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27:1-28:17

3/29/2018 星期四 耶利米書 27:1-28:17

「耶和華對我如此說、你作繩索與軛、加在自己的頸項上。 藉那些來到耶路撒冷見猶大王西底家的使臣之手、把繩索與軛、 送到以東王、摩押王、亞捫王、推羅王、西頓王那裡。」 (耶27:2,3)

女兒小的時候,一次因為急性腸炎住院。其中有一項照胃腸X光, 必須把一大罐的白色液體喝完,才能開始檢查。

不料女兒喝了兩口就拒絕再喝,無論醫師、護士、父母的威脅利誘,都毫無果效。使得當天在等的X光病人大排長龍、帶來醫院很大的不便。

後來還是請到了她的表哥,在她病床前講故事、當小丑、變魔術 連哄帶騙的才完成了任務。

一個定意不照著吩咐去做的人,是很難使他就範的。

耶利米時代的猶太人就是如此。在他們的心裡,耶路撒冷是大君的城、聖殿的所在,神不可能讓它淪落到敵人的手中。

然而,耶利米要傳遞的信息正是猶太人最不願意聽的、也是最不可能去面對的。

怎麼辨?耶和華替耶利米想了一個辦法:演一個真人戲。把繩索與軛、加在他自己的頸項上,不但給猶太人看,而且讓鄰邦(以東、摩押、亞捫、推羅、西頓) 看。為了要猶太人悔改、聽神的話(26:3-5)。

這豈不是在外人前面丟人現眼嗎?百姓的忿怒是可想而知的 — 要耶利米死!(26:8)

以耶利米先知的身份,和細膩的情感(20:7-18),他應該不是一位喜歡演戲的人;更何況在外邦人、 仇敵面前來損自己心愛的國家呢!

這個在耶利米頸項上的軛至少帶在他身上四年之久(比較27:1,28:1,10)。實在是難以想像他這四年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今天,我會不會像當年的猶太人一樣,對神的恩典和賜福有一個既定的假設, 致於聽不進去一點責備的話呢?

我對神的僕人們是否可以有多一點的體諒和愛心呢?必竟,他們有些的言語、舉止不見得是表現他們的本性,而是為了神的工作。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25:8-26:24

3/28/2018 星期三 耶利米書 25:8-26:24

「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刑罰巴比倫王、和那國民、並迦勒底人之地、因他們的罪孽使那地永遠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25:11,12)

「聖經無誤」是絕大多數基督徒所相信、接受的事實;然而,聖經無誤所指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是字面上的意思、還是在屬靈原則上所指向的觀念呢?

這就在於聖經的解釋了:有人堅守照一字一句的解釋;也有另一批人認為不需要拘泥於文字、而要看整段經文的意思、及其所指的中心思想,才是上策。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在於創世紀第一章的解釋:神用了六日創造了世界;這六日是我們所了解的六天呢?還是六個時代?或六個階段?

這些不同的解釋法雖然是對近代科學的一項回應;但對基督徒來說,其目的也是好的:都是在為維護聖經無誤上所做的努力。

然而,在這些的努力之中,我們不知不覺的就把人的智慧放在高於神的話語之上,總是覺得聖經非得要合理(合人所知道的理)不可。

於是,聖經中的一天可能是指一年;一年可能是指一個時期…;如此下來,耶利米書上的「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的七十年,照現代人的想法並不見得一定是整整的七十年,而可能是指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畢竟,七在聖經是指一個完整的數字。

可是,先知但以理卻是照字面上來了解這「七十年」(但9:2),他在這七十年將滿之際,為神先前的應許迫切祈求(但9:3-20),以致於見到異象、看到了神應許的成就。

如果但以理經過了科學訓練、讀過了地質學,他會不會還為神先前的應許迫切祈求呢?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

「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

惟願我能完全降服在神的話語之下,不讓我先前有的學問、知識攔阻了我對祂應許的信任、攔阻了祂要賜予我的祝福。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24:1-25:7

3/27/2018 星期二 耶利米書 24:1-25:7

「從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十三年、直到今日、這二十三年之內、 常有耶和華的話臨到我、我也對你們傳說、就是從早起來傳說、 只是你們沒有聽從。耶和華也從早起來、 差遣他的僕人眾先知到你們這裡來、只是你們沒有聽從、 也沒有側耳而聽。」 (耶25:3,4)

上一代的以長久在同一個工作單位為忠心、盡責的表現;我們這一代雖然羡慕他們,但少有這種穩定的工作環境。

下一代可能完全沒有對工作忠心的觀念了;那裡的工作環境好、工資高就到那做,沒有其他的考量。

但是,為神的工作卻的確有時間性的累積;當我們聽到事奉主幾十年的忠心老僕人,諄諄善誘、 以生命的見證與教導的時候,常常有說不盡的景仰和感動。

耶利米就是這樣的先知。「從…直到今日、這二十三年之內…」,有二十三年之久,耶利米傳講同一類的信息;有二十三年之久,還是沒有人聽的進去。

然而,耶利米還是堅持下去。「我…從早起來…耶和華也從早起來」– 先知必是一位早起的人。他早起做什麼呢?

「從早起來傳說」,耶利米的信息與我們今天一星期40分鐘的主日講台不一樣,他是從一早就起來傳說神的話。

耶利米的信息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不是他自己的講槁;可見得他是更早就起來領受神的話。

不但是耶利米講的、他一天的日子、他的生命、生活都是信息。

「只是你們沒有聽從、也沒有側耳而聽」– 聽就該從、 聽就是要側耳而聽;不但要聽的清楚、要聽的懂; 聽了以後還要服從,有行動、生活、態度都要有所改變。

我是個早起的人嗎?我早起做什麼、想什麼呢?

我是個側耳而聽神話語的人嗎?我聽了會不會從呢?

我事奉神可能像先知那麼的忠心、恆常、有耐力嗎?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22:24-23:40

3/26/2018 星期一 耶利米書 22:24-23:40

「你們各人要對鄰舍、各人要對弟兄如此說、耶和華回答甚麼、耶和華說了甚麼呢。耶和華的默示你們不可再提、各人所說的話必作自己的重擔因為你們謬用永生神萬軍之耶和華我們神的言語。」(耶23:35,36)

屬靈的事、和屬靈的人都是很吸引人的;我們都希望能多知道一點屬靈的事,也希望能多像屬靈的人一樣有許多的屬靈洞見。

這些都不是不好的事、就像耶利米當代的百姓一樣,他們有固定的宗教生活,聖殿、先知、祭司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然而,問題就在這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份。他們有屬靈的外表、卻缺少了屬靈的實質。

因為,耶和華的話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不了任何的實際作用;這從社會上的不公義(22:3)、和敬拜中的不專一(22:9)可以看得出來。

所以,神也套用了他們習慣的話來諷刺他們:「耶和華回答甚麼、耶和華說了甚麼呢?」(23:35),這是人們常彼此問的話;好像是很關心、在意耶和華說的話。

但是,那只是用來肯定自己所習慣的生活方式、求更多的祝福;並沒有誠意的願意讓神參與在自己生命的改變中。

在23:36的小字中是這樣寫的:「重擔和默示原文同」;原來,百姓要問的是神的默示;但是耶和華給的不是默示;而是重擔!因為,他們謬用了永生神萬軍之耶和華的言語!

今天,我對神的話不是沒有興趣、否則我不會讀經默想;但是,我以什麼態度來對待神的話呢?

聽聽說說的滿足我的好奇心?

急急忙忙的尋找神對我的背書?

還是,恭恭敬敬的準備領受神的教訓、督責;使我歸正、教導我學義呢?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21:1-22:23

3/25/2018 星期日 耶利米書 21:1-22:23

「坐大衛寶座的猶大王阿、你和你的臣僕、並進入城門的百姓、都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不可虧負寄居的和孤兒寡婦、不可以強暴待他們、在這地方也不可流無辜人的血。你們若認真行這事、就必有坐大衛寶座的君王、和他的臣僕、百姓、或坐車、或騎馬、從這城的各門進入。」(耶22:2-4)

一般來說,東方國家對於宗教信仰的認識、多是屬於個人私下的層面,與做好人、修心養性有關;但對於社會、國家,那是另外一個層面,不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所該注重的事。

這可能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但在現實政治環境中,當政掌權的官員也有意的推廣這種觀念;如此,便可以減少一個可能威脅到他們既得權力的因素。

在西方社會,遠者受到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抬頭的影響;近者受到了政教分離、民主自由的強調,似乎也是朝宗教信仰個人化的方向走。

然而,所有稍稍讀過聖經的人、都不難發現:不論是在舊約、或新約,除了談到個人的拯救外,都非常強調神的國、社會的公平和公義。

「你們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不可虧負寄居的和孤兒寡婦、不可以強暴待他們、在這地方也不可流無辜人的血。」如果這不是在講社會、國家的話,我們的解經就有大問題了。

所以,神是要我們關心參與社會與政治的;只是我們參與的方式不是經過政府官員、或法律政策,而是從個人內心的敬畏神開始的,因為這句話的起頭是:「都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如此說」。

既然耶和華如此說,我們就甘心樂意的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不虧負寄居的和孤兒寡婦、不以強暴待他們。

當權執政者其實不需要擔心信神的人會造反、鬧革命;因為我們雖然關心社會議題,但不是從傳統的政治手段進行的。

公平和公義是從我們自我人心的改變開始、從我們自我行為的實踐開始;不是要等到好人上台、法律通過之後,才開始拯救被欺壓的、寄居的、和孤兒寡婦。

在社會公義上我是左派:不壓榨新移民、厭惡貧富不均…;在道德操守上我是右派:反對離婚、墮胎、同性戀…。

我歸向的是耶和華、和主耶穌;不是只民主黨、或共和黨才對,不論是共產黨、國民黨、或民進黨都嬴不得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