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015 星期一 士5-6章
「底波拉阿、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阿、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那時有餘剩的貴冑、和百姓一同下來.耶和華降臨,為我攻擊勇士。」 (士5:12,13)
歷史上被人傳述的戰爭少不了兩個原素:首先,那必是一場定江山的決戰;其次,戰勝的原是不被看好的一方。然而,帶領勝利的將軍才是那被人稱頌的英雄。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巴拉帶領的以色利人、與迦南王耶賓的將軍西西拉、在基順河邊的大戰是非常特別的:因為,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位得勝的將軍。
西西拉有鐵車九百輛,在以色利人中作威作福己達二十年 (4:3) 。巴拉帶領了倉促成軍的拿弗他利人和西布倫人(4:6),雙方實力不能同日而語。
巴拉(英文翻為Barak,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是以此為名) 的原意為「閃電」。雖然,這可能與他閃電般的擊潰西西拉的大軍有關聯;但更有可能的是,他對於神呼召他作戰的順服,就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
巴拉不是一位有抱負的戰士。在整個過程中,他似乎被極度的懷疑籠罩著。巴拉應該是眾望所歸的戰士,但他卻無法實現眾人的期望。他總是慢一拍:他需要別人的呼召(4:7)、需要別人的同去(4:8)、他需要別人的鼓舞(4:14)。
巴拉把底被拉當作他的母親,「以色利的母」這句話,肯定了底波拉的母親形象(5:7)。
在4:6和4:8 重複出現的「去」一字,顯示巴拉想要順服神;但卻需要有人陪他一起順服神。他像一個不成熟的小孩一樣,需要人陪伴。
在臨戰之前,底波拉以嚴峻的言語「你起來」,叫巴拉迎戰西西拉(5:14)。巴拉好像是一個受驚嚇的小孩,這更顯示了巴拉是有條件的順服。
因此,本應屬於巴拉的光榮,歸給了底波拉(4:9)。巴拉的猶讀不決,更強烈地對照出底波拉的果斷。
基順河戰役之後,巴拉的名字不再被提。而底波拉成為以色利人的士師、帶來了國中四十年的太平。(5:31)
我是個果斷的人、還是常常猶讀不決?
對什麼事我該果斷?對什麼事我該多多考慮?
我的勇氣從那裡裏來?我的屬靈導師?還是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