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讀經默想 — 羅 11:1-10

3/21/2016 星期一 羅馬書 11:1-10

「神棄絕了他的百姓麼?斷乎沒有…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羅 11:1,6)

近代的心理學對於人自我的很重視,這也就形成了一種自古未見的對自我的強調。

自信是「我能…」的原因、自尊是由於「我是…」、自傲是因為「我做…」。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這些的「自己」、對人能帶出正面的果效;因此,教育學者說自信、自尊、自傲都是值得培養、建立的。

聖經上卻告訴我們:重視自我、是罪的根源。

今天,就連神的子女在信仰的層面上,也很容易在這上面跌倒。

照今天學者的說法,人都站在自我的角度來看:信主的基督徒,對猶太人的不信,就可以解釋成:神棄絕了他的百姓(猶太人),而沾沾自喜。(11:1)

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認為別人都在抵擋神、只有自己是向神大發熱心。所以,神救我、不救他們,是理所當然的。(11:2,3)

但是,就像神對以利亞的自義所做的回答:「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11:4)

原來,神揀選的恩典是普偏的。

因為,從施與受的角度來看:恩典的重點在施的一方、而不是在受的一方。

而且,從恩典的定義來看:恩典之有別於工價,就是因為恩典是禮物、不是靠勞力、行為賺來的。

一個人如果對神揀選的恩典沒有深刻的體驗的話,很容易就陷入在自信、和自尊的追求上。

反過來說:一位基督徒還在培養自信、和自尊的圈子裏打轉,是不是他還沒有認識揀選的恩典呢?

神啊!當我看我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時候,求你真理的靈光照我,讓我再一次地回到你揀選的恩典裏。

2016讀經默想 — 羅 9:30-10:21

3/20/2016 星期日 羅馬書 9:30-10:21

「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羅10:13-15)

不論是申請到神學院進修、教會聘請傳道人、或福音機構差派宣教士;一個比較嚴謹的做法是:詳細的考察、訊問他/她個人蒙召的經歷及見證。

這是很符合聖經原則的。必竟、所有的過來人都有這個經驗:全時間專心事奉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跟隨主、服事眾人、做眾人的僕人…不但要有心志、耐心、體力、更要有愛神、愛人的心。

蒙召、奉差遣就是他/她能持續下來、不至半途而癈的先兆。

然而,一個人憑什麼會清楚他/她是奉差遣的、可以走一個奉獻的人生呢?

羅馬書九、十兩章給我了一個好答案:只憑著羨慕「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的情結是不夠的 — 那是結果、不是原因。

奉差遣的原因是愛神、體貼神的心腸、知道神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把神的心意、當成自己一生努力的動力和方向。(10:12)

所以,保羅所提出這四個問題的次序是很重要的。

「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 — 我之所以能求告神,是因為我已經先信了衪。

「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 — 往前推一步:我之所以能信神,是因為有人把福音傳給我。

「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 — 再往前推一步:我之所以能聽進去,是因為傳福音給我的人,把基督的生命活在我的眼前、把福音的大能證明在我的心中。

「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 更往前推一步:他/她之所以能向我這麼頑固的人有效的傳道,因為他/她是奉差遣的人,神的靈在他/她的身上、福音的大能讓我無可推委。

我羨慕他/她佳美的腳蹤嗎?羨慕!

我回應了那差遣的呼召嗎?是的!

2016讀經默想 — 羅 9:1-29

3/19/2016 星期六 羅馬書 9:1-29

「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這器皿就是我們被神所召的、不但是從猶太人中、也是從外邦人中、這有甚麼不可呢。」 (羅 9:22-24)

「對事不對人」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講法。

但通常,這只是講這句話的人在想像中的理想,他自己也不見得是做得到的。

在福音的傳遞中,也有這樣的困難:許多中國人把基督教與帝國主義聯在一起、就以民族意識不領受福音;也有人因為耶穌是猶太人、就因此為中國人不是選民而打抱不平。

這些都是人事不分、不察驗真實的現像。

我也是這樣的人:第一次聽見福音是在初中,被邀請到一位同學家的聖誕聚會;從小生長在窘困環境中的我,被他家的富麗、豪華震驚到了。

是我自己羨慕、忌妒心的作祟,把基督教與有錢人聯在一起了。「貧賤不能移」的心由然而生,以致把自己的耳朵向福音關閉了近三十年!

保羅在談到猶太人接受福音的困難時,也遇見了相同的問題:人的本位主義、與在偏見中的道理不明。

猶太人認為福音是給外邦人開的方便之門,他們身為神的選民、是不屑於再聽信福音的。(9:4,5)

外邦人認為新時代已經來臨了、猶太人要被棄絕於福音之外。(11:19)

保羅首先提出的是:兩方面都錯了!人在救贖計劃之中只是一個被造的器皿(9:20),完全沒有資格在這個問題上強辯誰是誰非的。

救贖、與審判是連在一起的。猶太人從舊約的歷史來看,自以為「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是外邦人、而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是猶太人自己。

但他們錯了!神「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是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這是對不信的猶太人、和不信的外邦人都一的。

人的得救是神所召的,不但是猶太人、也是適用於外邦人的身上(9:24),衪的目的是「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9:23)。

求主幫助:什麼時候能從自我主觀的侷限中釋放出來,我什麼時候就能看到神豐盛的榮耀、彰顯在你、我、和每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身上!

2016讀經默想 — 羅 8:12-39

3/18/2016 星期五 羅馬書 8:12-39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羅 8:21-23)

當科學越來越進步時,人一方面越來越對大自然的奇妙驚歎、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大自然的持久運行不能只靠自然的力量維持的;如果沒有外力的干預,地球會走向混亂、毀滅之路。

就像現今世界各國都在關心的空氣污染、及溫室效應,如果人再不節制礦物燃料的使用,地球也將走向金星的路 — 一個只有地獄之火、沒有生命的星球。

金星的大小、重力場、與太陽的距離都與地球差不多;但金星的平均溫度是攝氏460度,比地球的平均溫度攝氏15度高了445度之多!

為什麼呢?因為金星的大氣層有96%的二氧化碳、而地球只有0.04%的二氧化碳。

但地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正在急速的增加中!

神的創造本為美好、但因為人的罪,世界全部的受造物都脫離不了敗壞的轄制。

如果沒有神的參與、維持、及保守;如果人拒絕神好意的邀請,世界也只能繼續走向毀滅的道路。

所以,神差祂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上。

祂不只是停在拯救人的靈魂上;而是在祂奇妙的創造之後,再一次的向衪的受造之物表明祂的憐憫、公義、和照管。

神在基督裏的計劃是由對每一個個人的救贖,把衪的愛對教會、對世界、對全部的受造物譂明了。

因此,對生命來說,基督不是其中邊緣的附屬品、只是局限於內在的、屬靈的、或道德上的層面而已。

基督是所有有生命的活物之主、衪是那位無所不在、維持、保守今天社會中每一個層面的運作,也是將來世界世世代代的王。

從神的創造中,我看到了神的永能。

在人的墮落後,我看到了神的憤怒、和將至的審判。

籍著基督的道成肉身,我看到了神對受造之物的愛。

從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和復活,我看到了一個得贖的新世界的來到。

在基督裏,我找到了神造人原來真正的本像。

在教會中,我可以捎捎揣摩一個在愛裏,完全公義、和平的社會。

2016讀經默想 — 羅 8:1-11

3/17/2016 星期四 羅馬書 8:1-1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羅 8:1,2)

神的恩典未必是照人的想像、或期望而成就的。

神的恩典不會讓人留在他原來的地方、只是加上一些外在的好處而己。

神的恩典讓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讓我們生活在一套全新的價值體系裏。

在基督裏,我們的罪得赦、人能稱義;使我們能把從前為了自己的好處、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為了適合今世的潮流的生活方式轉了一個方向。

所以,接受了神恩典的人不會滿意在自己從前的生活狀態之中,那是神的靈所不允許的。

有新的生命就會有新的生活、新的成長。

就像正在發育中的青少年,他無法被從前的小衣服綁著、不長大;同樣的,那在基督裏的新生命,也是無法被老舊的框架所能限制住的。

在基督裏,罪的得赦只是第一步;那賜生命聖靈的律、才是讓我甘心情願地付上做門徒代價的原因。

這不是我的意志使然、而是一個生命的律。

不需勉強,它是個自然而然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