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以西結書 41:1-42:14

8/10/2018 星期五 – 以西結書 41:1-42:14

「他對我說、順著空地的南屋北屋、都是聖屋,親近耶和華的祭司、當在那裡喫至聖的物,也當在那裡放至聖的物、就是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因此處為聖。祭司進去出了聖所的時候、不可直到外院、但要在聖屋放下他們供職的衣服、因為是聖衣,要穿上別的衣服、纔可以到屬民的外院。」 (結42:13,14)

小時候離我家不遠有一個天主教堂,那裡有一塊鋪上水泥的空地、是附近小孩子們喜歡聚集的玩樂場所。

因近水樓臺的緣故,我也偶而會到教堂裡參加一些專給孩子的活動、認識了那位神父及幾位修士。

記得第一次在教堂內看到他們時,就被那些華麗的白袍、和鑲金邊的帶子看花了眼;等到定睛再仔細看他們,才想起其實那些是我很熟悉的面孔,常常教堂的外院看到的那些人。

天主教保留了不少舊約時代的傳統習俗和觀念,就如「順著空地的南屋北屋都是聖屋,當在那裡喫至聖的物,也當在那裡放至聖的物…要在聖屋放下他們供職的衣服…要穿上別的衣服、纔可以到屬民的外院」。

聖和俗是分開的:聖屋與俗院不能混在一起、聖衣是在聖地供聖職要穿的衣服;等到下班了、回屬民的外院時,得換上別的衣服穿。

這樣看來,聖職人員的事奉是脫不了聖衣的;華麗的聖衣不僅是讓別人看得眼花撩亂、也是為了提醒聖職人員、他們事奉的特殊高貴之處。

然而,這些聖職人員的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換下了聖衣到百姓中間、就看不出來他們有什麼不同了。

這種情況直到耶穌來了之後,才有個根本的轉變:耶穌是不用換聖衣的大祭司,因為他本身就是聖潔無罪的、他本質就是榮耀神的顯明、他本體就成了那一次成就到永遠有效的祭物。

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

我們有了基督的救贖、就得享基督復活的生命,那是本質上的改變,不再需要穿上、又要脫下的衣裝。

我們是有君尊的祭司,我們有個使命就是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西結書 40:1-49

8/9/2018 星期四 – 以西結書 40:1-49

「在神的異象中帶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邊有彷彿一座城建立。他帶我到那裡、見有一人、顏色如銅、手拿麻繩、和量度的竿、站在門口。」 (結40:2,3)

西元四一零年,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首都羅馬城被西哥特人攻破、洗劫一空。

當時,許多人都深感不解:為什麼神會離棄敬拜祂的大京城,把貴為政治、文化、及宗教中心的羅馬,交在一群野蠻人的手中呢?奧古斯丁因而寫了一本叫「上帝之城」的書,來回答大家的疑惑。

上帝之城成為了古代神學的經典之作:奧古斯丁的書中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人之城」與「上帝之城」彼此衝突的記載 — 人之城是被人的私惑和魔鬼的誘惑所遷引著(創11),而神的城是由神主導、得到最終的勝利(啓21) 。

神可以藉著世上國家的興亡、政治體系的更替、及軍事力量的消長,來引導上帝之城最終的得勝。

但是處在其中的人們,如果沒有從永恆的角度來看時勢,就很容易被眼前的景況迷惑、而喪失了他們的信心。

其實,聖經中同樣的事己經早有記載了:當以西結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後,在神的異象中把他帶了上帝的城;那是一個有規有舉的城,城裡的每一樣建築,甚至是門檻、廊子、牆柱…這些非主要結構的尺寸,都要講究、都要有定規。

這個定規是要用麻繩、和量度的竿,一樣一個去檢驗的,絲毫馬虎不得;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了顏色如銅的那人、一絲不苟的去測量。

今天,我們知道:我們就是活石、被建造為靈宮(彼前2:5),那是要經過檢驗、馬虎不得的。而這些的標準是因為我們蒙了重生,以致能因順從真理、潔淨自己(彼前1:22)。

在現代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中,連很多基督徒都只關心、注重信仰對個人帶來的好處;而忘了神最終的心意是集體的、城市的、以及國度的。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把眼光從自己身上轉到神終究的心意、到那時我們才有可能不再受現今環境、政治、及時勢的影響,做一個有國度眼光的人、可以被建造為靈宮的活石。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西結書 39:1-29

8/8/2018 星期三 – 以西結書 39:1-29

「我必顯我的榮耀在列國中,萬民就必看見我所行的審判、與我在他們身上所加的手。這樣、從那日以後以色列家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列國人也必知道以色列家被擄掠、是因他們的罪孽。」 (結39:21-23)

神的榮耀不僅是彰顯在祂創造的大自然中,也在祂與人的啓示及作為之中。

神的恩慈、保護是祂榮耀的彰顯;神的公義、審判也是祂榮耀的彰顯。

然而,更重要的是神的恩慈、和祂的公義是完美無瑕的配合;這更是祂榮耀的彰顯。

因為,性情溫和的人偏向於與環境妥協;擇善固執的人難免自以為義,他們總是有偏差之處。

神是決對的公義,祂不能視罪而不見,所以祂要審判萬民、懲罰列國的惡行。(結38:1-39:20)

在審判中受到懲罰萬民,親嚐耶和華在他們身上所加的手,還是不能不承認那是耶和華的榮耀在列國中的彰顯。

同樣的,以色列人在自己的家被擄掠之後,再看到了耶和華在列國中的作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所遭的苦難是因他們自己的罪孽;而知道從那日以後以色列家必知道耶和華是他們的神。

那麼,耶和華全然的恩慈在那裡彰顯呢?

這要一直等到全然無罪的主耶穌,為我們該得的死、掛在十字架上以後,今天的我們才能在這有利的歷史點、明瞭神的恩慈、和祂的公義是完美無瑕的配合。

榮耀屬神、救恩就是耶穌:完全的恩慈、全然的公義!

我們只是恩典的承受者、在完全的不配中,只有把自己完全的交托給祂,這是唯一合理的選擇和出路。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西結書 38:1-23

8/7/2018 星期二 – 以西結書 38:1-23

「人子阿、你要向歌革發預言攻擊他、說、主耶和華如此說、羅施、 米設、土巴的王歌革阿、我與你為敵。」 (結38:3)

在大學畢業40週年的同學會中, 遇見一位40年未見的老同學。在我隱約的印象之中, 他是馬來西亞的華僑;然而,敘舊交談時,他很鄭重地告訴我, 他是汶萊人,不是馬來西亞人!

原來,汶萊雖然地處馬來西亞的婆羅洲上, 這個人口40萬人的小國家在1984年獨立。 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它成為世界上唯一不負債的國家。 Forbes 雜誌把它列為世界中第八位富足的國家。

一個小小的國家,怎麼樣在四週的強鄰(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 中生存呢?原來,它原是英國的殖民地。在它獨立的過程中, 英國的支持扮演了很大的角色。

以色列也相同的是一個小國,歷世歷代以來, 都在列國強權的夾縫中求生存。直到今天, 仍然是在這同樣的環境中。

然而,以色列的背後也是同樣的有強大的力量支持著; 這並不是指眾人皆知的美國,而是獨一的真神耶和華。

歌革顯然是不知道以色列的背景,所以, 他用如密雲遮蓋地面的大軍來攻擊以色列(38:16)。可是, 他的慘敗是必然的(39:11)。 耶和華的榮耀也必因歌革的全然覆沒而得彰顯(39:13)。

無可否認的,今天世界各國之中,基督徒不論在社會上、政治上、 學術界、宗教自由上…都常常是被取笑、歧視、壓迫的一群。

但基督徒越遭困難,見證就越有能力。 這種的信心不是因為基督徒本身的鋼強,而是基於神的應許。

— 2018 每日讀經 — 以西結書 37:1-:28

8/6/2018 星期一 – 以西結書37:1-:28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 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你們就知道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成就了,這是耶和華說的。」 (結37: 14)

在靈恩運動很高漲的年代中,不論在講道或者個人見證時,常常聽到許多別人看見的異象。

隨後,異象似乎成為一個常見的名辭。如果一個教會或福音機構,無法把它獨有的異象用幾句話寫出來,幾乎就不能證明它存在的價值了!

仔細讀了聖經之後, 我們可以歸納出異象不外乎是神用一圖像來向人傳達的信息。 圖像只是一個幫助人記憶、了解的工具;異象之後,必有神話語的解說。

所以,異象不可能離開神的話語獨立存在;神的話語是主體,異象只能說是輔助教材。

在聖經記錄的異象之中,以西結見到了的枯骨復活,可能算是最不尋常的一個了。

它雖然神奇怪異的不亞於21世紀的科幻電影,但馬上接下來的解釋,就能讓我們的幻想不至漂蕩的太遠。

枯骨是以色列全家(37:11):這是外表的(以色列國家的敗亡)、也是內心的(以色列人的靈性失落)。這枯骨表示一個嚴重程度、 長時間、完全的死亡。

然而,只要神吹氣(37:9),即使完全的死亡還會再有完全復活的生命。

這復活的生命不僅只為了個人的好處,而是許多復活的生命要互相聯絡,成為一個極大的軍隊(37:10),為神的國征戰。

所以,從37:14來看,以西結的這枯骨復活的異象有兩個重點:(1)神的靈放在裡面、人就要活了,(2)神將極大的軍隊安置在應許之地是為了彰顯神的國。

今天,我也許為著自己、或一般屬靈環境的低潮而嘆息。

但我不能忘記的是,再是如何的枯乾,只要聖靈作工,仍然可以回到一個活潑、有力的光景中。

其次,我要把眼光放大:靈性的復興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好處而己, 是為了建立一個極大的軍隊,實現神國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