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王上 7:1-51

8/7/2017 星期一 王上 7:1-51

「到十一年、布勒月、就是八月、殿和一切屬殿的、都按著樣式造成。他建殿的工夫、共有七年。所羅門為自己建造宮室、十三年方纔造成。」 (王上6:38,7:1)

從秦始皇築長城、到尼布甲尼撒建京都(但4:28),大凡有能力的君王似乎都喜歡大興土木、以示國威。

所羅門身為以色利王國頂盛時期的君王、加上過人的智慧;他也是一位喜歡主導大型工程的國君。

當然,我們最熟習的是:所羅門照著耶和華的應許、和吩咐,建造完成了大衛無法開始的聖殿。

我相信:我們有這個印象,也是神的心意;因為聖經花了很多的篇幅描述聖殿建造的過程(5:1-9:25)。

然而,在這一大段之中,有一小段的插曲:那就是在7:1-12所記載其他的工程。

除了聖殿之外,這些工程包括了所羅門自己的宮(7:1-5)、為法老女兒所造的宮(7:8)、及兩個廊(7:6,7)。

當我們把第六章的最後一節、與第七章的第一節,一口氣讀的時候,會發現所羅門為自己建造宮室的時間(十三年),幾乎是建殿二倍的時間(七年)。

再仔細比較一下,原來所羅門自己宮室所佔的長度,也幾乎是二倍於聖殿(100肘與60肘之別),平方之後,就可想像到宮室的面積幾乎是聖殿三倍大的壯觀。

可是,聖經卻非常簡略的記述所羅門的宮室(12節)、到詳細了說明聖殿的一切(5章)。

雖然、我們讀不出聖經對於所羅門為自己建宮室一事有什麼譴責之意;但從聖經的篇幅來看,顯然所羅門的建殿是蒙神記念、比較有長遠價值的擺上。

今天,我們也花絕大部份的時間、精力、和精神來建造自己的家。

至於,教會的建立、福音宣教的需要,那似乎是行有餘力、再來思考的事。

所羅門的工程建造,對我們有什麼提醒呢?什麼是有長遠價值的擺上呢?這是今天我們必需誠實思考的事。

2017 每日讀經 — 王上 6:1-33

8/6/2017 星期日 王上 6:1-33

「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說、論到你所建的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 (王上6:11-13)

不論是聽朋友講、或者我們自己講給朋友出門祣遊的經驗時,沒有一個人會把帶回來的景點簡介,一五一十地把那些客觀的尺寸、或是歷史背景一字不漏地唸給大家聽;總是把這些事實,經過消化以後,挑自己有感受的、印象深厚的說出來。

列王記上6-7章基本在敘述所羅門所建聖殿的過程和聖殿的格局、和尺寸。

但是,才剛開始記載有關這主題不多久,突然插入一段6:11-13「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這似乎是不相關、但是己經重覆過好幾次的話。

這是耶和華親自對所羅門說的,自然有其重要性;其次,這也是聖經要提醒我們,這不是個祣遊景點的說明書 — 在我們想仔細把聖殿的建築在腦海中重建之時,不要忘記聖殿所代表的意義。

這是在提醒我們,在聖殿金壁輝煌的燦爛當中,它本身並不是我們要全力以赴、所重視的主體。

因為,聖殿雖然是代表神住在人當中、人與神同在、人受到神的保守;但神不是可以被聖殿包裝得著,神也不會被人藉著自己手所造的聖殿控制著的。

「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的基本條件還是同樣的:「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

對於與神同在的應許,其他所有的事和物, 包括聖殿本身都是次要的。

事實上,以色列以後的歷史演變,一再的說明了這一點:聖殿可以被毀、可以重建,但是神的同在、完全看人心的順服。

今天,有什麼會誤導我對神同在的應許?

我是靠一個建築物、一個團體、或一個人來確定神的同在和幫助?

我是直接順服在神的話當中嗎?還是在尋找其他的代替品?

2017 每日讀經 — 王上 4:20-5:18

8/5/2017 星期六 王上 4:20-5:18
「神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耶和華照著所應許的、賜智慧給所羅門,希蘭與所羅門和好、彼此立約。」 (王上4:29,5;12)

白雪公主的後母有一句廣為人知的話:「魔鏡!魔鏡!誰是這地上最美麗的人?」於是白雪公主的整個故事就由此展開了。

相信今天有許多人也有相似的好奇心來問這個問題:「誰是從古到今、在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

如果把這個問題:” Who is the wisest man that ever lived?” 到互聯網去找的話,只有一個答案:所羅門王!

所羅門的智慧是他向神求來的。然而,他的智慧並不是像神跡般地一次就移植到他的腦子裏。

就像任何的恩賜一樣,神給的智慧不是獨立存在於他這個人之外,而是與他自己的生命、與他對恩賜的應用緊緊連結在一起的。

聖經對所羅門的智慧有很詳細的描述:

(1)在審判上的分辯(3:16-28);
(2)在行政管理上的任命與決定(4:1- 28);
(3)廣闊的知識及與人講解的能力(4:29-34);
(4)為建聖殿所做的預備及熟練的外交手腕,使推羅王也熱心的參與(5:1-18)。

但是,有智慧的恩賜是一回事,如何好的使用智慧又是另一回事;好的開始只是成功的一半。

所羅門的財富、智慧、與尊榮雖是舉世無雙的,但所羅門倒底還是人;樣我們每一個人一樣:遵行神的道、謹守神的律例、誡命(3: 14)才是最根本的。

不幸的,所羅門後來的缺失(王上11章)正是在如何好好的使用他的智慧。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詩111:10)

今天,我羨慕財富、智慧、與尊榮多過於我羨慕敬畏耶和華的人嗎?

2017 每日讀經 — 王上 3:1– 4:19

8/4/2017 星期五 王上 3:1– 4:19

「耶和華我的神阿、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 (王上3:7-9)

近年來在美國政壇上,受到進步主義(progressiveism)的影響日漸顯著。不論是美國本身,或是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因為互聯網絡的信息傳送也都受到不少衝擊。

進步主義的意識形態是基於以人為本的理念:文化是人類經驗的累積,人有掌握自已的將來的責任;透過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改革能將人類帶到一個更好的境界。

因此,進步主義者相信:社會需要藉著眾人的參與、要求針對社會階層的改革,才可以發揮政治的功能。

這些聽起來是非常合理、又很吸引人的;但其中卻隱藏了一個基本的大問題:人本主義是以人為本,當人不承認自己的罪性和有限、把對神的敬畏和依靠拋出窗外之時,任何的主義、或改革只能給人們帶出來更大的失望。

那麼,在歷史上最強盛的國家是那個?最有效的政治體系是什麼?最有能力的領導者是誰?

我的答案分別是:所羅門時代的以色列、在神權之下的君王制、和所羅門。

而且,論起歷史上最著名的智慧聰明人,除了所羅門之外,其他的人只能渴望其項背的了。

為什麼所羅門值得這麼多的尊榮呢?

那是來自他的謙卑、和對神的敬畏:已經身貴君王的他,在神的面前自稱為僕人、幼童;承認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

所羅門不求金銀、長壽、和政敵的消滅(3:11),只求智慧。而且,這個智慧不是為了自己的好處,乃是為了治理神所托付他的以色列國。

然後,他得到的不僅是「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3:12)、甚至「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3:13)。

今天,社會文化、自主、人權、進步的口號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帶出來的是墮胎、同姓戀、大麻煙、安樂死 … 的合法化。

在掌握自已將來的追尋當中,有多少人還向神求智慧呢?

你和我是不是向神求智慧的其中一個?

2017 每日讀經 — 王上 2:1-46

8/3/2017 星期四 王上 2:1-46

「…你當剛強作大丈夫、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耶和華必成就向我所應許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的行在我面前、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 (王上2:2-4,6,9)

墓誌銘是寫給大眾去讀的;遺囑卻是說給自己的至親好友們聽的。

顧名思義,遺囑是將離世的人對親友的囑咐。遺囑除了交待一直擔掛在心上、又沒辦法完成的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份是為子孫指點一些重要的處世原則。

這些原則是這個人歷鍊一生的精華,值得一讀再讀的。

大衛給所羅門的遺囑記載在王上2:1-9,其中的內容包括了三個要點:(1)律法(2)盟約(3)智慧。

這三方面幾乎就是所羅門將來一生事蹟的寫照, 所羅門在這每一方面都有成功和失敗之處。

摩西律法(2:3)在這是自摩西五經之後,第一次提到的地方。這成為以色列人之後歷史發展的中心、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

大衛之約(撒下7)不僅是大衛一輩子忘不了的,也是耶和華必成就的應許(2:4):在所羅門、在耶穌、甚至在我們的身上都有應用。

智慧是我們對所羅門印象最深刻的一面;但大衛在這裏提醒所羅門該應用智慧的地方(2:6,9),卻出乎我們意料的在政治鬥爭、和私人恩怨上面。

是不是人所想要的智慧、與神要人用的智慧有所差距呢?我們從所羅門的一生,可以找到一些答案的。

今天讀到了大衛的遺囑,對我有什麼意義呢?

所羅門一生成敗就決定在律法、盟約、智慧,我對這三方面的了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