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提摩太前書2章

6/12/2016 星期日 提摩太前書2章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 (提前2:1-3)

禱告似乎是很簡單、又自然的事;因為禱告就是向天父說話,向自己的父母說話是不需要人教的。難怪作家畢得生在他的《返璞歸真的牧養藝術》中稱禱告是「第一種語言」。

然而,也可把禱告看成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否則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書講禱告,教會有這麼多的課在教禱告。

其實,從我們自己的經驗來看,禱告是需要學習的:禱告的內容、禱告的時間、禱告的方式…都不是能夠不學自通的。

從學習的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經文可以說是在禱告的內容上,給我們一個最好的提醒。

初學禱告時,一項困難就是找不到禱告的題材、自己所想到的一下就禱告完了。

但聖經說要為萬人禱告。「萬人」的範圍就很廣了:是世界上所有的人。

為萬人禱告什麼呢?從禱告的類別「懇求、禱告、代求、祝謝」可以看出來,這都是舊約祭司所做的事。

祭司是神和人中間的媒介,他把神帶到人中間、他把人帶到神面前。

所以,我為萬人禱告、也就是為神國的擴張禱告;這一下就擴充了許多我禱告的內容。

那麼,我可以為自己禱告什麼呢?聖經說「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就是為了自己禱告;因為它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當中,製造政治的影響力是保護自己權益最直接的方法。

但是,我們也不忘記:在神國的法則中,一個事件的開始是懇求;這個事件的結束是祝謝。不論是開始、或結束;都是在禱告當中。

如果我們要找一個萬無一失、必蒙垂聽的禱告,就從為萬人、和為君王和在位的人開始吧!

因為,我們有神的這個應許:「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

2016讀經默想 — 提摩太前書 1章

6/11/2016 星期六 提摩太前書 1章

「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 (提前1:14)

使徒保羅信主的過程和轉變是驚人的:從熱心逼迫基督徒(1:13)、到為神所重用的使徒(1:1)、最後為主殉道!

不僅是保羅,許多我們身邊弟兄姊妹們的生命見證,也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其實,仔細想想,既使是我們自己信主後,生命的轉變也何嘗不是自己事前未曾料到的嗎?

如果神的話只是為了增加我們一點新知識、如果神的愛只是能夠讓我們的心溫暖一會兒、如果神的保守只是用來得到一些安全感的話;我們是沒有可能在那些缺乏能力的影響之下,有像現在、在自己的生命中看到這麼大的改變!

但是,從自己的經歷中,我們都知道:神的話向我們心中最深處的每一個,連我們自己都不願意去踫的角落裡,提出了我們不得不誠實去面對的挑戰。

因為基督的愛,我們就被劇烈的改變了;所以,對基督的委身是理所當然的回應;甚至為基督做一些方面的犧牲,也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神的愛和恩典不是為了對我們施展祂的魅力,以致於讓我們不忘記祂的同在而己。

神的愛和恩典是為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有這個膽量和能力來大膽、自由地事奉衪。

基督用衪有智慧、恩典、和愛的話語來征服了我們的心。

衪的愛吸引了我們,說服了我們,所以我們今天才可能在順服中來聽從衪的話。

當我們歸向基督的時候,我們也承受了衪那份愛世人的心。這就是保羅說:「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的原因。

6/10/2016 星期五 帖撒羅尼迦後書 3章

6/10/2016 星期五 帖撒羅尼迦後書 3章

「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 (帖後3:13)

一個人信主了之後,身為基督徒後,有什麼責任是他該負的?

一位基督徒雖然在教會這個充滿愛的屬靈大家庭,但是他不可存著做一個消費者、處處沾便宜、只為自己打算的心態;這就是帖撒羅尼迦後書所描述「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閒事」的人(3:11)。

當我們開始習慣成自然、把身邊許多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話;我們就漸漸變得不在乎、也忘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與該負的責任了。

歸屬感應該會帶來參與的期待、與加深的責任感。

因為我屬於這個教會,對教會自然會有參與感;因為這個事奉是屬於我的,對我的事奉自然會有責任感。

所以,真正的關心是基於委身和責任。如果我只關心別人指派給我的責任的話,那只是參與的第一步。

人的一生之中,總得要學習培養自己有個強烈的責任感;同時又要避免在這個過程之中,不留意地生出來對權力、擁有、控制的慾望。

這最適當的學習,就是在神交給我們托管的範圍中:我們的家人、我們的事奉。

在這些責任之中,我們的職責是關懷、滋養、與使對方成長。從我們的責任開始,我們也就可能成就愛神、愛人的誡命了。

「行善不可喪志」這命令,就從我們的責任感開始吧!

2016讀經默想 — 帖撒羅尼迦後書 2章

6/9/2016 星期四 帖撒羅尼迦後書 2章

「我勸你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 (帖後2:2,3)

灣區五年前有個大新聞,為很多基督徒所關心、留意的:就是位於屋崙(Oakland)的家庭電台(Family Radio)負責人Harold Camping所計算的主再來的時間要到了。

Camping對聖經非常熟悉,受的是工程教育,這也造成他喜歡在聖經裡面找些蛛絲馬跡,像數學謎題一般的來預測主再來的日子。

在幾次的失敗(主在他預測的日子沒有再來)之後,他斬釘截鐵的說:主要在2011年五月廿一日再來!並在各大城市購買廣告、看板。其上寫的是:「審判日」(Judgment Day: 5/21/2011) 。

由於家庭電台經常播放很美的詩歌、也是我車子裡收音機鎖定的電台之一;所以,我非常熟悉Camping的節目、和他的預測。

當時,只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為什麼聖經明明說了,沒有人知道主再來的日子(太24:36)、也事先警告不可預言那日子的時間(太24:4、帖後2:2),為什麼一位這麼熟習聖經的人,還要處心積慮的去算主再來的日子呢?

等到一、兩年之後的追綜新聞才知道,這個事件的影響有多麼的大:因為有上千的家庭、個人,把家產處理掉了、準備末日的到來;同時,家庭電台在那段時間內,有從全球來的大量捐款,支持對審判日的宣傳。

當然,事後被騙的受害者除了自己心靈、財物上的損傷之外,也無法再採取什麼其他的行動。

然而,對基督徒來說,聖經一再的警告我們要預防假先知、要有分辨的能力。

這從那兒開始呢?還是從神的話–聖經開始,不僅要熟習、也要相信;再加上聖靈的帶領,相信我們會有這種分辨能力的!

2016讀經默想 — 帖撒羅尼迦後書 1章

6/8/2016 星期三 帖撒羅尼迦後書 1章

「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神、這本是合宜的,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甚至我們在神的各教會裡為你們誇口、都因你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 (帖後1:3-5)

在1954年短短的幾個月之內,兩架英國航空公司的客機de Havilland Comet在半空中突然解體、繼之墜毀。

經過一連串的分析、實驗之後,才發現這是由於「金屬疲勞」。

原來,在噴射機問世之後,飛行高度增高了很多,因而空氣壓力比地面的壓力減少了很多。

為了使乘客舒適起見,機艙在高空加壓;降落時再減壓(今天也是如此)。

於是、機艙就像一個一再經過吹了氣後,再放氣的氣球一樣;用久了就失去了彈力、硬化、變脆;這就是金屬疲勞造成的飛機失事。

所以,今天的客機在得到飛行許可之前,一定得先得到國家航空管理局(FAA)在金屬疲勞上的認証。

同樣的,一個人的在一生之中,在不同的時間內,也有來自各種不同的壓力、甚至患難;對基督徒來說,為了信仰所受的逼迫更是常有的事。

在這些經年累月的逼迫患難中,如果一個人沒有神、沒有盼望、只靠自己的力量死撐的話,他的精神疲勞、失事墜毀的可能性是可想而知的。

帖撒羅尼迦教會就是在一切逼迫患難中,但因著患難,反而使他們的信心格外增長。

這個在信心上的增長,可以客觀的從他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得到證明(1:3) 。

他們之所以在患難忍耐下去的原因,是他們的信心(1:4)。

一切患難打不倒他們,就是神對施迫害給基督徒的人,在當時所做公義判斷的明證;對能受苦的基督徒來說,這是配得神國的證據(1:5)。

飛機要經過FAA金屬疲勞認証;基督徒在逼迫患難中,要得到配得神的國、為這國受苦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