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7:11-17

4/30/2019 星期二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他、對他說、不要哭。於是進前按著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 (路加福音7:13-15)

四十年前、剛來美國是到賓州的一個大學城念書,初到美國、一切都很新鮮,觀察力也特別靈敏。

不久在一個週六的中午,突然看到一排車隊,前面還有警察開道;四週的車子都減速慢行,有些行人還在路邊停下來、脫帽致敬。

我還以為是這個小城那一天有位大人物到訪;直到事後問了美國同學、才知道那是個送殯的隊伍。

人生的最後一程的確是一件大事,此時我對美國小城鎮裡的淳樸民風、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路加福音第七章也有一個送殯的隊伍,這個隊伍的人都是非常的傷心,因為白髮送髮、已經是非常不幸了,何況是寡婦死了兒子、更讓人心酸。這個兒子並不是嬰兒早逝、而是母親已經好不容易帶大的青年人(7:14),這實在是件大不幸!

但是沒有人能挑死亡的時間、人死了就得趕緊辦喪事,因為屍體腐爛的開始、也是不等人的;沒有人能阻擋送殯的隊伍。

更正確的說,應該是除了主耶穌、沒有人能阻擋送殯的隊伍。因為主耶穌是賜生命氣習的主,死亡不能拘禁祂、死亡也不能正面與祂相對抗。

那一天,主耶穌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別人只能停在憐憫上面,但主耶穌有勇氣、也有那權柄按著抬棺材的杠、停止了那個送殯的隊伍。

祂叫那少年人起來;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復活在主耶穌的手上、就是這麼簡單;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終止了整個送殯行列的悲傷;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說、神眷顧了他的百姓。(7:16)

今天,我們如果沒有辦法在這幾節經文中、讀出來主耶穌就是復活的主、也是能使死人復活的主、是我們信心最終的對象,那就太可惜了!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7:1-10

4/29/2019 星期一

「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路加福音7:8,9)

在四本福音書的記載中,主耶穌不常對人的信心有什麼誇讚的;我們反倒是常常看到門徒的小信被主耶穌斥責。

所以,主耶穌對這位百夫長的誇獎:「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實在是值得我們仔細思想的。

做為一個出生在軍人家庭、也在部隊服役兩年的我,大概可以揣摩到一些這位百夫長所講的:「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

因為服從長官是軍人的天職,權柄就帶出了行動;這不是出自個人的喜好、或邏輯上的判斷。長官的意識不只是為了下屬來明白、而是為了下屬去執行的。

這位百夫長很自然的就把他自己在職場所熟悉的原則、應用在屬靈的事情上。他知道、他在屬靈上完全要順服比他高一等的主耶穌;他無權、也不值得主耶穌為他做任何事。

所以,在求醫治他僕人的事上,他只能期望主耶穌說一句話就好了、不能指望主耶穌還要做任何其他的舉動。

何況他是個外邦人、他的家是猶太人不可、也不願意進去的;但現在主耶穌竟然親自來了!他心中之著急、可以從他朋友半途攔截主耶穌看得出來。

這樣看來,主耶穌對他誇讚的原因是他對信心的對象–主耶穌–的認識:祂是掌權的主;也是在主耶穌前對自己的認識:自己則是主耶穌的僕人、只能聽主命做事的僕人,又是在救恩之外的外邦人。

今天,如果也想得到主耶穌對我們信心的誇讚,也只有從認識自己是無用的僕人、主耶穌是自己生命生活的主;祂有絕對的主權、我只能完全的順服開始!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6:46-49

/28/2019 星期天

「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路加福音6:46-48)

自從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以來,基督徒都對「因信稱義」的教義非常明瞭:我們得救、完全是神的恩典、而不是靠人的行為。

這是一點也不錯,但是如果我們一味強調神的恩典、而不看自己的行為,也很容易矯枉過正、失之於偏頗了。

試看當今的許多教會,牧師最常講的、也是會眾最喜歡聽的,就是有福、賜福、得福、恩典、恩惠…;不論是再做了什麼不對的事、人都可以回轉,神定是既往不究、照樣賜福。

但是仔細讀聖經後,我們可以發現主耶穌並不是這麼講的;事實上,祂還是非常強調行為上的表現。

「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這是主耶穌在登出寶訓的結束前、所提的問題。很明顯的,一個不遵主耶穌的話去行的人,他嘴裡稱呼主耶穌是主阿、主阿、其實是個口是心非的人,耶穌根本就不是他的主。

然而,在順境的時候、不容易看得出來一個人是否打心裡稱耶穌是主;因為我們常常用個人的境遇、來決定一個人在工作、社會、及宗教情操的成就。

但是,順境不是永久的;當發大水的時候,就是一個人信仰根基受考驗的時候;要不是被大水沖走、要不是屹立搖,那就是基於他是否平常就是遵照主耶穌的話而行了。

因為屬靈的成長和身體的成長一樣,也是一點一滴、長時間累積下來的。

我們不是為了預備大水來的時候來遵照主耶穌的話而行;而是從心裏尊主耶穌為生命的主、照祂的話而行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這與因信稱義沒有衝突,正是因為我們先稱義了,才可能有這種尊主耶穌話而行的生命和能力。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6:43-45

4/27/2019 星期六
「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蔾裡摘葡萄。」 (路加福音6:43,44)

有俗話說:「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怎麼會知道你在想什麼呢?」這似乎在假設一個人肚子裡的蛔蟲必定知道他的想法。但經驗告訴我們:人的心思意念是非常複雜的;不要說蛔蟲,就是我們也常常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聖經說的更直白:「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 。人心不但難以識透,而且比萬物都詭詐!

然而,主耶穌給我們一個很容易辨別人心的方法,就是看他所結的果子。果子就是一個人在外面可以看到的行為,而他的心就像樹根一樣、是藏在別人看不到的深處。

人就像一顆果樹、平常是看不出來與其他的樹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是一旦它長了果子、我們馬上就知道它是屬於那種水果、是不是可口。

聖經也說人的行為可以是照他天然的情慾而出,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加5:19-21);但也可以照著聖靈而行,就如「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

所以,下一次恨人、發脾氣、背後說人壞話…時,我們不要馬上責怪對方、或抱怨那個環境;倒要先感謝神,祂藉著這些外在的行為、來提醒我們檢視自己的內心。

從另一方面來說,雖然我們知道、也願意做個有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的人;但是不見得容易做到,那怎麼辦呢?

答案是被聖靈引導、順著聖靈而行;因為這不是靠教育學習、決心意志去操練來的;而是一個生命的問題。

一個沒有聖靈住在心裡的人,他是無法鍛鍊出來恩慈、良善、溫柔、節制…;但是有聖靈內住的人,這些好的品格是生命更新的自然表現、是「沒有律法禁止」的(加5:23) 。

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蔾裡摘葡萄;除非生命有澈底的改變、我們的外在表現總有一天會顯露出我們荊棘、蒺蔾的本性。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6:39-42

4/26/2019 星期五

「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路加福音6:42)

第一次讀到「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時,不禁對主耶穌的幽默和直接產生了共鳴。

不得不承認,說的真好、罵的也對;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如果沒有主耶穌的提醒,我還真的忘了這回事呢!

那是一個署假的開始,我們一夥八位研究生、開了兩輛車從灣區出發,先到洛杉磯一遊、然後經過錫安山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到拉斯維加斯。

回程時,我們特地繞道經過死亡谷(Death Valley)、沿路多看些景觀。當天下午、正值我開車,在沙漠刺眼的陽光反射中、我換上了太陽眼鏡,一車的同學累著、也都睡著了。

黃昏將近、接著晚上也來了。沙漠中一片漆黑、看不清楚高速公路的劃線,開車很費眼力;再加上跟在我後面朋友的車、只開近燈、也不用大燈替我照一下前面的路。

好不容易看到一個休息站,大家可以下車舒展一下;我一下車就對另外一位司機發火:「你不然就開前面、幫我開路;要不然就開遠燈、幫我照路!」。

這位同學也不回答我的報怨,反倒指著我鼻子說:「什麼時候了、你還帶太陽眼鏡!」。

其實,不只是那一次,有多少時候、我們還沒看清楚情況,還沒靜下來分析一下事實、還沒檢討一下自己,就先指責別人。

這不儘是在工作場合、或者是正教會事奉;甚至在家裡對自己的配偶、或孩子,都是如此。

怎麼改?「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求神給你我每天都有一顆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有勇氣照著衪的話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