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2019 星期二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路加福音18:1)
在四部福音書中,絕大部分的耶穌比喻都是比喻在先、解釋在後。
這是一種很合理的次序,因為講比喻、就有點像今天的諧星講笑話一樣,那一線的妙語、一定是放到最後一句;而且是止在不該停的懸疑之處,這樣才能達到那最好、又出人意料、值得意猶未盡的回味果效。
但路加福音18:1卻一反常態,路加在還沒有記下這個比喻之前、就先說了它的目的: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這豈不是像一個人要講笑話之前、還沒說什麼就自己先笑了起來;那是多麼沒趣的事!
但路加在聖靈感動之下,做這樣的安排、自有他特別的用意。是不是因為認識神的人在禱告上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會禱告、而是不常禱告。
而對一個禱告的人來說,他最困難的地方是他在禱告上灰心了;這種的心態是表現在他不能恆常的保持著常常禱告的習慣。
這種現象在認識神的人之中是這麼樣的普遍、又惱人心思;以致於路加可以一開始就把這個比喻的主題和目的先講出末,而不必擔心讀的人馬上就失去了興趣。
然而說實話,今天許多在北美的基督徒想常常做、卻又常常沒辨做到、很容易灰心的事,似乎用在運動和減肥上、比用在常常禱告要普遍的呢!
雖然教會常常提醒弟兄姊妹要養成每天讀經禱告的習慣,但我們私下總覺得生活是這麼忙碌、那裡再找到讀經禱告的時間呢?生命是這麼複雜、怎麼可能以讀經禱告來解決現在所遇到的難處呢?
但顯然的,聖經不是認為如此: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是主耶穌在人身上所要找、要看到的。
默想到這裡,我們應該是迫不及待住想要知道主耶穌的這個比喻到底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