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帖撒羅尼迦前書 2:1-16

6/2/2016 星期四 帖撒羅尼迦前書 2:1-16

「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他榮耀的神。」 (帖前2:11,12)

要不是近來收到的廣告,大概很少人知道今年的父親節是再過兩個星期的六月十九日吧!

雖然社會已經把母親節、和父親節高度的商業化了,但是藉著這些世俗的節日來提醒我們孝敬父母,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在一生中,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但真正用到這些專業知識的時期不見得很長。

從幼稚園到大學(或研究所)畢業,一個人要花近20年的時間學習,但事業的生涯也只不過是20、30年而已。

從另一方面來說:該怎麼做人的子女、父母、或配偶,卻是我們一輩子的事。

但,除了從自已原生家庭的體驗之外、我們只能從朋友、或看影視小說中揣摩一下,少有真正可以去學習的機會。所以,更當珍惜聖經在這些方面的教導。

使徒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中用母親和父親的心態,描述了他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疼愛及關心。這雖然是做屬靈父母的榜樣,但也是我們為人父母很好的提醒。

一位好父親不只是家中經濟上主要的供應者,他也該是子女們在品德、行為上的好榜樣。

教養兒女的主要責任是在一家之主的父親身上、所以父親不該把這個責任推給母親、或其他的人。

這從保羅怎樣如父親一樣地「勸勉、安慰、囑咐帖撒羅尼迦各人」看出來:父親不是一個只要發號司令就得了,而是耐心的教導(勸勉)、在孩子灰心的時候安慰他們、在孩子疏忽的時候囑咐他們。

這些都是有忍耐、恩慈、良善、溫柔、節制(都是聖靈的果子)的人才能做的事,與一般人對父親鋼強有力的形象有很大的差異。

一位好父親最主要的角色還是在把我們在天上的父親形象、在孩子的心中表明出來。

如果有一天,子女可以從他們的父親身上看到、體會到天父的心腸,那就是這位做父親最大的安慰了!

這也就是在2:12所記的:「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他榮耀的神」。

在這父親節的前夕,願與我同樣做為人父的弟兄們共勉:我們所要的不是那父親節的禮物,而是希望在子女之前、可以把天父的屬性表現出來、讓他們藉我更認識神。

2016讀經默想 — 帖撒羅尼迦前書 1章

6/1/2016 星期三 帖撒羅尼迦前書 1章

「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神、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們。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 (帖前1:2-3)

聖經教導我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我們也有這個幫助別人的意願。

但是,除了那一些有突發特別事故的家庭之外,能顧別人的事、或願擔當別人重擔的人並不是很多。這就造成教會裡面同工恩賜的不均衡。

在羅馬書12章所提的各項恩賜中,北美中國教會一般不缺乏有教導(豫言)、行政(執事) 、治理(組織)恩賜的弟兄姊妹參與事奉;但是在勸化(個人的靈性關顧) 、施捨(奉獻) 、憐憫(生活關懷)這些方面,似乎是經常缺乏同工。

除了教會在這些方面可以去教導、提醒、鼓勵、及訓練之外,我們個人還可以做什麼呢?

當然,我們首先該知道關懷別人是神給的命令,我們本來就有彼此在鼓勵、問責(accountability)、扶持、服事上的責任。

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為別人做他所需要做的所有事情 — 那只會養成他更依賴別人的習慣。

在這兩難之中,要如何取捨呢?讓我們學習使徒保羅,就從代禱開始吧!

為人代禱是事奉人的起點。無論我是否有勸化 、施捨、憐憫的恩賜;我至少可以做的是為他禱告。

就像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禱告,我對我想到、有負擔的弟兄姊妹向神求:求神帶給他盼望、信心、恩典、及能力;求神帶給我對他有愛心、耐心、及更多的犤上。

一個深切、真誠為他人的禱告,不僅是求神給他開路,也是讓我們自已對當時的情況有更好的分辨力:可以知道什麼才是對他適切、實質的幫助;而又不致憑自己的衝動、去為他解決他的難題。

對弟兄姊妹最大的事奉就是我們每一天忠心的為別人代禱。

對別人最深切的關懷和友誼是為他真誠的在神的面前祈求。

2016讀經默想 — 歌羅西書 4:7-18

5/31/2016 星期二 歌羅西書 4:7-18

「與我一同坐監的亞里達古問你們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裡、你們就接待他。)」 (西4:10)

不論是政界、或商界,一個成功的領袖必定是個有群眾魅力的人。

今天不僅如此,只要你是個在臉書、即像(Facebook、Instagram)受群眾歡迎的人物,商機就會不請自來了。

雖然聖經講的是「僕人領袖」,強調的是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但對這些被服事的人來說,僕人領袖對他們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

從使徒保羅在坐監時,還是有許多的同工跟著他、服事他,就可以看得出來他也是位有吸引力的領袖。(4:7-14)

其中亞里達古是陪著保羅一同坐監的。他並不是住在歌羅西的本地人,而是從帖撒羅尼迦(徒20:4)來服事保羅的。

但即使是像保羅這麼一位成功的僕人領袖,在做決定時也難免會有因堅持,而得罪同工的地方。

保羅在使徒行傳15:38,39的記載中,就因是不是讓馬可參與他們的宣道團隊,而與巴拿巴分道揚鑣。然而,保羅在這裡還特別囑咐歌羅西教會要接待馬可。

顯然,保羅和巴拿巴及馬可已經盡釋前嫌,馬可現在已成為保羅身邊的重要同工。即使在保羅坐監時,馬可還是他重要的助手。

今天,我們在教會事奉時,偶而也可能因為做法不同、而像保羅和巴拿巴產生了誤會與磨擦。

雖然,聖經中沒有記載、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和解的;但這個和解的事實卻是對我們的鼓勵:在神的事工裡,終究是協調、合睦的。

這個合睦的過程可能每一個都不同;但合睦是必然的結果。

這就是今天我們對事奉可以放心擺上的原因之一。

2016讀經默想 — 歌羅西書 4:2-6

5/30/2016 星期一 歌羅西書 4:2-6

「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西4:5,6)

除了週五晚上的團契、及週日早上的崇拜、和主日學之外,我們大部份的時間是花在教會之外的環境中。

家庭當然是生活中主要的一部份;但在一天清醒的十多小時中,我們絕大部份的時間是與外人(除了家人、教會中的弟兄姊妹)接觸。

在這麼多的接觸機會之中,我們扮的角色是什麼呢?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受到環境的影響是難以避免的。

但是聖經要我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也就是說:我們的言行要有味道、像用鹽調和一般,是可以去影響身邊的環境、而不是受環境的影響!

這怎麼可能呢?歌羅西書4:5提供了個答案:(1)愛惜光陰、(2)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外人把光陰花在為自己的前途、福利、及享受的經營上;但我們把時間用在榮神益人的追求及事奉上:外人事事為己;我們愛神愛人。

外人可以鬆懈、享樂一下:我們卻是勤慎小心、愛惜光陰。外人追求時尚:我們卻是常以智慧與人交往。

如果能這樣行的話,我們的生活真的是與眾不同、很有味道的、能吸引人的。

它的結果是:有人會來問我們:「為什麼你就是這麼的和別人不一樣呢?」。這時,我們「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4:6)。

使徒保羅要歌羅西教會為他禱告、求神給他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秘(4:2,3)。但是、歌羅西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和我們一樣,有更多的機會傳道呢!

問題在:我愛惜光陰嗎?有智慧與外人交往嗎?言語帶著和氣嗎?

2016讀經默想 — 歌羅西書 3:1-4:1

5/29/2016 星期日 歌羅西書 3:1-4:1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西3:13,14)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4:12);即然是身體,就是一個有機體。

機器有它特定的零件、固定的結構;而有機體的外表看起來似乎是彼此相似,但其中的各個部位、大小、及組成卻是千變萬化。然而,在這些變化中,整體的運作、彼此的協調卻是完整、合一的。

所以,教會也沒有一定的結構。如果非要在教會之中找一個共同點的話,那就是教會的每一位成員都與基督有直接的關係;成員與成員之間,彼此也有緊密的關係。這因為基督是教會的頭(弗5: 23)。

在建立信徒之間彼此的關係上,我們以在基督裡的自由中彼此勉勵、互相關顧、扶持來建立我們事奉的基礎,這是為了教會整體的健壯。

如果我們不願意這樣的犤上自己的那一份,或者不以正確的觀念來事奉,就可能要轉向非得以固定的組織、結構來維持教會的生存了。

這就像把籠子架在一個成長的孩子的身上,它只會阻礙那自然的成長;帶來的不只是整個身體的損失,也是對其中每一肢體的傷害。

所以,該用神給我們的聰明智慧、和創造力,一起來以有創意、適合現在情況的方法來彼此的鼓勵和建造。

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和人難免有磨擦的時候,今天的經文就是我們的解決之道:「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3:13)

我在教會可以做一個收取的、也可以做一個供應的人;我可以在教會成一個祝福、也可能成為一個包袱;我可以做一個參與者、也也可能成為一個旁觀者。

無論如何,每一位肢體都是與身體聯合的,肢體要不是對身體的健康有益、要不是對整個身體帶來損傷。其中的原則就在「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