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8:35-38

8/24/2019 星期六

「耶穌將近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聽見許多人經過、就問是甚麼事。他們告訴他、是拿撒勒人耶穌經過。他就呼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 (路加福音18:35-38)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到北京旅遊的時候,在車站、或是地下人行道入口,不時可以看到有人坐在一塊布上、手裡拿著一個牌字,上面寫的是他們的冤情;原來他們是「上訪」的。

自古以來,人沒有什麼重要的事、不會來到京城的。難怪孟子梁惠王篇的起頭,就是梁惠王劈頭問孟子的這一句話:「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難怪孟子聽見了,就好好的給梁惠王上了一課。

主耶穌和門徒也是往京城耶路撤冷去(18:31) ,但他們這一趟不只是去過愈越節;而是去得神國的(19:37-40)。

原來當年猶太君王每一年都有一個慶祝他登基的節日。

那天一早,王會換上便服下山(耶路撤冷的地勢較高) ;然後一路唱著上行之詩(詩120-134)。到達了耶路撤冷時,他的王袍也換好了,全城的人民會都歡呼快樂的迎接王的來到。

在福音書中,雖然門徒不能完全明白主耶穌這一趟上耶路撤冷之行的真正意義;但藉著一路上所發生的事,處處提醒我們這些讀聖經的人、要明白這一行程的重要性。

耶利哥就是耶路撤冷山腳下一個開始往上走的起點。主耶穌將近耶利哥的時候,還沒有人意料到即將要發生的大事;但有一個例外、就是這個坐在路旁討飯的瞎子。

這瞎子實在很可憐,他只聽見許多人經過、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所以還得問問旁邊的人。

然而,他一且知道以後,就不顧體統的大叫:「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

雖然這個瞎子沒有受過什麼神學教育,但在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大家都對「大衛的子孫」這幾個字有一些認識。原來,大衛的子孫就是舊約中、得應許成位救贖以色列那位君王。

所以,這個路旁討飯的瞎子、在情急之下,意外的成了一位真正認識主耶穌君王身分的人。他眼睛雖然瞎了、但他對主耶穌卻看得比誰都清楚!

今天我們都不是瞎眼的、也很少看到瞎眼的人;但對主耶穌的認識到什麼程度呢?

如果祂就是神國的王,我們也是神國的子民;我們的生活會有怎麼樣的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