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19 星期日 馬可福音6:14-29
「於是希羅底懷恨他、想要殺他,只是不能,因為希律知道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所以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照著行,並且樂意聽他。」 (馬可福音 6:20,21)
在來美讀研究所的生涯當中,從東岸到西岸上了兩個學校,我也趁機參觀了好幾個附進的博物館、及藝術館。
其中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個殘忍繪圖的主題,不約而同的被不同的畫家採用、在不同的藝術館中都佔有顯著的位置:那就是一位穿著華麗的美麗婦人,捧著一個大銀盤,上面放著一個蓬頭垢面、鮮血淋漓的人頭!
當時,我不解為什麼這些畫家的用意是什麼?美女和人頭是多麼不協調的對比!
我到了讀了聖經才知道這是出自新約:希羅底的女兒捧著施洗約翰的頭。
而且,一些畫的背景中有一位驚慌失措的男人;我想那該是希律王了!
希律對施洗約翰的態度是又愛、又恨的:愛他是因為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恨他是因為約翰直言不諉地指出他的罪:「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6:18)。
聖經還用了許多字句來描述希律王對施洗約翰喜愛:「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照著行,並且樂意聽他」。
同時,在下令斬首施洗約翰時,希律王也非常的作難:「王就甚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辭」(6:26)。
其實,希律王就是今天許多在福音門前長期游走徘徊的人的寫照:他對教會的印象不錯、喜歡來聽講道、不但覺得聖經言之有理、甚至還願意照著去行。
照人的道理來說,他已經是很不錯了;沒有八、九十分的話,至少有六、七十分的及格分數了!
然而,這是不行的,有點宗教的情操、有些向善的心都是不夠的。
一個人不認罪、他就無從悔改;他所有的好心、善行、努力都不能救他。
希律王利用自己的權勢,把施洗約翰留在自己身邊,把福音當成充實生命的一部份。他有點想要福音、但又覺得不必太急;反正施洗約翰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隨傳隨到的。
但是,他在決定斬首施洗約翰的這件事上,卻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左右兩難之中;於是他永遠失去了救恩。
今天也是如此,不肯認真面對自己罪的人,距離救恩還是很遠的;即使常來教會、努力做好人,也無濟於事。
救恩的機會不見得一直都是一蹴可及的!這對我傳褔音的態度該有多大的影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