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讀經默想 – 代下18-19章

6/22/2015 星期一 代下18-19章

「約沙法大有尊榮資財、就與亞哈結親…先見…耶戶出來迎接約沙法王、對他說、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 (代下18:1,19:2)

大多數的人都覺得自己的錢少了一點。所以,財富的增多是一件受人歡迎的好事。然而,太多的資財也會負面的影響到人的道德標準、和判斷力;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但我們比較少聽到的是:不僅是個人、連國家的元首、甚至整個國家都可能受到資財豐富的負面影響。

約沙法就是一位這樣的王。從各方面來看,他都值得稱為好王。他奮勇自強、防備以色列人(17:1)、他行他祖大衛初行的道、不尋求巴力、只尋求他父親的神遵行他的誡命(17:3,4)、他差遣臣子帶著耶和華的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17:9)。

然而,約沙法大有尊榮資財之後,他就忘了列國、眾民向他貢納禮物的原因是「耶和華堅立他的國」(17:5)。所以,雖然在作王之初防備以色列人(17:1)、除掉邱壇和木偶(17:6),現在反而要與北國最敗壞的王亞哈結親(18:1)。

財富影響一個人做正確的判斷,被先見耶戶的這句話說的很清楚:「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19:2)

今天,我生活在世界的科技中心硅谷,資財的增加、聲名的遠播,都是世界各地的人所羨慕的。但是,我會不會在資財豐富之後,影響了我的道德標準、和判斷力呢?

「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 (箴30:7-9)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下15-17章

6/21/2015 星期天 代下15-17章

「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亞撒因此惱恨先見、將他囚在監裡。那時亞撒也虐待一些人民。」 (代下16:9,10)

于禁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大將。他整頓軍隊、討伐黃巾、平了張繡的反叛 、守執節義,原是一位非常得眾望的將領;可惜的是在關羽攻樊城時,變節投降。後來抑鬱而終。

難怪人之所以說:蓋棺才能定論,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晚節不保的人,他所做的好事記得的人不多,留給人的印象總是負面的。

亞擻王就是一位令人惋惜、而晚節不保的王。

亞擻行耶和華眼中為善的正事、國中太平(14:1-5) ;在古實王的入侵時,仰賴耶和華、大敗古實人(14:9-15);貶了拜偶像的太后(15:16)、與百姓立約,盡心盡性的尋求耶和華(15:11-15)。國中35年沒有爭戰的事。

一切是這麼的順利、美好,如果停在這裡就太完美了!

但是,為了要對付北國以色列的侵擾,亞擻未求告耶和華、就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直接找亞蘭王求救,招得先知哈拿尼的責備(16:7-9)。亞擻不但聽不進去,反而把哈拿尼關在牢中(16:10)。

亞擻死在腳上的重病(16:12),這與他的晚節不保似乎是相對襯的。

今天,我的環境一切都順利嗎?
平順的環境是不是使我警醒的心鬆懈下來了?

晚節不保是多麼可惜的事!我的晚節會怎麼樣子的結束呢?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下12-14章

6/20/2015 星期六 代下12-14章

「羅波安王自強、在耶路撒冷作王…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 (代下13,14)

中國近代史對中國人來說,有一份特別的吸引力;尤其對於政冶人物的評價,我們更是有興趣。難怪鄧小平對毛澤東如此的評價:「功績第一,錯誤第二」、「三分過,七分功」,是許多人喜歡引用的。

歷代志也對猶大的國王有所評價。然而,聖經是非常直接了當的論定,好就好、壞就壞,不用三七、或四六分,沒有中間灰色的地帶。

就拿羅波安來說:他造成南、北國的分裂(10:19),他強盛的時候、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12:1) — 這是他的過。

羅波安也有做對的地方:他在頭三年吸引了全地的祭司和利末人、定意尋求耶和華(11:13-17)、他在埃及王示撒的大軍攻城時,自卑在神面前、保全了猶大國(12:2-8);地有善益的事(12:12)。

但是,歷代志對他的評語是:「羅波安行惡」,其原因是「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12:14)。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結論太簡化、太武斷了。但不可否認的,遵行耶和華的律法的確是在歷代志中蓋棺定論唯一的標準。

今天,我是不是也常常把簡單的原則複雜化了?

當我一切順利、強盛的時候、還會定意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嗎?
我是「立定心意」來尋求耶和華?還是找方便的時侯來仰望神?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下9-11章

6/19/2015 星期五 代下9-11章

「羅波安王用嚴厲的話回覆他們、不用老年人所出的主意。照著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對他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 (代下10:13,14)

「新官上任三把火」很生動的描寫了一個剛剛上任的人,為了想表現自己的做為,急忙的做出缺乏智慧的事。

企業界也是如此。在一份最近由Russell Reynolds Associates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為了要防止家族企業在新舊交替時所產生的震撼效應,董事會應該執行它的監督權,保護家族性的根源、維持歷史性的承傳;這是家族企業要被肯定的特有優勢。

接所羅門的羅波安王,可以說是在這方面最有名的失敗例子。

歷代志下10章很生動、詳細的記載了其中的過程。羅波安到北方的示劍立王(10:1),這顯然有其原因:因為他需要全以色列人的擁戴。在這同時,從前所羅門的政敵耶羅波安,代表眾人求王減輕他們的苦工(10:3,4)。

羅波安知道這個挑戰的嚴重性,所以他徵訊了曾事奉父王的老臣們、也問了與他一同長大的少年人(10:6-11)。可惜的是,他忘記了他家族的根源;大衛、所羅門除了以恩慈、智慧待以色列人之外,他的先袓都曾是敬虔的求問耶和華的人。

羅波安以大話、惡語待以色列人(10:12-15);卻沒有準備應變的實力。所以,最後狼狽地逃回耶路撒冷去了(10:18)。

事後,羅波安雖然召聚大軍要報復,但神藉著先知的話阻止了他(11:1-4)。因此,羅波安成了造成以色列國家分裂的歷史罪人(10:19)!

今天,我做事是否衝動?

在事業、屬靈上我有導師(mentor)給我建議嗎?
在做選擇的十字路口時,我能記得求問神嗎?

2015 讀經默想 – 代下7-8章

6/18/2015 星期四 代下7-8章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裏。」 (代下7:14-16)

每一個人都需要愛、更需要被他所愛的人接納。這是在歷史上、小說、電影中,讓我們百看不厭的題材。難怪耶穌所講的比喻故事中,最膾炙人口的可能就是路加福音15章中「浪子回頭」的故事了。

可惜的是,許多人從舊約中得到的印象是一位即嚴肅、又降審判的神。似乎到了新約才感受到神的慈悲和憐憫。

其實,神的公義和憐憫在舊約、與新約是一樣的。我們如果稍加留意,就可發現在舊約中常常看到神的憐憫。

在歷代志下七章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這個重要的時刻,神就非常清楚的應許:神向祂的子民所施的憐憫、醫治、和恩典,就像路加福音15章中,天天引頸盼望那浪子的回頭一樣:「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神的這恩典,只有一個條件:「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7:14)。神是這麼的愛祂的子民,祂從不勉強我們。當我們偏行己路時,祂在等我們有一天能看到自己的虧欠、自卑在神的面前,禱告、尋求祂的面、轉離我們的惡行。神在睜眼看、側耳聽;但我們認罪、悔改的禱告在那裏?

聖殿是神常在的地方,並不是神非要在那裏不可,而祂是在聖殿中等著祂的子民獻上自卑、認罪、悔改的禱告。「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裏」(7:16) 。

今天,我能看到自己的惡行嗎?我在殿裏的禱告有多少是自卑、認罪、求醫治的禱告?還是我把這些惡行都當做是他們的?等著別人去認罪、悔改;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