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18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8章

12/22/2016 星期四 路加福音 18章

「那人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路18:21,22)

兩週前過世的前太空人葛林(John Glenn),是美國人第一位到太空環繞的地球的英雄;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這除了我從小就熱愛飛機、火箭、和太空之外;葛林的謙和、及平易近人也是個原因。

然而,不論是做軍人、戰鬥機飛行員、新飛機試飛員、太空人、參議員、大學校董..,葛林總是毫無保留的全力以赴。

被別人認為一個負責的人,是值得嘉獎的;但一個人只為了盡到他的責任,而忽略了對真理的追求是很危險的。

當一個人只為責任而盡忠,就很容易把他的責任當成他的偶像了!

只盡責、決是不夠的。這就是路加福音 18章那位少年官的問題:「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因為,神對我們要的遠超過了盡責的要求;而是擺上一切的所有,來跟從祂。

不只是機械性的跟隨,而是在跟隨中發展自己的創意、超越自己的限制。

這種跟隨是有它的風險、但它所得的是發出跟隨者潛在的能力。

就像葛林的一生,儘管有卓越的成就,他仍然是位敬虔的基督徒、謙和的公民:只是在人生的每一個角色中、他做了超過在責任上所被要求的事。

我們也不能被自己的責任所限制住;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在只顧自己的責任、而不願冒著大膽行事的風險當中,成就了大事。

只盡職責的人,最後還是被迫把他應得的讓給撒但 – 他就在這個問題上跌倒了:「我該作甚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17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7章

12/21/2016 星期三 路加福音 17章

「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 (路 17:1,3)

剛來美國的時候,在文化衝擊方面、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就是西方人對隱私權的重視:年齡、薪水固然是不能問;連問問有沒有女朋友、結婚了沒有,都可能是會得罪人的!

在這兒住久了,也逐漸習慣了對別人隱私的遵重。所以,當第一次接觸到團契查經班、與教會時,我的感覺非常親切。

因為基督徒在分享、和見證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本相講了出來;這對於對從小在眷村長大的我,有一種無可比喻的吸引力。

這就是因為基督徒是盬、是光,對環境能有影響力的。然而,主耶穌強調做門徒的要小心;不要把自己的影響力成為別人的絆腳石了!

或許這也可解釋我觀察到的另一個現象:在教會裡,有些弟兄姊妹很不願意成為別人注意的目標;他們似乎是非常注重隱私,不願意讓別人多認識他們一點、有困難時也不願意別人為他們代禱,也拒絕在人面前分享、作見證的邀請。

「過猶不及,惟恐失之」,這是我們該注意的。不能因為怕被別人冒犯了、或擔心自己冒犯了別人,就用隱私這個大帽子把自己蓋起來了!

主耶穌的要求是:當成為基督徒(或做主門徒)之後,我們就不再屬於自己了。我們是屬主的人,也因為為了主的緣故,我們是屬於大家的。

我不能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我不能太愛自己的隱私權、不管也不想別人怎麼樣看我。

我對人的態度要改變:不但消極的不要做別人的絆腳石;同時還要積極的幫助別人:「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

這豈不是比眷村街坊鄰居的彼此相助、還更吸引人嗎?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16:18-31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6:18-31

12/20/2016 星期二 路加福音 16:18-31

「亞伯拉罕說、兒阿、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路 16:25)

聖經中有許多地方記載了有關錢的經文,可見得錢不僅是一直困撓著我們的問題、也是神很關心的一個題目。

就如讀了路加福音18章這個故事一樣,我們難免有一個錢是不好的、有錢人難進天國的印象。

但是,在這故事裡的亞伯拉罕、他自己也豈不是一位非常富有的人、擁有超過三百位壯丁的大戶人家嗎?

所以,是不是我們誤解了主耶穌教導的本意了?

在這個故事裡,有趣的是:財主是沒有名字的、而那位討飯的卻名叫「拉撒路」。

所以,這是不是在說:財主是一般愛財的有錢人;而拉撒路(原意為「神是我的幫助」)是一個依靠神的人。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依靠神的人會淪落到討飯、滿身是瘡的慘狀;但這個故事的重點不在這裡。

重要的是這位有錢人的心態及行為。亞伯拉罕說他「生前享過福」;這享福、在原文的涵意是最高的喜樂;一個人生命的焦點。

顯然,這位有錢人,他人生的目的就是賺錢、他人生最大的喜樂就是他的財富。

而拉撒路在疾病、飢餓的痛苦裡;仍然記念神是他的幫助。

所以,一個人死後被送到天堂、或地獄裡,不是看他生前是窮人、或是有錢人;而是看他對神的依靠、和他與神的關係。

不論是窮人、或富人,都有機會上天堂。

但富人的難度更大;因為錢財的確是吸引人、有錢人的生活的確是使人羨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都努力的在為退休金而工作的原因。

但是,主耶穌提醒我們:上天堂、或下地獄是決定在我和祂的關係、和我對祂的信靠。

今天對我們這些住在硅谷的人來說,雖然自己認為是財主的人不多;但我們的確要算有錢人。

然而,我們對神的依靠真的會比對錢的依靠來的深嗎?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16:1-17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6:1-17

12/19/2016 星期一 路加福音 16:1-17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路16:10)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立志做大事。這從「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口號、到第一篇作文課的題目總是「我的志向」,就可以看得出來。

然而,當年事漸長了以後,我們才知道了其實生命中充滿了挑戰。

只可惜的是,這些挑戰並不如我們小時候所想的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麼樣的轟轟烈烈。

因為,人的生命原本就是由一些非常平凡無奇、油米材鹽般的芝麻小事所累積出來的。

但在這些看起來平常的責任裡,仍然可以在當中注入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仍然可以在當中得到我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興趣與責任、理想與現實中,我們並沒有選擇的權力;因為兩者都是生命的原素、兩方面都需要兼顧的。

我們不能為了想事奉神、而忽略了對家庭、配偶、孩子的責任。

我們也不能為了想專心為他人代禱、而忘記了在現實生活中去愛我們的鄰舍。

我們更不能為了想要賙濟窮人、而省略了自己該付的賬單。

在大事和小事一起做的同時,我們愛神也愛人。

但當在許多的小事上忠心的時候,神就把一些做大事的機會為我們顯明出來了。

那時的我,不只是一個有理想、會作夢的人;而是一個有責任心、有信心、經過了試驗、可以被信賴、能順服信靠的人。

在偉大的機會、責任中站起來是我們必需要有的心志和責任;但每天規律生活中的小事正是為了成就大事所需要的準備。

Read Through the Bible 2016 Luke 15

2016讀經默想 — 路加福音 15章

12/18/2016 星期日 路加福音 15章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路15:21,28)

就像許多人一樣,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頭的故事、是在聖經裡,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

不僅是它的故事感人、內容豐富;更是因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第一次接觸到校園團契、是在一個營會中;那時我剛從切除十二指腸、一週住院的大手術出來。

雖然大病初癒,我還是自認是很客觀、講理的人。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查路加福音15章時,只有我認為大兒子是對的。

大兒子有什麼理由不生氣呢?他畢竟是位好兒子;盲撞的為小兒子大擺晏席,這就是顯出父親的偏心。

那一席的言論,使得營會的牧師講員、當天下午就找我個別談話;但他仍然還是沒辨法改變我的想法。

感謝神,過了兩年多,因為其他的因素,我信主了!

不久之後,又有一次查浪子回頭的機會。突然間,「不配」這兩個字從經文中跳出來了。

一個像我這樣自以為是的人、怎麼可能信主呢?

豈不是有一天,我發現了自己是不配的嗎 — 不配所具的天賦、不配所有的環境、不配所嚐的經歷、不配所得的恩典、不配神給的救贖。

大兒子就是自己覺得他配得父親產業的人;然而,他對父親的了解比小兒子差的遠了!

大兒子明明是產業的繼承人,但他把自己當成雇工:「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 這豈不是一個雇工的心態嗎?

大兒子明明在家、但他沒有安全感、他要以他工作的表現,嬴得父親的重視。

小兒子在外流浪、但體會到父親可以給他安全感、他要以他的痛悔,求取父親的接納。

原來,這就是褔音的奧秘:一個從配得、到不配的轉變;一個從表現、到回頭的行動;一個從沒有安全感、到被完全接納的信心。

父親的愛一直沒有變過,問題是在兒子了解父親的心嗎?

小兒子雖然吃了很多苦頭、但他學到了。

但大兒子的心在外漂流的更久!他會聽父親的勸告回頭嗎?

感謝主!今天,我就是那小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