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 撒下 11:1-12:15

7/22/2017 星期六 撒下 11:1-12:15

「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脫離掃羅的手…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 」 (撒下12:7,13)

如果要在聖經找一句最令人震撼的句子, 我會想到的就是拿單對大衛說的:「你就是那人!」

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 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所以,這句話不只是適用在大衛犯罪的故事中,它也是聖靈對每一位讀聖經的人所講的。

我們犯的罪不見得與大衛一樣,但是無論是什麼罪,都同樣的得罪了神。

有時候,一篇好的講道不見得是在主日講台上所講的、一個扎心的信息也不見得會提到神的名字; 一個人最大的改變也不見得要坐在聚會場地的椅子上 — 這就像拿單對大衛所講的故事。

但是,當我聽到聖靈對我說話的時候,那種震撼的力量、持績力、及對我生命的影響是難以形容的。

不論從那裡開始、不論花了多少時間,神的話總是會到達那個臨界點;會在一個非常直接、個人化的結束 –那是我、或那是你!

神的話不是為了別人的,它從來不會大而化之的說給普通人聽、不會抽象的讓人摸不著頭腦,它總是指向個人的最痛之處!

我們很容易、也常常失去了這個人化的焦點,把聖經的記載普偏化、建議化,把它的焦聚變成模糊了。

我們常常吃大餐,但在屬靈上卻是謍養不良!原因多在沒有把自己放在當中。

「聖靈既了、就要叫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約16:8)。

大衛聽完了以後的反應是佷直接了當的:「我得罪耶和華了!」

「你就是那人!」 — 我上一次自己責備自己的時候是多久以前?

我聽到聖靈的責備之後的反應是什麼?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下 9:1-10:19

7/21/2017 星期五 撒下 9:1-10:19

「王說、掃羅家還有人沒有、我要照神的慈愛恩待他。洗巴對王說、還有約拿單的一個兒子、是瘸腿的…大衛說、你不要懼怕、我必因你父親約拿單的緣故施恩與你、將你祖父掃羅的一切田地都歸還你、你也可以常與我同席喫飯。」 (撒下9:3,7)

在政治界、或工商界有些非常成功的人,把他們主要的時間 精力花在保護、維持他們的已經有的成就上;在歷史中,君王為自己的王位,隨意的斬除異己也不是很特別的事。

人們多把曹植這個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當成一個風流惕倘的軼事,而少想到曹丕為了保固自己的王位,陷弟弟於危難。這個行為原是不道德的;人們把兄弟相殘的悲劇當成美談,也未必是合適的。

大衛卻是一位盡力把自己所有的福份,大方地分享給別人的君王:「掃羅家還有人沒有、我要照神的慈愛恩待他」(9:3)。

實際上,大衛所問的是:有沒有我可以愛的敵人?雖然大衛與約拿單的感情深厚,但那總是往日的情懷。現在,大衛剛登上王位,還有一些忠於掃羅、憎恨大衛的人。

照一般的想法,大衛這樣的舉動,在政治上是件冒險、不智的行為 — 焉不知,他所恩待的米非波設、將來不會被別人推出來繼續掃羅王朝呢?

「我要照神的慈愛恩待他」是一個恩慈、不變、盟約的愛 — 希伯來文中的拼音是「赫撒德」,在聖經中最常的用法是耶和華對祂子民的愛。

這個愛並不是大而化之的兼愛,而是非常個人化的 — 就像大衛提米非波設的名,與他同席吃飯、賜他一切家產、為他準備僕人(9:9,10) 。

今天,神也用同樣是恩慈、不變、盟約的愛來召聚我到他的趐膀下。

在神的家中,我與米非波設一樣:僕人算什麼?竟蒙主這樣眷顧!(9:8)

神愛我,這是最偉大的一個愛的故事。我要怎麼樣來回應祂的愛呢?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下 7:1-8:18

7/20/2017 星期四 撒下 7:1-8:18

「王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那時、王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 (撒下7:1,2)

「天下太平」不只是古時在戰亂老百姓所渴望的,即使今天,當我們在職場上的競爭、人際關係上的磨擦之時,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過一個天下太平的日子。

尤其在這個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的硅谷,大家心中的天下太平,難免指向在經濟可以無後顧之憂、孩子們長大之後的退休生活。

大衛在平定了分裂的以色列之後,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這時,對他來說,是達到天下太平的境界了!

不但如此,大衛還把曾滯留在亞比拿達家裡的約櫃、一路從岡上、到俄別以東的家中,迎接到耶路撒冷的帳幕裡。(6:1-15)

此時,於公於私、於事業於事奉,大衛應該是達到了一個無可指責的地步了。

然而,他和我們不一樣的是:他沒有想到退休、過一段舒適的日子;他的心在神那裡:「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

從他這個心意、這個負擔,帶出來了在整本舊約之中、數一數二、極其重要的「大衛之約」– 「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7:11-16),這遙指到將來的耶穌基督。

今天,我除了退休之外、還想什麼?

除了為自己的安逸之外、我曾有為神家的事想到什麼嗎?

如果神這麼看重大衛建聖殿的心意,祂豈不也珍習我為神國的負擔和心意嗎?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下 5:17- 6: 23

7/19/2017 星期三 撒下 5:17-6:23

「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約櫃。神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這錯誤擊殺他、他就死在神的約櫃旁… 大衛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 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 心裡就輕視他。」 (撒下6:6,7,14,16)

近年來,許多教會對於主日敬拜的形式、詩歌的選擇有不同意見及作法。

雖然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齡層,難免有不同的喜好;但不可否認的是:詩歌的確是敬拜一個重要的部份。所以,在讀聖經時,遇到了有關敬拜的記載,會引起我們特別的注意。

撒母耳記下第六章講的是約櫃進入大衛城的經過,但我們也可以由一個敬拜的角度來思考其中的精意。

許多人對烏撒為了伸手扶約櫃、立刻招耶和華擊殺而不解(6:6, 7),神為什麼這麼嚴厲呢?

烏撒是服事神、帶領百姓敬拜的祭司,他是知道如何地處理約櫃的運輸(用人抬、不是用牛車運)、也知道該如何地敬拜神(6:5)。

但是,他習慣了祭司的事奉,只要在檯面上達到了事奉的效果,過程不是很重要的。必竟,從亞比拿達的家到大衛城是有一段距離的。他因走捷徑、遭到最重的處罰。

米甲從窗戶冷眼旁觀大衛和以色利全家在約櫃前的敬拜(6:16),她不齒大衛在臣僕前的失儀(6:20)。

在整個過程中, 她是一個旁觀者、一個評論員、而不是一個敬拜者。她雖然沒有失去了性命,但沒有生養兒女顯然是神給她的懲罰(6: 23)。

大衛帶領著以色利全家在神的約櫃前盡情、極力的歡呼、吹角、跳舞(6:14,15);他是在耶和華面前更加卑微、自己看為輕賤(6:22),但在真正敬拜者的中間,他得到的是尊敬(6:22b)。

整個的過程中,一位迦特人(外邦人)俄別以東,反因接待約櫃得到了耶和華的賜福(6:11)。可見得神是神一位滿有恩典的神,祂在的地方、就是蒙褔之地。

今天,我是敬拜的參與者、還是旁觀者?

求神來釋放我的身、心、靈,使我能盡情地敬拜你!

求神幫助我做一個在人前、人後都是盡心盡意的敬拜者!

求神來止住我的口,不要做一個敬拜的批評者!

求神來悅納我的敬拜、賜福給敬拜你的人!

2017 每日讀經 — 撒下 4:1-5:16

7/18/2017 星期二 撒下 4:1-5:16

「以色列眾支派來到希伯崙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從前掃羅作我們王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華也曾應許你說、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崙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 (撒下5:1-3)

堅持、忍耐是個美德,也是中國人所崇尚的操守。

孟子的這一句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就不知維持了古今多少文人志仕、撐過了他們人生最困難的時刻。

等待的功課不僅是在人生中的事業、愛情、成熟上要學的功課;在屬靈的成長、聖潔的道路、事奉的操練更是必不可缺少的功課。

大衛在少年的時候被先知撒母耳膏為耶和華所揀選的以色列王(撒上16);然而,他要等到30歲的時候才得到猶大人的膏立(2:4,5:4);之後,又過了許久才得到以色列眾長老的膏立(5:3)。

這只是大衛的三次被膏為王的經歷;其實他受膏以後,一路爭戰不停;在希伯崙作了七年半的猶大王之後(5:5),才攻下了耶路撒冷、統一了以色列(5:7)。

對我們這些看慣了公司行號每三個月的季度業績的人來說,大衛這二十多年(十幾歲到37歲) 等待的時間幾乎是無可忍耐的永恆!

其實,在屬靈、事奉的道路也不是如此嗎?一旦重生得救之後、我們迫不急待的想要能完全的聖潔;一旦開始事奉之後、我們迫不急待的想要能被神、被人所肯定。

我曾經聽到一位屬靈長者對剛來到教會服事的傳道人說:「先別急著要把神學院所學到的、自己想要施行的作法、帶到這個教會;在這頭一兩年的時間,你就好好的認識你的弟兄姊妹,多聽、多看,這才能走更長的路。」,這實在是智慧之言。

今天,我有這個耐心和恆心來走這一條長路嗎?不是三、五個月;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

我是否應該停下來,檢視一下與神的親密關係;而不是要求自己、或別人的事奉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