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歌羅西書 2:6-23

5/28/2016 星期六 歌羅西書 2:6-23

「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甚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 (西2:20-23)

「基督徒」的定義是什麼?基督徒給別人的印象是什麼?外面的人怎麼來看基督徒?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問題。

雖然,聖經裡早有這個名詞的出處及背景(徒11:26),但是一般人總傾向於把基督徒看成一位有宗教情操的人,他有一些宗教習慣(像做禮拜、謝飯禱告) ,做人做事比較嚴謹、道德標準比較高…等。

事實上,不同宗派的教會,也的確有屬於他們的特色。有的教會強調與這個世界為敵、有的強調積極的參與社會議題;有的強調高超的屬靈標準、有的強調對慕道友要敏感;有的注重靈恩、有的注重宣教、有的注重發展…。

這些重視不見得是不好的,但會眾長久在這些環境中,也難免先入為主的把一個「好」基督徒的定義看做一長串的清單。

如此,就漸漸走向了律法主義。這就是使徒保羅在今天的經文中對我們的警告:「為甚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

當把所委身的焦點從耶穌基督轉到人所創造出來的清單之後,我們就很容易忽略了十字架所帶來的救贖與大能。

做為一個好基督徒不是要在宗教情操的某一方面表現的與眾不同;而是一個真誠的人,在信心中、被聖靈帶領、生活上自然的改變、生命中常有褔音能力的彰顯。

基督徒之間其他的不同,只會更證明救恩的普遍性,而不是一個藉著智慧之名、來標榜自我的途徑。

2016讀經默想 — 歌羅西書 1:15-2:5

5/27/2016 星期五 歌羅西書 1:15-2:5

「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 (西1:15-17)

上週五晚上在教會的受浸聚會中,接受浸禮的這幾位弟兄姊妹都回答了這個問題:「你願意接受主耶穌基督、做為你的救主,而且做你生命的主、一生一世跟隨祂嗎?」。

這不僅是受浸時要問的問題,也實在是每一位基督徒每天要問自己的問題。

因為,我們都知道:「基督是教會的頭、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萬有都是靠他造的、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

這些偉大、高深的宣告是基督徒都認定的事實;但我們也常常需要被提醒:基督也是我們生命的主。

一生一世的跟隨,是建築在每天的跟隨上。

衪不僅是我們生命的主,也是我們生活中每一方面的主。

從我們的工作、家庭、政治、經濟、到各項人際關係,衪都是在其中、也是習習相關的。

從宏觀的宇宙、到微小的個人,衪都是主;都靠祂維護、運行。

這對我們的挑戰就是怎麼樣把這位掌管宇宙穹倉的造物主,和每天生活遇到的瑣碎小事聯繫起來。

這就是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如果基督是宇宙萬物的中心,祂自然也該是我們生活的中心。

當我們把焦聚對準了基督的時候,其他的一切都成了背景;當抓到了綱目之後,網自然就張開了、次序就對了。

如果我們還不能經歷這種綱舉目張的生活的話,這就表示我們還是每天都需要經歷福音的大能、救贖的恩典。

主!求你的聖靈每天來更新、帶領我的生活;就像你以你的大能創造、維持這宇宙每天的運轉一樣!

2016讀經默想 — 歌羅西書 1:1-14

5/26/2016 星期四 歌羅西書 1:1-14

「照他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又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 (西1:11-13)

對一位植堂、建立教會的宣教士 — 保羅 — 來說,當他離開了他所建立的教會後,聽到這個教會在信、望、愛上的見證(1:4,5),弟兄姊妹的忠心事奉(1:2),應該是一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

但保羅不只是停在為他們高興,還更進一步的為他們禱告,對真理的認知(1:9)、和在生活中的見證上(1:10),要多而又多。

這種的認知、和見證並不是在平穩、順利的環境中得來的。否則,保羅就不需要提到「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了(1:11)。

因為在順境中,我們很自然的會感恩;但能真正承受神所應許之恩典的人,必定是一個順服的人。

感恩當然是源於人對恩典的回應;但能夠了解什麼是從神而來的恩典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少時候,迎面而來的似乎是恩典;但事過境遷以後,再回想起來,其實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有些時候,我們在苦難中等待、在忍耐中寬容,那似乎是一個試探;但事後卻真確的知道,那是祝福。

除非接到的是真正心裡想要的,不見得所有的禮物都是好的。

但,不論是不是真正心裡想要的,只要送禮物的是心裡最親密的人,他不論送的是什麼,都是好禮物。

所以,只有在信心裡、對神完全的順服,而不是自己的假定和預設,我們才能凡事歡歡喜喜的感恩接受神的恩典。

基督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這是我們要感恩的。

真誠的感恩是因為愛神,在信心裡知道衪人白白地把最好的給了我們;而不是執意地向衪求我們自己想要的。

2016讀經默想 — 腓利比書 4:2-23

5/25/2016 星期三 腓利比書 4:2-23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腓4:8)

不論願意、或不願意,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面臨了許多的決擇、必需要做一些判斷和決定。

這些決定或許是直接地決定自已的方向與前途、或許會影響了我們身旁的人或環境,它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在話下。

這就是為什麼所羅門向耶和華求智慧,可以判斷以色列民、辦別是非(王上3:5-9)這件事,不但是蒙神喜悅,也是一個後人津津樂道的典故。

就像所羅門一樣:我們也都希望自己在做判斷時,有一個清潔無愧的良心、和從上而來的智慧;但事實上,能達到這樣標準的機會不多。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那個在神、在人面前,都做得合宜的意願;而是有許多其他的因素也同時在影響我們。

例如:我們自己的安全感、被別人接納的期盼、願受到讚揚的心理、受大眾歡迎的程度、表彰自己聰明才智的願望…等,都在不知不覺間,左右了我們的決定。

這些影響不見得一定是不好的,但是當它們混淆在我們做決定的過程中,讓我們不易分辨那決定是出於追求自利的動機呢?還是出於明智、清晰的智慧。

感謝主!腓利比書給我們在做決定時一個簡單易行的原則:「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4:8)

當我做每一件事、每一個取捨的時候,要先想一想:它是凡是真實的嗎?可敬的嗎?公義的嗎?清潔的嗎?可愛的嗎?有美名的嗎?有德行的嗎?可以被稱讚嗎?

主啊!我必需向你承認我許多的動機是混淆的,甚至連我自己也沒有察覺到的!但求你讓我常常思想什麼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有美德的、被你稱讚的!

2016讀經默想 — 腓利比書 3:13-4:1

5/24/2016 星期二 腓利比書 3:13-4:1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 (腓3:13-16)

對別人有期望,帶來的是對別人的要求;對自已的期望,帶來的可能是自已前進的動力、但也有可能是很大的自責、與挫折感。

怎麼辦呢?難道要把目標先設低一點、先讓自己有些滿足、成就感,到那時候,再看看下一步該怎麼做?

這是坊間許多書籍教人的方法,它或許可以用在一些不足重要的事情上;但對於一個對屬靈上認真的人(完全人3:15),屬靈上的追求、和自我標準卻是不可妥協的。

使徒保羅在腓利比書中有非常親蜜、感人的自我表白。他誠懇地告訴他所心愛的腓利比書教會中的弟兄姊妹,他對他自己的看法: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3:13,14)

保羅不但是表白他自己對屬靈上追求的超高標準,他也期望所有他心愛的弟兄姊妹也有同樣的看法:「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

然而,保羅也不強求每一位都像他一樣:「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 (3:15) 。

這也就是說,我們得非常的謹慎來看這件事:如果要存別樣的心,最好是要確定那是從神而來的指示;而不是出於自己的疏懶。

這是有關目標的設定;至於該怎麼做能?聖經告訴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3:16)。不需要好高務遠,總是腳踏實地的去做。

主!求你不讓我在屬靈的追求上有一絲的滿足或自豪;也求你讓我能腳踏實地的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的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