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15-19

8/31/2019 星期六

「頭一個上來說、主阿、你的一錠銀子、已經賺了十錠。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 (路加福音19:16,17)

中學上英文課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心血來潮、把單字測驗的題目反過來出:平常是英翻中、但那天的題目是把中文單詞翻成英文。

當時英文還沒有學多久、英文的詞彙實在有限,所以很怕這種反過來的考題。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題目是:「天賦」– 天賦的英文是什麼?

天賦:上天賦予的特殊才能,這在中文中都是文趨趨的詞;怎麼可能要才學英文的中學生翻譯呢?當然我沒答出來。

待老師公佈答案的時候,才知道那是gift!

「禮物」gift這個字老早學到了、怎麼會聯想到天賦呢?原來天賦就是這麼簡單:從上天來的禮物、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天是很公平的,每一個人祂都給禮物;雖然每一個人所收到的禮物不一樣,但都是珍貴的。

但因人的墮落,我們受到社會價值觀的汙染,把天賦也分成不同的階級 –似乎只有「學霸」是有天賦的;而「學渣」是一無是處!

在主耶穌這個比喻中,這十個僕人各收到了一錠銀子,這算是給大家一個公平的起跑點了。也就是說:神給每個人都一定有他的恩賜;神給的恩賜雖然每個人得的不見得都一樣、但在神的眼裡、每人的恩賜都是寶貴的。

這些恩賜不是給自己要去爭求利益和光榮,而是要來使用,增長、擴張神的國。

只要這個人願意擺上他從神那裡得到的恩賜,將來他所得的賞賜是大的:賺得五錠銀子的得管理五座城的賞、賺得十錠銀子的得管理十座城的賞,這是大到難以想像的慷慨!

今天,你和我的恩賜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期待什麼獎賞?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13,14

8/30/2019 星期五

「便叫了他的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十錠銀子、說、你們去作生意、直等我回來。他本國的人卻恨他、打發使者隨後去說、我們不願意這個人作我們的王。」 (路加福音19:13,14)

路加福音19:14的「隨後」雖然是個不顯眼的字,但在四本福音書中卻是一個經常出現、也很重要的字;就像我們所熟悉的經文「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9:23) 中的「跟從」就是同一個字。

主耶穌在這比喻的一開始,就很巧妙的把這位貴冑與他僕人的位置放在這個字的隱喻中。

僕人應該走在主人的後面、隨時聽候主人的吩咐,照著主人的心意、完成他交待的事務。

然而,這十個僕人(十個代表完整、全部) 竟然利用主人出差到遠方的機會,跟在後面所做的事不但與主人交待的事無關,反而與主人出差的目的完全相反。

主人到遠方是為了「得國」(19:12) ,這一點是僕人們知道的,因為他們說主人回來以後的身分是王。

為了某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他們不願意看到主人身份的轉變。但更不尋常的是這十個僕人不把他們這種叛逆的心態、限制在自己心中就罷了;反而要打發使者到處宣揚「我們不願意這個人作我們的王!」– 這「隨後」的位置是對的;但所做的事卻完全的不對。

今天我們都知道這個比喻是在講猶太人拒絕主耶穌。然而,我們也不好因此而馬上把自己置身度外,因為主耶穌來是為了得國,我們跟從主耶穌是與祂一同得國;但不要忘記了祂是我們的王:跟從不僅是在我們的位置上,更是在我們的生活行為上。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11-12

8/29/2019 星期四

「眾人正在聽見這些話的時候、耶穌因為將近耶路撒冷、又因他們以為神的國快要顯出來、就另設一個比喻說、有一個貴冑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 (路加福音19:11,12)

一個和平、美麗的世界是人類的盼望。從孔子的天下為公、「到失去的地平線」裡的香格里拉;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在那個環境中有點親身的體驗。

跟隨主耶穌的眾人(包括了門徒) 也有這種期盼;雖然施洗約翰和耶穌都傳講天國近了的信息;但施洗約翰的責備多、卻少見他所行的恩典和奇蹟。

主耶穌則不然,除了宣揚神國的道之外;祂大有能力的醫病、趕鬼,還帶來了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子孫的福氣(19:9) ,難怪眾人興奮之情就越來越高漲了。

在眾人的想法裡,主耶穌的得國之處必在耶路撒冷,那兒必竟是聖城、聖殿的所在。如今耶穌將近耶路撒冷;那神國的顯現必是快要出來了!

門徒們在眾人這種興奮之情下,似乎完全忘了主耶穌稍早告訴他們的話:「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9:22)

所以,主耶穌不得不在進耶路撒冷之前,再一次調整他們的心態:盼望和興奮之情是可以有的,但現在更重要的是警醒的殷勤做主工。

接下來的一個很長的比喻就在為眾人講這個道理:在神國已到、但還沒有成全的時代,我們要以怎麼樣的態度過今天的生活。

今天,不曉得有多少基督徒有像當時眾人對神國來臨那種殷切的盼望?

但不論我們是否盼望那一天早日來到,主耶穌對我們的要求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接下來這個比喻的重點。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9,10

8/28/2019 星期三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路加福音19: 9,10)

一個人對自我的認定不僅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也是驅動他在行事為人、在外表上的表現。

但人也是屬於群體的,他對自我的認定也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從他成長的環境、和他與身邊人們的關係決定的。

我們從小就需要有父母親的肯定,求學時也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愛和同學的接納,長大成人後還努力爭取在社會上的地位、成為被大眾稱讚和羨慕的人。

但人還有一個更大的需要和追求:就是與永恆聯結、與創造他的神和好。

有人是在小時候就想到這個問題、也有些人年青的時候就找到了答案;但不論是什麼年齡、在人生的那一個階段,如果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他的心裏得不到真正的平安。

撒該的轉變就是這個過程的寫照:他生命完全的翻轉是來自一個在沒有意料之中、與耶穌的相遇。

他雖然在事業及財富上有相當的成就、但他不被他的社會及同胞接受;他雖然知道摩西律法、但他卻沒有那種照著去行的能力。

可是主耶穌的一句話就解決了他自我認定的問題:在施洗約翰嚴厲的警告誰才能配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之際(3:8) ,撒該就突然的得到了大家都希望有的肯定。

這就是救恩:不是撒該先做了什麼非要做不可的事情,或者是他主動的爬上桑樹看耶穌;而是耶穌先主動的尋找他、抬頭定睛的看他、在眾人面前給他的肯定、接納他為承受神國的子民。

因為主耶穌主動的尋找拯救,撒該立刻在外表的行動證實了他內心的改變:錢財不能再成為他的捆綁、羞恥怕人不會阻礙他在眾人前面的見證。

今天,你我的經歷也是如比:不是我去找神,而是神先找我;不是我不願意做個良善的人,而是我沒有能力去做我願意做的事;不是我先想通了,而是神先接納了我。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9:7,8

8/27/2019 星期二

「撒該站著、對主說、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 (路加福音 19:8)

信主之後、我曾經有這樣的想法:耶穌一生的事蹟、就只是記載在四本福音書中,而且其中有不少重覆的、多可惜!

如果有更多、更詳細的資料,讓我們能更認識祂,應該有多好!

然而,靈裡稍成長了一些後,才知道重要的不是資料的多少、而是其中的內容。

聖經藉這四本福音書,足夠讓我們認識祂、相信祂、改變我、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

有趣的是在寶貴的耶穌言行記載中,大部份不是祂在道理上的教導,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祂與不同人接觸的故事。

這就是聖經的奇妙之處:在這些故事裡,有學問的人可以追根就底的做很多大塊文章;但販夫走卒也可以一讀就懂、同樣的帶來生命的改變。

撒該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從AWANA的小孩子們、到神學院的教授都知道它;他們可以都受到一樣的感動,因為它是一個同樣生命改變的故事。

撒該是個有錢人 – 大家都羡慕的有錢人;但他卻是一個稅吏長 – 大家所最不齒、帶頭的賣國賊。

人生就是存在於這麼大的反諷中:我們沒辨法擁有一切的好。

雖然,有不少人會羡慕一些我們所有的;但不用說、自己的心裡明白,我們仍然有一些痛處是別人無法了解的!

於是,人就容易抓緊那自己所有的、而儘量不去踫那心裡的痛處!

畢竟,擁有人所羡慕的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是自己安全感的所在。

撒該從前應該是一位非常愛錢的人、錢也該是他的自我價值和安全感的所在。

然而,他還是有顆不滿足的心、他願意跨出一步,爬到桑樹上、去看看耶穌是一位怎麼樣的人。

耶穌不但讓他看到了、還與他談話、更完全的接納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要住在他家。

所以,撒該完全的改變了:從前愛錢貪財的撒該,在一夕之間變成了不但守律法、而且超過律法要求、出手慷慨的撒該。

為什麼?因為他的安全感,已經從錢轉變成與耶穌的關係了。

這豈不是你和我生命的寫照嗎?一個重心的轉移、一種生命意義的發現、一個重生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