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耶32章

10/24/2015 星期六 耶32章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要將這封緘的、和敞著的兩張契、放在瓦器裡、可以存留多日。因為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將來在這地必有人再買房屋、田地、和葡萄園。」 (耶32:14,15)

對於我們在灣區定居的華人來說,很少踫見不曾想買房子的同胞。每一個人對房屋市場、利率貸款…雖不及專業做房地產買賣的經紀人熟習,但都多少知道一些大原則。

就連我這個外行人都知道,房地產買賣的三個最重要的項原則是「地點、地點、地點」:情願在好地區買破房子,也不要在壞地區買好房子。

其次要留意的就是時機,選擇對的時間下單、對的時間上市 — 買底賣高,就一定穩賺不賠了!

聖經卻記載了一件非常不尋常的土地買賣,就是在耶利米32章的買亞拿突那塊地。

這個交易的時機是在西厎家王十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大軍圍困耶路撒冷的時候(32:1,2)。面對著即將開始的生死一役,當時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我叔叔的兒子哈拿篾…來到護衛兵的院內、對我說、我在便雅憫境內、亞拿突的那塊地、求你買來、因你買來是合乎承受之理、是你當贖的、你為自己買來罷」(32:8)。耶利米在護衛兵的院內不是做客,而是被囚(32:2)。

哈拿篾這位堂弟來到囚房,不是來慰問探訪的,而是來賣房地產。他口裏說的冠冕堂皇:「你買來是合乎承受之理、是你當贖的」,骨子裏還不是趁著戰亂之前,趕快脫手。

耶利米豈是傻子,不知道哈拿篾的心思意念嗎?

然而,這件事是早在耶和華對先知的啟示之中(30:6)。所以,耶利米就以十七舍客勒銀子的高價向他買下來了(32:9)。

可想而知的是,旁邊的人都在竊笑耶利米這個傻子,十七舍客勒銀子買來的是幾張無用的癈紙。

但「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這封緘的、和敞著的兩張契、放在瓦器裡、可以存留多日」(32:14)。耶利米照著做的原因是他知道「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話的重量和信實。

這從耶利米馬上的禱告看得出來:「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32:17)。

但耶利米不是沒有心中的掙扎:「主耶和華阿、你對我說、要用銀子為自己買那塊地、又請見證人、其實這城已交在迦勒底人的手中了」(32:25)。

其實,今天我對神的話語是真的可以毫無保留的完全接受嗎?我的掙扎可能比先知更多,但我的信心卻與先知差的太遠了!

耶利米十七舍客勒銀子買到的是在歷史上神信實的見證。今天,我的時間、精力、甚至在硅谷的房子都將消滅在歷史之中灰飛煙滅。

倒底誰是傻子?

2015 讀經默想 – 耶30-31章

10/23/2015 星期五 耶30-31章

「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傾覆、苦害、也必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耶和華說的。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喫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喫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耶31:28-30)

特權(privilege)是個不很好的字眼,所以很少人會認為自己在特權之中;而是以自己為標準,凡是別人比我多有的資源和條件,就是他的特權,而我總是一個受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

但是,仔細想一想,我自己也是一生享受了很多特權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夠生長在有自來水、有電的環境中?有多少想讀書的人就能有書看?有多少希望受到好教育的人就有家庭毫無保留的支持?

可是,我們還常常的抱怨自己的環境:如果我生在他家,就不必去打工賺學費了;如果我有他的容貌和家世,我就無往不利了;如果我有他那樣的關係,我就不必非得這樣汲汲營營地來養家糊口了。

耶利米時代的猶太人也是如此:「父親喫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這是兒子為自己找的藉口,兒子的牙酸不是他自己的責任;而是因為父親喫了酸葡萄。

似乎,現在也常聽到類似的話。為什麼我不能有一心愛妻子的表達呢?因為我父親是位不苟言笑的軍人!為什麼我不能有一心敬重丈夫的表示呢?因為我母親是位女強人,我父親對母親總是言聽必從的…。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

但耶和華說:「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傾覆、苦害」;過去的傷痛也是神的作為,神恩典的特權不見得時時刻刻都跟我自己想的一樣。

「也必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耶和華的應許。遠嗎?其實不遠 –「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喫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那一天我不再推卸責任、那一天我不再怪罪於人,那一天我就是在被神建立、栽植的過程中。

「凡喫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這是耶和華公平的原則。我的牙酸是我自己喫了酸葡萄。我的婚姻、工作、家庭、事奉、人際關係都是我自己人格的反應。

「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這是多麼嚴重的後果!

今天,我是享有許多特權的人,不是一個受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所以,不必專注在自己身上;

身邊有多少更不幸的人更需要「當那些日子」的來到?這是我要更關注的!

2015 讀經默想 – 耶28-29章

10/22/2015 星期四 耶28-29章

「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喫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至減少。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耶29:5-7;11-13)

近日湧入歐洲的難民潮,讓世界各國再一次反省了自己的移民政策。在經濟、人道、及民族等不同角度的考量下,要如何達到一個平衡點。

從另外一個移民個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習慣於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沒有特殊的理由,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鄉背井,到一個新的國家,一切得從頭開始。

即便不得己、到了個新的國家,心是還記念著故鄉,總希望還有回老家的一天。

對我們這些美國的第一代移民來說,這更是每天親身的感受和問題:這兒真是我的家嗎?

對耶利米時代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來說,他們更是難以在敵國的地土上能安定下來。

在多日的盼望之中,他們接到耶利米從老家寄來的一封信(29:3)。他們可能最希望的是,能從先知的信中,讀到一些敵人既將失敗、他們不久可以重回家園的信息。

然而,他們又失望了;「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喫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你們不要想馬上就可以回來,而是要蓋造房屋(不是搭帳篷)、栽種庄稼、娶妻生兒…安頓下來,做長期的打算。

不但如此,還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把愛家園的心轉移到這片新的土地(雖然是敵人的)。

為什麼呢?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是為了自己的好處!

雖然在一個不情願的環境中,不要忘記了這是神的帶領。「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

這是多麼令人安慰的應許:「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今天,我也是個移民、生活在美國,這個我得想辨法適應的國家。我的心態是什麼呢?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是安穩的參與在美國的社區、文化、政治之中?

神向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為叫我末後有指望。我要呼求神、禱告神、神就應允我。我專心尋求神、就尋見 — 這不就是我的寫照嗎?如果不來美國、我就不會尋求神、信靠神。除了感謝神之外、我還可以說什麼呢?

2015 讀經默想 – 耶26-27章

10/21/2015 星期三 耶26-27章

「耶和華對我如此說、你作繩索與軛、加在自己的頸項上。藉那些來到耶路撒冷見猶大王西底家的使臣之手、把繩索與軛、送到以東王、摩押王、亞捫王、推羅王、西頓王那裡。」 (耶27:2,3)

女兒小的時候,一次因為急性腸炎住院。其中有一項照胃腸X光,必須把一大罐的白色液體喝完,才能開始檢查。

不料女兒喝了兩口就拒絕再喝,無論醫師、護士、父母的威脅利誘,都毫無果效。使得當天在等的X光病人大排長龍、帶來醫院很大的不便。

後來還是請到了她的表哥,在她病床前講故事、當小丑、變魔術,連哄帶騙的才完成了任務。

一個定意不照著吩咐去做的人,是很難使他就範的。

耶利米時代的猶太人就是如此。在他們的心裡,耶路撒冷是大君的城、聖殿的所在,神不可能讓它淪落到敵人的手中。

然而,耶利米要傳遞的信息正是猶太人最不願意聽的、也是最不可能去面對的。

怎麼辨?耶和華替耶利米想了一個辦法:演一個真人戲。把繩索與軛、加在他自己的頸項上,不但給猶太人看,而且讓鄰邦(以東、摩押、亞捫、推羅、西頓) 看。為了要猶太人悔改、聽神的話(26:3-5)。

這豈不是在外人前面丟人現眼嗎?百姓的忿怒是可想而知的 — 要耶利米死!(26:8)

以耶利米先知的身份,和細膩的情感(20:7-18),他應該不是一位喜歡演戲的人;更何況在外邦人、仇敵面前來損自己心愛的國家呢!

這個在耶利米頸項上的軛至少帶在他身上四年之久(比較27:1,28:1,10)。實在是難以想像他這四年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今天,我會不會像當年的猶太人一樣,對神的恩典和賜福有一個既定的假設,以致於聽不進去一點責備的話呢?

我對神的僕人們是否可以有多一點的體諒和愛心呢?必竟,他們有些的言語、舉止不見得是表現他們的本性,而是為了神的工作。

2015 讀經默想 – 耶24-25章

10/20/2015 星期二 耶24-25章

「從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十三年、直到今日、這二十三年之內、 常有耶和華的話臨到我、我也對你們傳說、就是從早起來傳說、 只是你們沒有聽從。耶和華也從早起來、 差遣他的僕人眾先知到你們這裡來、只是你們沒有聽從、 也沒有側耳而聽。」 (耶25:3,4)

上一代的以長久在同一個工作單位為忠心,盡責的表現。 我們這一代雖然羡慕他們,但少有這種穩定的工作環境。 下一代可能完全沒有對工作忠心的觀念了;那裡的工作環境好、 工資高就到那做,沒有其他的考量。

但是,為神的工作卻的確有時間性的累積。 當我們聽到事奉主幾十年的忠心老僕人,諄諄善誘、 以生命的見證與教導的時候,常常有說不盡的景仰和感動。

耶利米就是這樣的先知。「從…直到今日、這二十三年之內…」, 有二十三年之久,耶利米傳講同一類的信息;有二十三年之久, 還是沒有人聽的進去。

然而,耶利米還是堅持下去。「我…從早起來…耶和華也從早起來」 — 先知必是一位旱起的人。他早起做什麼呢?

「從早起來傳說」,耶利米的信息與我們今天一星期40分鐘的主日 講台不一樣,他是從一早就起來傳說神的話。

耶利米的信息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不是他自己的講槁。 可見得他是更早就起來領受神的話。

不但是耶利米講的、他一天的日子、他的生命、生活都是信息。

「只是你們沒有聽從、也沒有側耳而聽」,聽就該從、 聽就是要側耳而聽;不但要聽的清楚、要聽的懂; 聽了以後還要服從,有行動、生活、態度都要有所改變。

我是個早起的人嗎?我早起做什麼、想什麼呢?

我是個側耳而聽神話語的人嗎?我聽了會不會從呢?

我事奉神的忠心,可能像先知那麼的恆常、有耐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