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3:1-6

3/26/2019 星期二

「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那時、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在曠野裡、神的話臨到他。他就來到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路加福音3:2,3)

像其他的福音書一樣,路加福音是以施洗約翰的工作、開始介紹耶穌的事工。然而,約翰卻特別加上了時間的背景:「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

雖然路加一開始就提到了他寫作的嚴謹態度:「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1:3),但他以大祭司的任職做為時間上的定點、該是有他特別的用意。

因為大祭司應該只有一位,但為什麼那時出現了雙胞案呢?這好像一個國家、同時間有兩個總統,那一定是個政治、社會、經濟上不穩定的時代。即使不知道詳情,我們也可以猜想得到,當時的宗教界也是相當的混亂的。

因此,我們再往下讀到「在曠野裡」,就難免想到:以色列人在曠野裡漂流的那四十年,也是在漂泊中的不穩定。

所以,就如孔子「禮失求諸野」的感嘆,約翰在曠野裡,指著不只是地理上的荒蕪、也是指著人們靈性上的荒涼;神的聲音不再從人們所想像的聖殿中、大祭司的口中出來,而是籍著在曠野裡的施洗約翰。

而約翰的信息也是適時適切的: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一個罪惡的時代,惟一的出路就是以悔改、來離開罪惡。

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豈不也是如此嗎?宗教團體裡的醜聞層出不窮,天主教的神職人員數十年累積下來的性騷撓,使得教庭不得不賣地賠錢了事;政治上,左派、右派;民主共、和黨也都水火不容。

這都表明了個人心裡的自私自利、狂傲自大,完全偏離了神原先照祂形象所造人的心意。

當年施洗約翰在曠野的聲音、是主耶穌的前鋒,今天我們的聲音在那裡?呼喊的是什麼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2:47-52

3/25/2019 星期一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路加福音2:52)

四本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提到了耶穌成長的過程;這似乎與我們對耶穌的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好奇心不能成比例。

而路加福音所提到的這一段經文,是以「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開始(2:40)、以「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結束(2:52)。

照猶太人三段文章A-B-A’的寫作方法,一頭一尾是相似、和前後呼應的;這與我們比較2:40, 及2:52的觀察非常吻合。

而中間這段(2:41-51) 應該是整個敘述的中心,就像三明治中間的肉餅、是最有份量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中間是一個在我們來看,耶穌在青少年期間不太體貼父母的事件。

的確「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2:49) 的口氣實在讓為人父母的不好受。

可見得路加福音的重點並不是在講耶穌是怎麼樣漸漸長大、身量強健、充滿智慧而己;而是在神的恩在他身上、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今天,家長教育孩子都希望他們身體、道德、學習、群體各方面俱備;尤其在功課學習、考試成績上面能出人頭地,我們就更歡喜不已了。

但路加要強調的卻是:耶穌怎麼樣從小就活出一個完美人的成長生活。祂與我們一樣的要學習神的話,但是衪的主動(留在聖殿) 、進取(與教師對談) 、訊問(開放對話式)… 是連許多成人都遠遠不及的。

身體、道德、課業、群育不是不重要,但孩子的屬靈成長應該是家長最注意、願意做最大的投資的項目。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如果我們能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屬靈環境,相信身體、道德、課業、群育,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他們的。問題是我們真正的相信嗎?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2:40-47

3/24/2019 星期天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路加福音2:45-47)

最近聽到一個網路新名詞、叫「學霸」,就是對那些刻苦學習、學識豐富,不論什麼考試都能名列前茅的人。

我想這個詞與中國文化有一些淵源,因為苦學、總是與成就連在一起;因為歷代的壯元、大都有「頭懸樑、錐刺股」的心志和類似的經歷。

但也有不少學霸出國到了歐美讀書時,卻常得一段困難的適應期。

首先,這種下苦功的過程是得不到別人的稱讚的:被稱為書呆子(nerd) 還是好的,更多的是怪誕(weird) 、一點也不酷(cool) !

中國人在課室也很少發問,情願回家自己找答案、免得在老師同學面前出醜;其實,這就是我自己讀書生涯的寫照。

美國同學們上課喜歡問,常常是問的我們中國人覺得無聊的問題;而且態度輕浮,直接叫老師名字、像是他的老朋友一樣!

奇怪的是:老師們不但不在意,而且非常有耐心的回答他們的蠢問題。

靜下心來看、中美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各有其利弊,而我們能找到的最好模式、還是在於主耶穌的學習榜樣。

年記青青的少年耶穌、坐在聖殿裡的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首先,衪越過了年齡的障礙,不因自己的年紀小而裹足不前;其次,衪能主動、利用上耶路撒冷過節的機會,去找最好的學習環境 — 聖殿裡的教師;最後,祂不只去聽,而是一面聽、一面問;那是雙向的溝通。

今天,我們中國人在聖經的學習上面,也多多少少受到我們文化的影響 — 情願回家苦讀、以學霸的姿態出現,而很少願意在主日學或查經班中發問、怕出醜。

但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還是「一面聽、一面問」 — 先要學著會聽、然後才能問出好問題;在聽、與問的當中,自己已經把聽的內容咀嚼消化、再加上自己的經歷和體會,當然可能問出好問題。

難怪那天在聖殿中,凡聽見耶穌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我們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有那可以成為學霸的聰明,但至少一面聽、一面問的本事是可以練得到的 !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2:34-39

3/23/2019 星期六

「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路加福音2:34)

內地會的創辦者戴德生、可以說是到中國最有名的宣教士了,我們都知道他熱愛中國人;但是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位從他是嬰兒以來,一直為他禱告、支持及鼓勵他的母親。

相對的,我們也或多或少聽說過:即使是敬虔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要走全職事奉、或到遠地宣教的路時,都面有難色。難怪有人說:「母親的心」是最近的宣教工場。

照這種推理的話,我們如果把主耶穌當成第一個、也是最徫大的宣教士的話;那麼,馬利亞也可以說是最徫大的宣教士母親了。

這從西面的祝福可以看得出來:「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興起。」試想,如果西面的話就停在這裡有多好:這完全是一位母親所想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稱讚。

但是,在同一句話裡、還夾著這些:「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

馬利亞的心裡可能會怎麼想呢?「要人跌倒」、豈是一件好事?「作人毀謗的話柄」、豈是人願意的?「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豈不是叫許多人不舒服?

然而,最令馬利亞心裡難過的就是「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年紀青青的她、一個初為人母的少婦,要怎樣來面對她自己、和孩子前面的路?

一般的父母親都願意像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巴不得:「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至公卿」。

但馬利亞默默的接受了西面給的祝福,準備她自己的心被刀刺透的那一天。

不論從那方面來思想聖經中主耶穌的上十字架,沒有不深深地感人心腑的。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2:25-33

3/22/2019 星期五

「西面就用手接過他來、稱頌神說、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 (路加福音2:28-32)

路加不但是位醫生(西4:14) 、和歷史學家(路1:3),也是一位會寫詩的文人。

單單在路加福音第一章、就有四首詩是後代傳訟不止的:馬利亞的”壯麗” (Magnificent, 1:46-55) 、撒迦利亞的”賜福”(Benedictus, 1:67–79) 、天使天軍的” 榮耀歸神” (Excelsis Deo, 2:13–14) 、和西面的”西緬頌歌”(Nunc dimittis, 2:28–32)。

路加的才華在聖靈的感動之下、得到了完全的發揮;到今天還令我們為這些讚嘆不已!

西面代表了世代在神面前虔誠、在做人處事上公義的人(2:25) 。

雖然這些人分散在世代歷史中不同的時代,他們對神在創世以前就準備好的救贖計劃的了解、也因著自己時空的限制、不甚完全;但他們的確比一般人能更體貼聖靈的啓示(2:26),而且在信心裡得見神的救恩。

時代不停的過去、先知的話語也沈寂了數百年了;但神還是眷顧他們信心的等待:「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2:26)

既然有這麼殷切的盼望、神就使他心靈的眼睛特別明亮,在聖殿中立刻看得出那嬰兒就是主所立的基督(2:28)。

「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 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2:29-32)

是什麼力量使西面這位猶太人比平常人早知道:耶穌所帶來的救恩不只是以色列民的榮耀,更是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畢竟、那是後來彼得(徒10,11章)及耶路撒冷教會(徒15章)爭扎了很久的問題啊!

同樣的,今天如果我們還有一點的意願要跳出自己環境、經歷的限制的話,除了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以外、是沒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