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19:1-20:18

3/24/2018 星期六 耶利米書 19:1-20:18

「祭司音麥的兒子巴施戶珥、作耶和華殿的總管、聽見耶利米預言這些事.他就打先知耶利米、用耶和華殿裡便雅憫高門內的枷、將他枷在那裡。」 (耶20:1,2)

人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而且在每一個成長的階段中,並不是等速度的;事後,我們會發一些關鍵性的成長常是出現在一些特別時段裏。

而最能剌激我們成長的,常常自己最不安、痛苦、和掙扎的時期。

先知耶利米也是如此。他忠心的傳講神的話語;雖然能夠聽進去的人不多,但他還是可以自由的傳講。

「耶和華如此說、你去買匠的瓦瓶、又帶百姓中的長老、和祭司中的長老、出去到欣嫩子谷、哈珥西的門口那裡、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19:1,2)。

耶利米再一次奉神的命令傳講神的曉諭,但這一次是針對著長老、和宗教領袖說的。不但說、還要以打碎瓦器(19:11)的實物表演加深他們的印象。

但是,這次卻真正地惹火了巴施戶珥(20:1)。他是耶和華殿的總管,名望、權力、和受人歡欣的程度都是一等一的。

巴施戶珥不但在身體上傷害耶利米(打先知)、還要在心理、聲名上侵害耶利米(用高門內的枷、污辱先知)。(20:2)

耶利米不為所屈服,宣告了巴施戶珥的名字要被改(20:3),眾長老們要倒在仇敵的刀下(20:4)、全城被擄(20:5)、巴施戶珥將死在被擄之地(20:6)。

雖然在外,耶利米是如此堅強,但他內心的傷痛卻到了極處:「願我生的那日受咒詛、願我母親產我的那日不蒙福。給我父親報信說、你得了兒子、使我父親甚歡喜的、願那人受咒詛。」(20:14,15)

之後,我們不再看到耶利米對自我的懷疑。所以,這件受辱事件也可能是先知一生的關鍵時期呢!

今天,我怎麼來看成的痛苦、和掙扎呢?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我的生命中也必該如此吧!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17:1-18:23

3/23/2018 星期五 耶利米書 17:1-18:23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你起來、下到窯匠的家裡去、 我在那裡要使你聽我的話。我就下到窯匠的家裡去、 正遇他轉輪做器皿。窯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壞了、他又用這泥另作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 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 (耶18:1-5)

幾年前,在華人阿摩斯(Alzheimer、老年癡呆症)學會舉辦的月會中,看了一場叫「明日的記憶」的電影 (Memories of Tomorrow),讓我對日本電影有一個基本態度的轉變。

這部電影不但感人,而且對阿摩斯症病情發展的描述, 有相當程度的準確性。其中有一幕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主角在製陶班學習做花瓶的過程。

陶泥在老師的手中不到兩分鐘,就成了一個漂亮的瓶子; 但在學生的手中,不論他如何努力、花了多少時間,出來的總是東倒西歪、站不起來的一團濫泥巴。

耶利米書也有一段觀察窯匠家裡的轉輪、做器皿的過程。

耶和華的話、先知的比喻都不是空穴來風的。 是耶和華叫耶利米到窯匠的家裡去、是耶和華使耶利米正好看到窯匠用轉輪做器皿。(18:1-3)

耶利米看到了泥團是怎麼樣的隨著窯匠的手成形的。他看到了窯匠也會失手做壞了的時候。

可是,這位窯匠不像電影中那位在挫敗中、氣惱地把那團濫泥摔到一旁的學生!

窯匠把又把這團泥撿起來,用這泥另作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

原來,我們在神的手中也是如此:神不會放棄那個東倒西歪、做壞了的陶泥。神又用這泥另作別的器皿,神看怎樣好、就怎樣作。

神有完全的主權:
– 「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18:7,8)
– 「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建立、栽植。他們若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聽從我的話、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所說的福氣賜給他們。」 (18:9,10)

今天,在神面前,我除了順服之外,還有什麼更好、更合邏輯的選擇嗎?

信靠順服

當我與主同行 在祂話的光中;何等榮耀照亮我路程
當我肯聽主命 祂就充滿我心;信靠順服者主肯同行
信靠順服,因為除此以外;不能得耶穌喜愛 惟有信靠順服

沒有一點黑影 沒有一片烏雲;能迷漫當祂笑容顯露
沒有疑惑畏懼 沒有流淚憂慮;能存在若我信靠順服
信靠順服,因為除此以外;不能得耶穌喜愛 惟有信靠順服

沒有一個重擔 沒有一點為難;祂是不顧 讓我們痛苦
所有傷心損失 所有厭棄羞恥;都成祝福若信靠順服
信靠順服,因為除此以外;不能得耶穌喜愛 惟有信靠順服

然後我才會在 祂的腳前敬拜;我就傍祂而同行前路
祂要求我就許 祂差遣我就去;不要怕只要信靠順服
信靠順服,因為除此以外;不能得耶穌喜愛 惟有信靠順服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16:1-21

3/22/2018 星期四 耶利米書 16:1-21

「耶和華阿、你是我的力量、是我的保障、在苦難之日、是我的避難所,列國人必從地極來到你這裡、說、我們列祖所承受的、不過是虛假、是虛空無益之物。人豈可為自己製造神呢,其實這不是神。」 (耶16:19,20)

一個人對自己家族、國家、或民族的認同感是非常自然的;不論是那一國人,當他的國家受到別人輕蔑、污辱時,他要挺身而出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當兩個文化在和平中相交時;彼此也可有很大的溶合力量。因為不論在國勢、文化、軍事、技術、及哲理上,弱勢的一方總是會吸收學習高超的另一方。

這樣來看,猶太文化實在是非常特別的:除在大衛、所羅門王朝的一段短時期是近東一個地方強權之外;她在國勢、文化、軍事、技術、及哲理…等沒有任何一方面比其他各個帝國有更勝一籌的地方。

然而,猶太文化卻成為歷代學者研究、稱頌的對象。所以,我們只能說:這不是猶太人、或猶太文化有什麼超人之處;而是耶和華自己是吸引人的。

事實上,猶太人的顛沛流離早已是神對他們的警告(16:1-18);但在這些嚴肅的審判當中,先知耶利米突然有一個個人的感受及讚嘆:「耶和華阿、你是我的力量、是我的保障、在苦難之日、是我的避難所。」

不論是猶太國衰弱的現實、或是耶和華嚴峻的警告,都不能遮蓋著耶利米對神的盼望及信心。

在這信心之中,耶利米看到了神大能的應許:「列國人必從地極來到你這裡、說、我們列祖所承受的、不過是虛假、是虛空無益之物。」

也就是說,列國人將跨過他們對自己家族、國家、或民族的認同感,來歸向神;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更進一步的承認:他列祖所承受的、不過是虛假、是虛空無益之物。

我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例子:當認識神了之後,不是數典忘祖;而是很自然的,把耶和華放在自己所熟悉的文化、和民族的優越感之上!

這不僅是我個人的例子,更是所有基督徒的見證。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14:1-15:21

3/21/2018 星期三 耶利米書 14:1-15:21

「耶和華阿、你是知道的.求你記念我、眷顧我、 向逼迫我的人為我報仇.不要向他們忍怒取我的命,要知道我為你的緣故、受了凌辱。耶和華萬軍之神阿、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喫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我沒有坐在宴樂人的會中、也沒有歡樂,我因你的感動、獨自靜坐,因你使我滿心憤恨。」 (耶15:15-17)

文字是最能把人的內心深處細膩的表現出來的工具。連戲劇、電影都很難與文字在這方面一比高低。

許多先讀過原著的人都有這個經驗:當這個著作搬上銀幕之候,電影版通常是讓人失望的。

感謝主!藉著聖經的人物刻劃,先知耶利米就屬於我們能最深入、最細膩地了解的人物之一。

我們對耶利米的了解是藉著許多他與神的對話而來。這些對話不但是描述了他與神的溝通,也多少代表了我們自己與在神面前的經歷。

耶利米在事奉上的受挫,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他除了神之外,沒有可以傾述的對象。

所以,他向神報怨:都是因為你 –「求你記念我、眷顧我、向逼迫我的人為我報仇,不要向他們忍怒取我的命,要知道我為你的緣故、受了凌辱。」( 15:15)

然而,先知心平氣和的想起來,他喜樂的根源豈不一直是神的話嗎? 「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喫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15:16)

可是,這些快樂在人群中卻消失了– 「我沒有坐在宴樂人的會中、也沒有歡樂,我因你的感動、獨自靜坐。」(15:17)

這是先知在告訴神說:我並不是個不知歡樂(no fun?)的人;但是,你的話(感動)讓我沒辦法參加宴樂(potluck, party?),害我一個人獨自靜坐。

「因你使我滿心憤恨」– 先知滿心的憤恨是因你(神)而來的。是恨百姓不接受他的信息嗎? 恨百姓不接受他的本人嗎?還是恨神讓他受這些苦?聖經沒有說。

從報怨、到歡喜快樂、再到滿心憤恨…心情上有多麼大的變化!

然而,神沒有責怪先知的抱怨,反而頻頻賜下安慰的言語:「 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搭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 我必搭救你脫離惡人的手、救贖你脫離強暴人的手」(15: 20b,21)

今天,了解了耶利米也是位有血有肉,有情緒、需要被安慰的人 – 這給了我多大的鼓勵!

了解了耶和華的長久忍耐、無盡的恩慈 – 這給了我多大的安慰!

— 2018 每日讀經 — 耶利米書 13:1-27

3/20/2018 星期二 耶利米書 13:1-27

「耶和華如此說、我必照樣敗壞猶大的驕傲、和耶路撒冷的大驕傲。這惡民、不肯聽我的話、按自己頑梗的心而行、隨從別神、事奉敬拜、他們也必像這腰帶、變為無用。」 (耶13:9,10)

隨著上星期(3/14/2018)物理學家霍金斯(Stephen Hawkings) 的過世,近來報章雜誌有不少悼念他的文章。

霍金斯之所以有名,不僅因他是一位物理學家、也是因為他雖然全身麻痹、但殘而不癈,成了世界性的公眾人物。

1988年,霍金斯因寫了一本大眾性的物理書「時間簡史」出了名,受到很多人的稱讚;甚至我也都曾附庸風雅的買了一本。

可惜的是它對我吸引力不高(也可能因為是自己的程度不夠),我讀不到四分之一、就讀不下去了。

雖然同時期的天文學家薩根(Carl Sagan)稱霍金斯為現代的牛頓;但大部份的物理學家並不是有同感。

所以,霍金斯的出名、並不是他在的學術成就(沒有得過諾貝爾獎),而是他的出語驚人:霍金斯說他希望能找出一套解釋所有自然現象的定律,因為如此、人可以站在神的地位上看萬事,就不需要一位只有「好人在來世中得益處」,這種幼稚、又一廂情願的想法。

其實,把宗教看成「幼稚、好人在來世中得益處」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對霍金斯的推崇是因為一位有學問的人,把他們想說、又講不清楚的糾結說出來了。

我門稱這些人是無神論者也好、或是自然神論者也好;實際上,他們也是在崇拜著自己從想像中創造的神:他們心目中的那位神可能是大自然、可能是他們崇拜的科學、或科學家,這就是驕傲。

所以,一個人的驕傲、不限他於對身邊的人所顯出的驕傲,更是他對神傲慢、不遵重的驕傲;神稱之為「大驕傲」(13:9)。

我們所在的世界正是一個有大驕傲的世界,它的持點就是除了唯一的真神耶和華之外,所有的假神都是他們敬拜、事奉的對象;而霍金斯就是他們的發言人之一。

如果耶和華稱耶利米時代的人是「不肯聽話、按自己頑梗心而行的惡民」的話,今天、神要稱這廿一世紀的現代人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