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33:1-26

6/21/2018 星期四 耶利米書 33:1-26

「看哪、我要使這城得以痊愈安舒、使城中的人得醫治,又將豐盛的平安和誠實顯明與他們…我要除淨他們的一切罪、就是向我所犯的罪,又要赦免他們的一切罪、就是干犯我、違背我的罪。這城、要在地上萬國人面前、使我得頌讚、得榮耀、名為可喜可樂之城、萬國人因聽見我向這城所賜的福樂、所施的恩惠平安、就懼怕戰兢。」(耶33:6-9)。

久聞中國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已經把世界各國的大城市遠遠的拋諸於後了:只是上海一個城的人口,就高達二千三百萬、每一平方公里住有六千人之多。

然而我真正感受到超級大都市的景況、還是藉這次安息假的大陸行:沿著高鐵不時的看到許多高矗的起重吊車、正在蓋公寓高樓像列陣的巨型機器人、奔向末世的戰場;而各城市的地鐵、人潮洶、像一群一群的沙丁魚、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城市實在吸引人:除了工作機會多以外,日常生活上的方便、修閒生活的選擇都是農村鄉下比不上的。然而,擁擠的人群並不代表人和人的距離近了;覺得孤獨寂寞的人反而多了。

同時,城市中貧富的差距愈見加大,民工不但窮、連子女受教育的機會也少了;富人不但越來越有錢、還想用各樣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聖經並不是反對城市,而是要醫治、拯救城市:聖經常提到聖城、耶路撒冷城、天上的城;但也有巴別塔、所多瑪蛾摩拉、和巴比倫城。

所以問題不在是否是城市,而是這城市的文化、道德、和風氣是什麼?

不可否認的,你我所住、所到過的城市都生病了,它們需要得醫治;這些城市都犯了罪、得罪於神,它們需要得拯救。

「看哪、我要使這城得以痊愈安舒、使城中的人得醫治…我要除淨他們的一切罪、就是向我所犯的罪」:這是神的作為、但需要你我的參與。

「這城、要在地上萬國人面前、使我得頌讚、得榮耀、名為可喜可樂之城、萬國人因聽見我向這城所賜的福樂、所施的恩惠平安、就懼怕戰兢」:從稱頌的是人的名,到萬國萬人都得福樂、頌讚神的名、榮耀神的名的過程中,你我也有一份責任:這不止是福音的大使命、也是在你我所住的城中好憐憫、行公義的行動。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32:1-44

6/20/2018 星期三 耶利米書 32:1-44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要將這封緘的、 和敞著的兩張契、放在瓦器裡、可以存留多日。 因為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將來在這地必有人再買房屋、 田地、和葡萄園。」 (耶32:14,15)

對於我們在灣區定居的華人來說,很少踫見不曾想買房子的同胞。 每一個人對房屋市場、利率貸款… 雖不及專業做房地產買賣的經紀人熟習,但都多少知道一些大原則。

就連我這個外行人都知道,房地產買賣的三個最重要的項原則是「 地點、地點、地點」:情願在好地區買破房子, 也不要在壞地區買好房子。

其次要留意的就是時機,選擇對的時間下單、對的時間上市 — 買底賣高,就一定穩賺不賠了!

聖經卻記載了一件非常不尋常的土地買賣, 就是在耶利米32章的買亞拿突那塊地。

這個交易的時機是在西厎家王十年,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大軍圍困耶路撒冷的時候(32:1,2)。 面對著即將開始的生死一役,當時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如何, 是可想而知的。

「我叔叔的兒子哈拿篾…來到護衛兵的院內、對我說、 我在便雅憫境內、亞拿突的那塊地、求你買來、 因你買來是合乎承受之理、是你當贖的、你為自己買來罷」(32: 8)。耶利米在護衛兵的院內不是做客,而是被囚(32:2)。

哈拿篾這位堂弟來到囚房,不是來慰問探訪的,而是來賣房地產。 他口裏說的冠冕堂皇:「你買來是合乎承受之理、是你當贖的」, 骨子裏還不是趁著戰亂之前,趕快脫手。

耶利米豈是傻子,不知道哈拿篾的心思意念嗎?

然而,這件事是早在耶和華對先知的啟示之中(30:6)。所以, 耶利米就以十七舍客勒銀子的高價向他買下來了(32:9)。

可想而知的是,旁邊的人都在竊笑耶利米這個傻子, 十七舍客勒銀子買來的是幾張無用的癈紙。

但「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這封緘的、和敞著的兩張契、 放在瓦器裡、可以存留多日」(32:14)。 耶利米照著做的原因是他知道「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說話的重量和信實。

這從耶利米馬上的禱告看得出來:「 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32: 17)。

但耶利米不是沒有心中的掙扎:「主耶和華阿、你對我說、 要用銀子為自己買那塊地、又請見證人、 其實這城已交在迦勒底人的手中了」(32:25)。

其實,今天我對神的話語是真的可以毫無保留的完全接受嗎? 我的掙扎可能比先知更多,但我的信心卻與先知差的太遠了!

耶利米十七舍客勒銀子買到的是在歷史上神信實的見證。今天, 我的時間、精力、甚至在硅谷的房子都將消滅在歷史之中灰飛煙滅。

倒底誰是傻子?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31:1-40

6/19/2018 星期二 耶利米書 31:1-40

「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傾覆、苦害、 也必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耶和華說的。當那些日子、 人不再說、父親喫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 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喫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耶31:28-30)

特權(privilege)是個不很好的字眼, 所以很少人會認為自己在特權之中;而是以自己為標準, 凡是別人比我多有的資源和條件,就是他的特權, 而我總是一個受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

但是,仔細想一想,我自己也是一生享受了很多特權的人: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夠生長在有自來水、有電的環境中? 有多少想讀書的人就能有書看? 有多少希望受到好教育的人就有家庭毫無保留的支持?

可是,我們還常常的抱怨自己的環境:如果我生在他家, 就不必去打工賺學費了;如果我有他的容貌和家世, 我就無往不利了;如果我有他那樣的關係, 我就不必非得這樣汲汲營營地來養家糊口了。

耶利米時代的猶太人也是如此:「父親喫了酸葡萄、 兒子的牙酸倒了」。這是兒子為自己找的藉口, 兒子的牙酸不是他自己的責任;而是因為父親喫了酸葡萄。

似乎,現在也常聽到類似的話。 為什麼我不能有一心愛妻子的表達呢? 因為我父親是位不苟言笑的軍人! 為什麼我不能有一心敬重丈夫的表示呢?因為我母親是位女強人, 我父親對母親總是言聽必從的…。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

但耶和華說:「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傾覆、 苦害」;過去的傷痛也是神的作為, 神恩典的特權不見得時時刻刻都跟我自己想的一樣。

「也必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耶和華的應許。遠嗎? 其實不遠 –「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喫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 」那一天我不再推卸責任、那一天我不再怪罪於人, 那一天我就是在被神建立、栽植的過程中。

「凡喫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這是耶和華公平的原則。 我的牙酸是我自己喫了酸葡萄。我的婚姻、工作、家庭、事奉、 人際關係都是我自己人格的反應。

「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這是多麼嚴重的後果!

今天,我是享有許多特權的人,不是一個受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 所以,不必專注在自己身上;

身邊有多少更不幸的人更需要「當那些日子」的來到? 這是我要更關注的!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30:1-24

6/18/2018 星期一 耶利米書30:1-24

「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雅各被擄去的帳棚歸回、也必顧惜他的住處,城必建造在原舊的山岡、宮殿也照舊有人居住。必有感謝和歡樂的聲音、從其中發出,我要使他們增多、不致減少,使他們尊榮、不致卑微。」 (耶30:19,20)

「怒髮衝冠,憑欄處…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首民族英雄岳飛所作的「滿江紅」是中學時必需要背誦的詩詞;其實,不必等到國文老師要求要背,同學們早已在音樂課時就把滿江紅這首歌唱得滾瓜爛熟了!

所以月前乘安息假到成都探望弟兄姊妹及旅游,在武侯祠中看到了岳飛親筆寫的滿江紅碑文時,心裡非常激動,滿江紅的調子不覺的在心中澎湃地響映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是千古以來中國人心聲、渴望國家復興的盼望,那不只是狹隘的國家民族主義的口號,而是在國恥之中、願意把自己擺上、做自己為恢復國家尊嚴所該做那一份的誓言。

相信猶太人歷代的國恥不比中國人小,他們為恢復國家尊榮的心也不比中國人差;然而,岳飛的「怒髮衝冠,憑欄處…」帶來的是血腥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猶太人所期待的卻是神的同在。

「城建造在原舊的山岡、宮殿也照舊有人居住。必有感謝和歡樂的聲音、從其中發出,我要使他們增多、不致減少」是一片和平的景象;而不是浴血戰後的殘破。

人的「尊榮、不致卑微」是從人在神面前卑微地認罪悔改的結果;「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時所得的尊榮卻是在雙手沾滿了敵我的鮮血之後。

今天我們都願意自己在一個和詳富足的環境、屬於一個令人敬配、有尊榮的國家;但達到光景的這條路不是自我的刻苦立志、不是船艦大炮的武力征服,而是在回應神的呼召。

「他們的君王、必是屬乎他們的,掌權的必從他們中間而出,我要使他就近我、他也要親近我、不然、誰有膽量親近我呢,這是耶和華說的。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神。」(30:21,22)

「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神」這是神與人同在的聖約;那位能就近神、親近神的君王就是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的主耶穌。

福音就是我不需做什麼、我也無法做什麼來賺得神的同在與尊榮;「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是人的豪情、何時斷絕了我在罪中的捆綁是神的作為。

靠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是達不到的夢想;神的拯救是今天可以得享的事實。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29:1-32

6/17/2018 星期日 耶利米書 29:1-32

「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喫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 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 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至減少。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 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 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 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 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耶29:5-7;11-13)

年前湧入歐洲的難民潮,和美國近來的緊縮南面國界及反移民的做法,讓世界各國再一次反省了自己的移民政策。 在經濟、人道、及民族等不同角度的考量下, 要如何達到一個平衡點。

從另外一個移民個人的角度來看, 每個人都習慣於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沒有特殊的理由, 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鄉背井,到一個新的國家,一切得從頭開始。

即便不得己、到了個新的國家,心是還記念著故鄉, 總希望還有回老家的一天。

對我們這些美國的第一代移民來說,這更是每天親身的感受和問題: 這兒真是我的家嗎?

對耶利米時代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來說, 他們更是難以在敵國的地土上能安定下來。

在多日的盼望之中,他們接到耶利米從老家寄來的一封信(29: 3)。他們可能最希望的是,能從先知的信中, 讀到一些敵人既將失敗、他們不久可以重回家園的信息。

然而,他們又失望了;「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 栽種田園喫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 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 你們不要想馬上就可以回來,而是要蓋造房屋(不是搭帳篷)、 栽種庄稼、娶妻生兒…安頓下來,做長期的打算。

不但如此,還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 把愛家園的心轉移到這片新的土地(雖然是敵人的)。

為什麼呢?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是為了自己的好處!

雖然在一個不情願的環境中,不要忘記了這是神的帶領。「 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

這是多麼令人安慰的應許:「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 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今天,我也是個移民、生活在美國,這個我得想辨法適應的國家。 我的心態是什麼呢?身在曹營心在漢? 還是安穩的參與在美國的社區、文化、政治之中?

神向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 為叫我末後有指望。我要呼求神、禱告神、神就應允我。 我專心尋求神、就尋見 — 這不就是我的寫照嗎?如果不來美國、我就不會尋求神、信靠神。 除了感謝神之外、我還可以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