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創世記25:12-26:25

1/16/2017 星期一 創25:12-26:25

「雅各將餅和紅豆湯給了以掃…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 創25 : 34)

「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這句話是聖經對以掃出賣他長子名分的評估和結論。

在面臨自己累昏了的情形下, 以掃把他長子的名分看得不如一碗紅豆湯。

他對他身分的藐視也是日後以東族(以掃的後裔)的高傲埋下伏筆。

「 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的阿、你因狂傲自欺、心裡說、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俄巴底亞1:3,4) 。

以掃之前的「輕看」與以東之後的「輕看」相符。創25 : 34對以掃的評語、和神對以東的評語,都是負面的。

但以掃起碼相當在乎長子的祝福(26:30-36), 因此,不能說他完全不注重屬靈的福分。

以掃有可能一時魯莽, 用長子名分去交換紅豆湯,他說不定事後就後悔了。又有誰能一直都不犯錯呢?

但對屬靈的事要儆醒,是聖經對我們經常的提醒和要求,我們也不能因同情以掃、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

就像以掃輕看長子的名分而失去祝福一般,當一個人拒絕主耶穌,他實質上也拒絕了本屬於他的屬靈祝福。

今天,在我生命當中,我是否輕看神給我的東西呢? 我屬神兒女的身份?我在家裏的(做父親、做母親、或做子女) 的身份?

我認同或接受這是神給我的定位嗎?

2017 每日讀經 –創世記24:42-25:11

1/15/2017 星期天 創24:42-25:11

「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舉目一看、見來了些駱駝。利百加舉目看見以撒、就急忙下了駱駝.問那僕人說、這田間走來迎接我們的是誰…」 (創24:63-65)

有一個美滿的婚姻、相愛的夫妻生活,是古今中外、大家都羨慕的。然而,真正能享受到美滿婚姻的人、卻不是很多。

即使在當今這個自由擇偶、戀愛的環境中,我們看到的怨偶總是比佳偶要多。

問題倒底出在那裡?

坊間有許多的理論、說法,但從聖經的教導來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我們把神放在整個婚姻的過程之外。

以撒與利百加的相識,是聖經中很詳細的婚姻故事之一。在創世記24章中,用了全部67節的經文記戴其中的過程。

然而,真正提到他們相識、相交、相愛的過程,只有短短的五節(24:62-67);其他講是神慈愛、誠實的預備(24:27)。

所以,這是不是再一次提醒了我們:「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太19:6) — 每一個婚姻的對象選擇,都有神的參與、都是神慈愛、誠實的預備呢?

其實,雖然有神的旨意,個人還是有足夠的參與在其中;因為,神不會把不適合的對象、硬著塞給人。

以撒與利百加的相見過程,就說明了這個原則。

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很有可能是在想自己的婚事;他舉目一看、看見來了是一些駱駝、沒看見他未來的新娘。

利百加舉目看見以撒、卻不知道他就是自己未來的新郎,還得問問那僕人說:這田間走來迎接我們的是誰?

但是神卻老早看到了他們倆人、身為讀者的我們也看到了這整個巧妙的安琲。

以撒娶了利百加為妻、並且愛他(24:67),是這一章的結束。一個多美的愛情故事!

今天,如果我們都能真正信服在:我的先生(妻子)是神照祂完全的慈愛、誠實,在全世界所有的人當中,為我預備的最合適我的對象;所以,我愛他(她)。

這樣,我們是不是也會有個美滿的婚姻呢?

2017 每日讀經 –創世記23:17-24:41

1/14/2017 星期六 創23:17-24:41

「那人就低頭向耶和華下拜、 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不斷的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至於我、 耶和華在路上引領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裡。」 (創 24:26,27)

慈愛,這字常在舊約出現,有人稱它為「哈撒得的愛」(希伯來文的 發音),包含著豐富的意思:忠誠、良善、及委身的愛。

僕人給利百加金環、並詢問她的家時,得知利百加是亞伯控罕的弟兄拿鶴之子、彼土利的女兒。

利百加也回應僕人的話告訴他, 她家裏有住宿的地方。

這時僕人下拜讚美神因祂感受到神沒有捨棄祂的恩和信實, 恩與信實都是神的屬性。

僕人深感神的那種忠誠、與委身的愛在他的主人身上,因此神引領僕人不僅為他主人的兒子找到合適的妻子;這女子還是他主人亞伯拉罕的近親。

在整個尋妻過程中,僕人經歷了神的恩典和信實。

今天,我有否經歷神的恩典?

在哪一件事上經歷神那忠誠、良善、 及委身的愛在引領我守在哪一件事上沒有經歷神的恩典?

為甚麼?是因為所作的事不合祂心意?是因為沒有思想神如何引領我?

2017 每日讀經 –創世記21:22-23:16

1/13/2017 星期五 創21:22-23:16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 (創22:5)

這句話照原文直翻是: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們說:「你們和驢停留在這裏;我與男孩我們將往(山)上去,我們將敬拜,然後我們將會回到你們(這裏來)」。

在這一節的原文中,亞伯拉罕重複三次「我們」,加上三個動詞:我們去、我們敬拜,和我們回來。

亞伯拉罕把以撒在神所指示的山上,作為燔祭;亞伯拉罕就帶著他的兩個僕人與以撒,往神指示他的地方去。

因此,亞伯拉罕知道,也預備好要上山,把以撒獻為燔祭,在三個動詞的每一個動作都比前面的一個動作難;每一個舉動都是不同的階段的信心考驗。

「我們上去」表示亞伯拉罕定意要帶以撒上山。

「我們敬拜」表示亞伯拉罕要以獻他的親生兒子為燔祭來敬拜神。

當亞伯拉罕說「我們回來」時,他想的不只是以撒的死,更重要的是他的復活。

「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來11:19)。

這是更一步的信心、是非凡的信心。

今天,我的信心是在哪一個階段?

「 我們上去」的階段?
「 我們敬拜」的階段?
還是到了「我們回來」的階段?

若我的信心一直停留在這一個階段,而不能跨越到下一個階段,原因何在?

因為懼怕看不見的前路?
因為不知道神做事的方法?
還是因為不願意讓我自己受苦?

2017 每日讀經 –創世記20:1-21:21

1/12/2017 星期四 創20:1-21:21

「撒拉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 (創21:6)

一篇好文章,就像一部好的音樂劇一樣,總是有一個重復的意念、貫串在整個故事中。

在音樂裡,這可以是一首歌、或是一段旋律,雖然重復的穿插在不同的場景中;但它一點也不會使人覺得重復,反而讓人覺得熟識、又親切。

在文章裡,它可以是一句話、或是一段描述、在各個不同情節的段落中;把整篇文章、或整個故事,用這個巧思支撐起來。

在聖經裡,撒拉年老生以撒的故事,就是用嬉笑這個字、在不同的狀況下結合起來的。

首先,撒拉在暗地裡、不信的嘲笑中,開始了神對她信心功課上的帶領。(18:12-15)

照神原先的應許,時候到了,撒拉果然生了一個兒子。所以,她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21:6)

同時,亞伯拉罕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以撒原就是嬉笑的意思。(21:3)

然而,撒拉的嬉笑、不久後成為了以實瑪利(夏甲給亞伯拉罕所生的兒子)的戲笑。(21:9)

夏甲和以實瑪利的這個戲笑,卻成為撒拉的的忿怒;使得亞伯拉罕非得憂愁的、把夏甲和以實瑪利趕出家門。(21:10-16)

這豈不就像我們的人生嗎?有嬉笑、有憂愁;有暗笑、有忿怒;有嘲笑、有驚喜。

其實,人生這許多的曲折起伏,要付責任的是自己;但人還是習慣的去怨天尤人。

求神堅固我們的信心,常活在神應許的喜笑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