗、又像無花果樹的葉子殘敗一樣。」(34:4)

新的次序必要興起:「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吧的舌頭必能歌唱.在曠野必有水發出、在沙漠必有河湧流。發光的沙、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在野狗躺臥之處、必有青草、蘆葦、和蒲草。」(35:5-7)

這就是舊約中的褔音信息。這個褔音不僅是只針對猶太人的,而是針對萬國萬民的:「列國阿、要近前來聽。眾民哪、要側耳而聽」。(34:1)

這與我們熟習的另一個聽相對應:「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6:4,5) — 就讓我們知道耶和華對列國眾民的呼召與對猶太人的呼召是完全一樣的。

大使命不是從耶穌的升天開始的,神對普世救恩的計劃是從亞當犯罪之後就開始了。

我在大使命的角色是什麼?

2015 讀經默想 – 賽31-32章

9/27/2015 星期天 賽31-32章

「因為宮殿必被撇下,多民的城必被離棄,山岡望樓永為洞穴、作野驢所喜樂的、為羊群的草場。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那時、公平要居在曠野、公義要居在肥田。」 (賽32:14-16)

數年前到北京旅游時,印象很深刻的一景點是圓明園遺址。除了親眼看到了那些曾經是奢華的皇室建築之外,在一片的癈墟中,也感受到世事的無常、戰爭的無情、以及國恥所帶來刻苦銘心的印記。

「宮殿被撇下,多民的城被離棄,山岡望樓為洞穴、作野驢、羊群的草場」的形容就好像圓明園遺址的景況一樣。

圓明園遺址的保留是為了激發中國人奮發圖強、超英趕美的心志;但以色列國家衰敗之因,聖經記載的很清楚:是因為他們偏離了耶和華。

中國人看到了圓明園,振奮了人心;以色列人想到了亡國被擄,回轉向神。

今天中國的國力己經到了超英趕美的水平;但國富之後,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心靈中的空虛、傳統價值的瓦解、貧富差距的增加…。可見得只是冼清國恥不應該是最終的目標。

聖經記載的就深刻的多:「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復興的開始是從靈性上的。人心的奮發不能長久靠外在環境的剌激,而是要等侍(昨天的默想),等侍神把聖靈從上澆灌我們。

然後,看到外在物質上的祝褔:「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這種從靈性上的復興才是有根有基的建立。

接下來,「公平要居在曠野、公義要居在肥田」– 不論是鄉村(曠野)、城市(肥田)都有公平和公義;這是耶和華的方式和次序。

「所以不要憂慮、說、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

我的次序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