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4:25-30

4/5/2019 星期五

「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他們一個人那裡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裡去。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路加福音4:25-27)

中國人是重視人際關係的民族,所以我們不時會聽到:「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問題就大了。」

講究關係的好處是、比較容易形成一個互動互益的社會動力;但是它的壞處也不小,造成一個以個人關係做交易的籌碼、失去了公平公義的原則。

尤其是人的罪性、使人因出身環境的優越,認為自己是理所當然、有特權的得利階級,而從未想到這些環境際遇、其實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全都是神的恩典。

以色列人就是如此:他們雖然是神的選民、得到了許多神特別的恩典與祝福、那是別的民族所沒有的。但這些恩典後來反而成為他們拒絕福音的主要原因!

這些道理不只是出現在新約裡,其實在舊約中、神也一再的提醒以色列人要防犯屬靈的驕傲,不與外邦人混雜為了是分別為聖、為神做列國的祭司、成為萬國的祝福,而不是看不起外邦人。

主耶穌感概祂鄉親們對祂的懷疑 — 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4:24 –之際,用他們所熟悉、敬重的以利亞和以利沙為例、教導他們。

不論是西頓撒勒法那一個寡婦兒子的死裡復活、及敘利亞國大臣乃縵的麻瘋得醫治,都是外邦人得福;那以色列人的福份又在那裡呢?

屬靈的驕傲、不僅使拿撒勒的耶穌鄉親認不得耶穌身份、和祂的教導;也使他們接受福音的心關閉了。

今天、在救恩上面,我們雖然是外邦人,但自己的環境、遭遇,很多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或營造的;然而,神還是讓我們有這個環境、這些遭遇,讓我們認識耶穌、接受耶穌,這是因衪的恩典、而不是我的身份、和人際關係的便利。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4:22-24

4/4/2019 星期四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罷,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裡。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路加福音4:23,24)

每一年到這個大學放榜的時節、對於教會十二年級的孩子們都不禁多觀注一些。

看到他們不僅是身量成長、也都彬有禮的像小紳士淑女一般,就回憶起他們五六年級時頑皮、不聽話的模樣;不禁為他們、和他們的父母感謝主。

事實上,這個能欣賞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心態、是需要一段時間、一點智慧才能培養出來的。

因為,在我們這敬老尊賢的環境中,年齡和輩份是決定社會次序的主要因素;年長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把自己放在比年輕人優越的地位來判斷、評論年輕人。

耶穌所處的近東文化、想必也有類似的觀念;所以當祂一出來傳道、就大大方方的來到猶太會堂,指出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主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4:18,19),就是指著衪自己 時,身旁的人難以接受。

「這不是約瑟的兒子麼」,是他們第一個直覺的反應。言下之意就是:這不是我們從小就看著長大的約瑟的兒子嗎?我們認識衪的家庭、和衪同處一個環境,知道衪的底細 — 衪與我們一樣、沒有什麼持別的。

耶穌沒等他們再多說什麼、就把他們心裡的話講了出來:「醫生、你醫治自己罷,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裡。」

也就是說,你在迦百農行了那麼多的神蹟奇事、現在你在家鄉需要行更多的神蹟奇事,來向我們這些老鄉親證明、你所說的是真的;不必一回來就用聖經來教訓我們!

於是,耶穌很感概的說:「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多麼可惜,耶穌的家鄉應該更聽信耶穌所傳的福音,但他們輕視耶穌的態度使他們失去了那上好的福分。

今天也是同樣的,我們怎麼樣的來看下一代?怎麼樣的珍惜新同工?怎麼樣的尊重年青的傳道人?是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的。

如果孔子可以「不以人癈言」、何況我們基督徒更是該高舉神之言、存分辨的心、聽人所講的是不是附合真理,而不是因這人的背景而忽略了他所講的。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4:14-21

4/3/2019 星期三

「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他。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路加福音4:20,21)

如果要找從古至今、世界上最短的一篇講章的話,應該就是今天的經文了,只有這一句話十二個字:「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希臘原文更少,只有九個字)。

然而,這卻是一篇非常有能力的講道,這可以從人聽到後的反應看得出來。(4:21-24)

當然,要了解這篇道的內容、我們必需要看當天的經文:『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4:18,19)

基本上,耶穌要告訴那天在會堂的人,衪就是那一位被聖靈恩膏、大有能力的人,現在就是人得釋放的禧年 — 因為耶來了,被擄的得以釋放、瞎眼的得以看見、受壓制的得以自由,也就是說、猶太人一直等待的彌賽亞就在他們的眼前。

這實在是一項了不起的宣告。

我們基在今天讀起來、覺得當然有理,因為主耶穌就是那三位一體的真神,衪是那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的神。祂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大有能力的真理。

然而,那一天聽道的人們卻有很大的攔阻,因為他們還在過與以往相似的生活,他們遇見的每一件都是很習慣熟悉的、他們沒有期待那天與以往的任何一天有什麼不一樣。

雖然定睛看著平常就認識的耶穌,讀完經文後就坐在教師的位置,他們的驚奇大過期待,所以他們聽不懂耶穌講的這一句話。

但今天不一樣,因為我們已經知道耶穌的身份、使命、和能力。事實上,整本聖經的中心就是指向耶穌。所以,祂的這句話是總結了舊約的信息。

但我們是否也容易在知道這些道理後,還是整天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常生活,而忘了期盼在聽道的時候遇見了耶穌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4:9-13

4/2/2019 星期二

「魔鬼又領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從這裡跳下去…耶穌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暫時離開耶穌。」 (路加福音4:9,12,13)

魔鬼又名是「說謊者」,從祂對亞當夏娃的試探,到今天在我們身上的試探、都脫不了用似是而非的話來攪擾人的心思。

在對耶穌的三次試探中,有兩次是從「你若是神的兒子」開始的(4:3,9) 。

其實,耶穌是神的兒子是不久之前,父神在耶穌受洗之後、從天而來的肯定與讚許(太3:17) ,這是不需要魔鬼一再的提醒的事實。

但問題就是在前面的那一個「若」字:魔鬼把神的兒子與在物質生活上的不缺乏(石頭變成食物,4:3),和在身體上的沒有病痛(不失腳,4:11) 連在一起。

照人的邏輯,神的兒子要受到神的保守賜福、是天經地義的事。事實上,我們也確實也曾經這樣子的想過;那麼,向神求溫飽、和疾病得醫治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呢?

問題還是在那若字,當把神的供應及醫治、看成是自己敬虔行為所該得的工價時,我們就己經陷在被魔鬼試探當中了。

因為那些好處完全是神的恩典、而不是我可以與神討價還價的籌碼。即然我這樣、神你就應該那麼樣,這是交易買賣,不是信心的表現。

那時受試探的是我,而當我心起懷疑的時候、我就是在試探主我的神了!

就像魔鬼暫時離開耶穌一樣,這些試探的得勝不只是一次的經歷、而是要我們經常的面對。

如果耶穌要用神的話語來戰勝魔鬼的試探;你我豈不更每天經常的需要神話語的裝備、來面對從魔鬼那裡不住來的試探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4:5-8

4/1/2019 星期一

「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耶穌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路加福音4:7,8)

權柄榮華原是屬於神的,神把權柄榮華交給了祂所造的,也是為了要藉著祂所造之物、來彰顯神的榮耀。

魔鬼是非常清楚這個道理,因此,祂在試探耶穌時也承認「這原是交付我的」。然而,魔鬼把神給祂的權柄榮華、恰恰用在相反的用途上 — 來破壞神榮耀的彰顯。

耶穌來到世界的使命、就是把天國的消息帶來到地上,解決罪對人的挾制、使罪得赦(3:3);而耶穌要得國的方法、就是為罪人上十字架、而且以復活解除了罪帶來的死亡。

這從謙卑順服、到死在十字架上而得「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而達到「使榮耀歸與父神」的目的。(腓2:9-11)

但魔鬼卻枉想以衪擁有的一切權柄榮華、來引誘耶穌,破壞耶穌上十字架的道路、使世人一直服在魔鬼的控制之下、不得反身。所以,這個試探是非常嚴重、又危險的。

主耶穌的回答把敬拜和事奉連在一起:我們敬拜唯一的對象是神,而且唯一的事奉對象也是神。所以,魔鬼的試探不僅是為了一時的敬拜,而是向我們的事奉挑戰。

什麼是事奉的對象?就是把最好的時間、最多的心思、和最大的力量所放在的地方。

今天,世界要我們全身的投入在工作、事業、權力、金錢、榮譽、美色、人際關係上。其實,那是魔鬼把我們事奉的對象從神轉到世界!

耶穌戰勝了這方面的爭戰,也給我們得勝的榜樣和方法。

這就是那最大的誡命:「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申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