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撒迦利亞書1:1-21

10/8/2018 星期一 撒迦利亞書1:1-21

「我對與我說話的天使說、主阿、這是甚麼意思!他說、我要指示你這是甚麼意思。」 (撒迦利亞書1:9)

許多中國人千里迢迢地來到美國定居的一個主因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西方教育與我們所經驗的東方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方教育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提問題、自己找答案;而我們中國人習慣於努力學習、刷題備考、只要找標準答案,對傻問題沒太大興趣。

如此下來,在西方教育下的孩子多有創意;而東方的孩子模倣力強。

在這兩代交替下,從小在教會長大,我們的孩子們就有個隱憂:他們從小就對聖經故事耳熟能詳,如果在初高中以後,我們仍然只向他們灌輸故事的表面,而不鼓勵孩子自己思考、提問題、幫助他們找答案的話,不知不覺間就在信仰上流失了他們。

撒迦利亞書就是一本難唸、難懂的書。它有很多的異象、和預言,倒底該怎麼解釋呢?

感謝主!撒迦利亞是位好奇、喜歡問問題的先知;而且天使就在他旁邊。(我們想問都還找不到人問呢!)

撒迦利亞見了異象之後,總是問:這是甚麼意思?。這句話總共出現了五次:1:9,19;4:4,13;6:4。先知好問、天使也樂意回答。

撒迦利亞的這顆赤子之心,是我們要學的。許多的時候,我們不甚了解神的話語,就擺在一邊算了。日久就失去了那個好奇心,馬馬虎虎地聽聽別人怎麼說、自己的心裏也不去想、也沒有認真地去找答案。

直到有一天,或許是遇著了難題,奇怪為什麼神是那麼的沈默?「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這問題難道是出於耶和華嗎?

我要學的是主耶穌的榜樣:「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路2:49)。不是嗎?

— 2018 每日讀經 — 哈該書2:1-23

10/7/2018 星期天 哈該書2:1-23

「耶和華說、所羅巴伯阿、雖然如此、你當剛強,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阿、你也當剛強,這地的百姓、你們都當剛強作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這是照著你們出埃及我與你們立約的話,那時、我的靈住在你們中間,你們不要懼怕…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旱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哈該書2:4-7)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是中國人常聽到以老買老的話,但在這個講創新、時效的時代己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了。

然而,年紀大的人的確見識的多,當自己的年紀漸長,偶而也有「曾為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慨。

聖經上也有猶太人在這方面的記載:當所羅巴伯帶領百姓修復了聖殿之時,在立根基的時候,雖然大部份人興奮的歡呼,但也有一些見過舊殿的老人們感傷的哭了(拉3:12,13) 。

哈該書2:3寫的更清楚:「你們中間存留的、有誰見過這殿從前的榮耀呢,現在你們看著如何,豈不在眼中看如無有麼。」想想看所羅巴伯當時聽到這句話有多麼的洩氣!

不需要等人的辯駁,神馬上就給所羅巴伯、約書亞這幾位帶領修殿的負責人這句話:「你當剛強」;對他們身邊參與工作的百姓也說了:「你們都當剛強作工」。

在心理建設上要剛強,但手上的工卻不能怠惰下來,因為神與他們同在。

這種的同在是像猶太人出埃及時的同在、是聖約上的同在;猶太人過紅海時是一件震動天地的歷史事件,但過不多時神必要再一次震動天地。

人看到的是聖殿小規模的修復,但神要的是充滿榮耀的聖殿;這時聖殿的榮耀只能用萬國的珍寶都運來的規模來想像。

這個時候今天到了嗎?到了 —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只有認識主耶穌的人才能看見這榮耀光輝,「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到他從死裡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約2:19,22)。

— 2018 每日讀經 — 哈該書1:1-15

10/6/2018 星期六 哈該書1:1-15

「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喫、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該1:5-7)

在我們這個硅谷地區,房地產是非常的昂貴。

但是大家還是願意在其他的地方省吃儉用,把大部份的金錢投資在房子上。因為,照以往的經驗,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

在同時,硅谷人對房子的裝修、佈置也都非常重視及講究。家家戶戶都是美麗大方的傢俱擺設。相對之下,教會就不太講究裝璜,只要具有實用價值就好了。

對我來說,這個觀念在1995年回到了我們位於New Port Ave的舊堂以後,才有一個澈底的轉變。

我當時,回到了兩年未見、改為神學院的舊堂上課。發現外牆貼上了石材、內部的油漆、隔間、廁所、音響、冷氣都是全新的;連鋼琴都換成史坦威(Steinway)的演奏級大琴!

在這方面,我只能算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因為,先知哈該早已講過:「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麼?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1:4,5)

接著哈該用兩個重復的句子,「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來突顯中間的信息:「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喫、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1:5,6) 這種A-B-A的結構是為了強調中間B的重要性。

今天,其實我們也都或多或少有先知所說的這種感覺:好東西吃不下,不是怕胖、就是像我一樣胃不好;酒、果汁都不敢喝,怕傷胃;衣服要好看、暖不暖再說;賺的錢都跑到房子裏去了,手頭很緊,是標準的「有錢的窮人」。

為什麼?耶和華如此說:這殿仍然荒涼、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我該怎麼做?

— 2018 每日讀經 — 西番雅書3:1-20

10/5/2018 星期五 西番雅書3:1-20

「當那日、必有話向耶路撒冷說、不要懼怕。錫安哪、不要手軟。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番3:16,17)

一個人不論他的宗教信仰為何、甚至他是否對神的存在有疑問,但沒有一個人不會不想這個問題:如果有神的話,那祂該是怎麼樣的神?

在沒有客觀資料、也沒有把握回答的情況下,他只能用自己的經驗來看:世事的無常,人能找到最好對神的態度、也只有我們中國人熟悉的「天高皇帝遠、敬鬼神而遠之」了。

猶太人則不然,他們對神的認知不僅是由歷史上出埃及的經歷而來,也是由聖經上白紙黑字的記錄而來。

神對猶太人接觸的開始是拯救、後來的會幕及聖殿都是神對猶太的保護,所以神的同在就是神保護和賜福最大的保證。

然而,雖然聖殿還在那裡,猶太人後來的歷史是在生死存亡、亡國被擄中打轉;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知告訴他們這是耶和華對他們犯罪的懲罰(1,2章) ,所以猶太人對神的印象又從施慈愛的神、變成帶來審判和懲罰的神了。

因為飽受戰亂,那大有能力的主帶來的不再是慈愛、救贖;而己經是使他們手軟、懼怕的主了。(3:16)

但西番雅對他們說,這還是有盼望的:「當那日」– 將來有那麼一天,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間。

當那日,神的同在就不再意味著審判和懲罰,而是恩典和拯救,所以猶太人再一次回到神同在的喜樂;而且,不止是人喜樂,耶和華也「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3:17)

在猶太人的本質上沒有改變的事實下,這怎麼可能?耶和華如何能出爾再反爾呢?

今天我們知道了,這是件可能的事:在基督寶血的遮蓋、聖靈活水的湧流下,我們生命的本質改變了!

感謝主!神的同在成為一個祝福,但我們不需要經過受審判和懲罰的階段,因為主耶穌己經為我們付上了這些代價。

— 2018 每日讀經 — 西番雅書2:1-15

10/4/2018 星期四 西番雅書2:1-15

「不知羞恥的國民哪、你們應當聚集,趁命令沒有發出、日子過去如風前的糠、耶和華的烈怒未臨到你們、他發怒的日子未到以先、你們應當聚集前來。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 (西番雅書2:1-3)

「心戰喊話」是我們在台灣服兵役受訓時必學的功課。

每次攻山頭陣地的演練的最後一步驟,就是以抬起因疲倦而沈重的腳向前行開始、同時要大聲喊話:「親愛的敵軍朋友們,你們己經被包圍、馬上就要被殱滅,趁著現在還有機會的時候,立即棄械投降吧!」接下來就一面持槍射擊、一面向前廝殺衝鋒,直到把山頭佔領下來。

其實我們明知山頭是空無一人的,與其說那是演練攻山頭,還不如說那是花拳繡腿的演戲罷了。

西番雅書也有一段喊話,但那不是對假想敵的喊話,而是對所有各國的國民、和世上一切遵守耶和華典章的人的喊話。

首先對世上的國民講話:「不知羞恥的國民哪!」實在是很不好聽的稱呼。

為什麼是不知羞恥呢?因為他們對將到的耶和華烈怒、竟然全然不知,還是我行我素的在渺視神。但耶和華也馬上提供了解決的方法:應當聚集前來在神的面前。

接著對「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人」講話,「世上…的人」這包括了猶太人和外邦人,祂稱他們為謙卑人,因為他們遵守耶和華的典章。

但他們不能只停留在外表的遵守耶和華典章而己,更是要尋求公義謙卑。這表示真正在神面前的謙卑人、應該體會到自己的不義,而會主動的尋求在神前的公義。

所以,這是對全人類的喊話,但和在攻山頭陣地的喊話不一樣的是:我以前是花拳繡腿、後面沒有實力做後盾的喊話,而西番雅書的喊話是以耶和華發的烈怒為後盾的喊話。

神所要看的,也是我們惟一的選擇就是:在他發怒的日子未到以先、應當聚集前來、尋求公義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