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每日讀經 –出埃及記25:31-26:37

2/22/2017 星期三 出25:31-26:37

「要用精金作一個燈臺.燈臺的座、和榦、與杯、球、花、都要接連一塊錘出來。燈臺兩旁要杈出六個枝子、這旁三個、那旁三個。」 (出25:31,32)

每一年的十二月底、世人慶祝聖誕瀄的前後,猶太人也在慶祝他們的光明節 (Hanukkah)。

光明節一個連續八天的慶祝節日,每天在燭台上點燃一支蠟燭,直到燭台兩邊的八支蠟燭都被點燃了。(中央的第九支蠟燭、是用來點其他蠟燭的。)

2016年底、舊金山市一個小公園內的光明節燭台(Hanukkah menorah)、被人偷走,還造成新聞;使警方以仇恨犯罪(hate crime) 來處理。

在聖所中的金燈臺,它的考就比起光明節的燭台,就是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它不但是精金製作的、還必需是由一整塊的精金錘出來的。它代表的意義也比猶太人的光明節、深厚許多。

光明節的燭台是記念猶太人戰敗敵人、恢復了聖殿裡的獻祭。

聖所中的金燈臺是屬神人美好的品格、成為世人的見證。

「你們是世上的光…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太5:14-16)

什麼是我們的好行為呢?豈不是教會在世上同心合一的見證嗎?

就如一整塊精金錘出來的燈臺,雖有許多的枝子,然而,不但左右對稱、而且同於一源。

教會也是如此:雖然我們的出生、際遇很不一樣;但我們一同聯於元首基督、彼此相愛、相顧、順服;就好像金燈臺的光照在人前、叫別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

2017 每日讀經 –出埃及記24:1-25:30

2/21/2017 星期二 出24:1-25:30

「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 (出25: 9)

神向摩西聲明,要照衪所有的指示來建造會幕。神的指示絕不模糊,而是清清楚楚,讓每一個人都看得見的。

今天,我們可能不會很清楚地看得懂這些指示,因為看不到神原先指示的圖形(樣式);但把會幕的細節畫出來,就會幫助我們明白神的指示。

會幕除了稱為「聖所」、也叫居住之地。「聖所」強調會幕的聖潔、居住之地則強調安居。

安居是神指示以色列人建造會幕的用意。

摩西要照神所有的指示建造會幕和其中所有器具。

會幕指向聖殿和神最終的居所,每一個部分和器具都有象徵意義,指向更、遠更大的實體 –- 耶穌。

因此,照著神的指示來建造會幕,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神對我有甚麼指示?對我的教會生活和家庭生活有甚麼指示?我們否照著神的指示去做?

2017 每日讀經 –出埃及記22:16-23:33

2/20/2017 星期一 出22:16-23:33

「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你即或拿鄰舍的衣服作當頭、必在日落以先歸還他,因他只有這一件當蓋頭、是他蓋身的衣服、若是沒有、他拿甚麼睡覺呢.他哀求我、我就應允、因為我是有恩惠的。」 (出22: 25-27)

在一個工商發達的社會、銀行在存款、貸款所扮演的公正、公平、及誠信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

但在一個凡事都公事公辦的環境中,又顯得冷酷、缺少了人情味。

來美國讀書不久,我就接到了一份邀申請信用卡的廣告信。興奮之餘,問了些學長們該怎麼辦;但我所得到的答案卻是兩個極端。

有些人告訴我越早申請越好,以建立自己的信用指數;另一些人勸我最好不要去踫它、免得債上加債,一輩子做債的奴隸。

所以,長久以來,我對信用卡總是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然而,就如今天經文的原則:在神的家中,首先,借貸的人是因為生活的需要、不是隨意的揮霍;再者,放款的人是存著幫助窮人的心,手頭要寬鬆一點、不要以錢把人置於萬劫不復之地。

這不僅是聖經的教導,也是人普偏的期望。聖誕節期間有個使人百看不厭的經典電影「這是個精彩的人生」(It’s a wonderful Life),就是照這個原則拍的影片。

今天,我們生活在有高度競爭性的硅谷,在工作中、對自我的利益是錙銖必較,對競爭的對手要趕盡殺絕。

所以,在不知不覺間,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形成了一個錙銖必較、趕盡殺絕的心態。

然而,今天經文提醒我們,神國的子民不是這樣子的!

2017 每日讀經 –出埃及記21:1-22:15

2/19/2017 星期日 出21:1-22:15

「 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 (出22:21-23)

律法書將外邦人分為兩類:暫時和永久居住在以色列民中的外邦人。

暫時居住的稱為「寄居的」,在舊約,寄居的通常與到兒寡婦連在一起。

寄居的沒有公民權利,需要社會的保障。他們猶如現今的非法移民,容易被欺壓,甚至受到不公義的待遇。

然而,神看重寄居的,盼咐以色人不可欺壓他們;更進一步的要愛寄居的,像愛自己一般(19:34),因為以色列人也曾在埃及地做寄居的。

「因為你們在埃及地曾經是寄居的」在律法書時常出現(23:9;利19:34;申10:19) 。

以色列人曾經是寄居的,那時埃及人欺壓他們。現在他們得自由了,神要求他們不要欺壓寄居的。

常能記得我們曾經是誰,能幫助我們知道現在該如何對待別人。這比飲水思源的意義又高了一層:這是憐憫、不是報恩。

我記得自己曾經的身份是誰嗎?

我也曾經在救恩的門之外、我也曾經提著箱子,孤伶伶地到了這個莫生的國家。

今天,我身邊有那些人就如以前我孤伶伶的境況?

我該如何對待他們?我的動機又是甚麼呢?

2017 每日讀經 –出埃及記19:16-20:26

2/18/2017 星期六 出19:16-20:26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20:8-11)

「安息日」的安息是「停止」或「卸下」的意思;而「第七日便安息」的安息在原文是休息,指肉體的、暫時的休息。

「安息」有深遠的屬靈意義;而「休息」特指人今生所需要的休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休息」這字也是挪亞名字的意思。

安息不僅基於神的創造,也延伸至永恆(來4:8-11) ;人守安息日,其實是預嚐將來屬天永遠的安息。

然而安息日的誠命亦包含肉身的休息;所以,安息既有屬靈層面,也有現實生活層面。

神原來六日創造,第七天不僅是安息,也是休息;工作與休息形成一個平衡生活的節奏(Rhythm)。

神沒有久不停工作,連祂自己創造後也休息,何況是人呢!休息是勞碌工作所產生的需要。

勞碌工作不是休息,一直閒著沒事做也不是休息。唯有在勞碌過後,人才能體會休息的重要。

休息不僅是為身體在勞碌過後的恢復,也是指心靈上與神親近中的享受,那是神聖的、屬靈的。

今天,我如何平衡工作與休息?

我如果整天忙錄在工作、或家務事上,怎麼可能在神的安息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