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8:26-37

5/11/2019 星期六

「眾人出來要看是甚麼事,到了耶穌那裡、看見鬼所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心裡明白過來、他們就害怕…格拉森四圍的人、因為害怕得很、都求耶穌離開他們,耶穌就上船回去了。」 (路加福音8:35,37)

害怕、是人對突然改變的環境、和因它帶來對自己可能的傷害,所產生的自然反應。

害怕不只停在一個情緒上的反應;接著害怕的心情,人都會依照對於這個事件的了解、在行動上做他認為最好的回應。
主耶穌在為門徒平靜了風浪之後,又在格拉森為那住在墳塋裡、被污鬼附著的人趕鬼。

雖然這兩個神蹟的地點、和內容相差不小;但門徒、和格拉森眾人的反應卻很類似:門徒是「又懼怕、又希奇」(8:25) ,格拉森眾人是「就害怕、害怕得很」。

但這兩批人的反應卻是非常的不一樣:門徒心裡的問題是「這到底是誰」,他們在懼怕之中、更增加了希奇的心,繼續的跟隨主耶穌,求的是對主更進一步的認識;而格拉森四圍的眾人因為害怕得很、都求耶穌離開他們。

格拉森眾人看到的是兩個現象:「鬼就從那人出來、進入豬裡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湖裡淹死了」、和「鬼所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心裡明白過來」。

一個曾住在墳塋裡、被鬼所附的人,現在能頭腦清醒的穿著衣服、坐在耶穌腳前;這些鄉親們看到了這個現象、他們想到的是什麼呢?他們害怕;害怕的不只是主耶穌趕鬼的能力,而且更是主耶穌在他們生活中所帶來的影響。

這影響是兩方面的:其一是這曾被鬼所附的人、現在已經頭腦清醒、可以回到人群當中了;另外,因為這個人的被醫治,那群豬在湖裡淹死、損失了。

對群豬的主人來說、是個財物的損失;但對絕大部分的眾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前兆:主耶穌的來到,可能會給他們帶來生活上的影響。

所以,對眾人來說問題在主耶穌帶來人的醫治重要呢?還是在財務上可能的損失重要?

格拉森眾人「都」求耶穌離開他們,可見得他們情願有多一個被鬼附的人、也不願損失一群豬。

今天,看到主耶穌神蹟奇事的人、害怕是難免的;問題在害怕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行動?求耶穌離開、還是希奇的想再多認識這能行神蹟奇事的耶穌?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8:22-25

5/10/2019 星期五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路加福音8:25)

曾經聽過正在難處當中的弟兄姊妹有這樣子的分享:「我知道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掌管世上萬事的主;但是我不知道在這件事上,祂是不是會給我預備一條出路?」。

這就是我們的困難:我們信,但是卻不知道怎麼樣把信心用在現在所遇到的環境中。

耶穌在世時,門徒們也有類似的困撓:當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時,門徒看到的除了那隻快沈下去的船之外,還有在船上睡覺的主。

在這當中,我們也看到一個諷刺的畫面:如果有安詳的主同在,為什麼還慌亂呢?

主斥責的不是門徒們為何叫醒祂,而是起暴風的天氣。可見得主並不在意祂的睡眠被打斷。
然而,主卻質問門徒們的信心在哪裡 – 不是沒有信心、而是信心在哪裡?

祂要門徒想一想:信心的內容在哪裡?信心的對象在哪裡?信心的表現在哪裡?

什麼是信心的內容?就是主的話。即然主已經說了:「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8:22),門徒們就應該可以渡到湖那邊去;雖然這並不表示一路上不會有風浪。

什麼是信心的對象?就是主自己。有主在我的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當一切平常習慣的依靠消失了之後,就是再一次體驗主同在的最好機會。

什麼是信心的表現?生活中的舉動、與對主的認識可以相對應。認識主多少、就有多少的信心。

在當時,門徒們已經看到了主耶穌醫病、趕鬼、及行各樣的神蹟;但顯然還沒有了解祂也是掌管大自然一切現象的主。這就是他們有這個驚歎的原因:「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今天,我們都讀過、也看到了主在各方面行的神蹟及大能。

如果我們再說:「我知道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掌管世上萬事的主;但是我不知道在這件事上,祂是不是會給我預備一條出路?」,那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主給我們的這個問題:「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8:19-21

5/9/2019 星期四

「有人告訴他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見你。耶穌回答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 (路加福音8: 20,21)

以前曾聽說、中國人講究的是「情理法」:先要合情,再講求道理上是不是說的過去;最後才看看與法相合不是。

西方人正好相反,他們的次序是「法理情」:最重要的考慮是合法嗎?只要不犯法、什麼事都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至於法律是不是合理?那是議員的事!最後、才看到人的情面。

然而,最近美國大學入學的舞弊案,也打破了西方人不講情面的迷思。美國雖然法律嚴明,但人還是可以在裡面找漏洞:只要你有有錢的爸媽、假藉著捐錢給學校之名,照樣可以走後門、上名校。

看樣子、不論中外,一個人的出生、還是決定他前途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裙帶關係是免不了的;肥水不落外人田也是人的本性。

但是,主耶穌在他的事工最受大眾接受的時候(因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 8:19) ,反而疏遠了他的母親和弟兄!

為什麼呢?主耶穌馬上有解釋:自己的「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

也就是說,主耶穌重新定義了最深根深蒂固的人際關係 — 父母、及兄弟姊妹不是再依照血緣、而決定於是否他能聽了神之道、而又去遵行。也就是說:一個人屬靈的家、比他血緣的家的重要性大得多。

而這屬靈家的建立,不是他所屬的教會、或宗派;而是基於他聽道、行道的實際。這樣看來,主耶穌是很重視行為(行道) 的。

一個人不是徒掛基督徒的頭銜、就是主耶穌家裡的人;問題是他聽主的道嗎?他行主的道嗎?

今天,你和我是不是主耶穌的人家?這得看你和我是不是順服在主的道中!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8:9-18

5/8/2019 星期三
「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 (路加福音8: 16-18)

主耶穌在眾人前講了撒種的比喻之後,以「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做了他那一次公開講論的總結。

之後,在一個私下場合,主耶穌也回應了門徒的問題、為他們詳細的解釋了撒種的比喻。同樣的,也是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為結束;可見得除了這比喻的內容之外,「聽」是這一段經文的重點。

為什麼「小心聽」是這麼重要呢?主耶穌馬上加了解釋:「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

那麼、現在我們要問的問題就該是:什麼是「有的」?什麼是「沒有的」?

這個答案應該就在前文:「點燈…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

也就是說:有的人、就像一盞點亮的燈,大家都看得到的。因此,把主耶穌的話聽進去的人、他生命的改變是非常明顯的,不只是屬靈的人看得到;就連他身邊不信的人都可以感覺出來。

然而,不少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裡、就先把自己定為「有的」、他以為這些道理他都知道、他不需要小心聽主耶穌所講的;主耶穌叫這種人是「自以為有的」人。當年是文士、法利賽人;今天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人。

那麼、誰是自以為是的人呢?這答案也許就在這個比喻裡:「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8:15)

所以,不見得所有的基督徒都是那「有的」、問題在他是否能小心聽主耶穌的話?他是否是「好土」?他是否是「放在燈臺上、點著的燈」?他是否有生命的見證?

他是我嗎?如果我不沒有確切的把握的話,主耶穌這下一句話:「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該是多麼嚴肅的警告呢!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8:4-8

5/7/2019 星期二

「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路加福音8: 4,8)

教會不多久總會開一些如何帶領查經的課、神學院也有如何講道的課,都是為了有心在神話語上事奉的弟兄弟姊妹、在教導的事奉上有些裝備。

老師教、學生學;台上講、台下聽,這都是雙方面的。但是,我還沒有聽說有什麼人要開如何聽講道的課。

然而,主耶穌卻不止一次的要祂的門徒要學會好好的聽,甚至還「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大聲」就是為了強調;「有耳可聽的」豈不是除了極少數的聾子之外、是我們絕大部份的人嗎?

可見得,主耶穌為我們的擔心、在不會聽上、比在不會講上,要多得許多。

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會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論是當年主耶穌親口說的話語、或現代經常在主曰崇拜中的信息,我們大部份都是應當聽、但不會聽、也聽不到的人。

主耶穌這句話是對那「從各城裡出來的許多人」說的,可見得有一顆願意來聽道的心還不夠;問題在一個人會不會聽、而是聽得懂不懂?聽了以後、他的生命是否得到了滋養?他的生活有沒有被改變?

果然,門徒被主耶穌這句話提醒了;他們顯然是沒聽懂主耶穌先前所講的比喻。因此、他們接著就問祂說:「這比喻是甚麼意思呢?」(8:9)

今天,我們有這個雅量說:自己果真是有耳、但不會聽的人嗎?

我們有這個意願承認:自己果真是個聽了又不懂的人嗎?

我們有這個膽量來問主耶穌:「這是甚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