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019 星期一
「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路加福音19:26)
對於近年來新入職場的年青人來說,薪資的高低已經不再是他們選擇事業方向的唯一考量;除了個人的興趣喜好之外,公司的文化理念、產品內容、及社會責任的付出…都是影響他們選擇工作的因素。
公司在這一方也有相對應的改變,從前公司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為持有股份的投資人嬴得最大的利潤;但越來越多的總栽覺得公司也是社會公民之一、有它的倫理、道德上的責任;所以在制訂公司方向、和執行方式上,也應該是有所為而不為之。
這種轉變引起了經濟學者的辯論,這是一個好的發展呢?還是完全違背了資本主義的初衷?
因為資本主義的基本假設、就是認為當所有的營利事業都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時,基於公平競爭的原則,社會倫理、道德上的責任會自然延生出來的。
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忠心僕人的比喻中,那位要得國的貴胄,似乎就是完全以資本主義的原則來做獎賞、及懲罰的判斷標準。
那以一賺十的僕人要派他管理十座城、那以一賺五的僕人要派他管理五座城;而那把本金藏在手巾裡的僕人、連他手頭緊緊抓住的那一點也要被奪走、交給那最會經營的第一個僕人。
當然主耶穌不是用這個比喻為資本主義辯護;但原則是一樣的: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要先把這件事的唯一單純的目標先訂下來,然後每一位參與的人才可能全力以赴,共同達成那既定的目標。
主耶穌在把發展神的國這一個大目標、就很多次的為門徒解說、提醒要為神國的到來警醒。
在我們建造教會、擴張神國的努力上,我們真的要學那些創業人士的積極進取、主動負責、勇於冒險、全人投入的做法。
當「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擴展神國。
當神的國降臨時,神的公義、和恩典就自自然然的帶出來了;但為資本主義辯護的經濟學者卻沒有把握在資本主義中能有這些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