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19 星期五 馬可福音7:24-30
「耶穌對他說、讓兒女們先喫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喫。婦人回答說、主阿、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喫孩子們的碎渣兒。耶穌對他說、因這句話、你回去罷,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 (馬可福音 7:27-29)
改革宗教義其中一個重要的觀念是「無可抗拒的恩典」;而神的這恩典所施與的對象卻是「全然墮落的人」。
即然神的恩典是人無可抗拒的、人的墮落也是全然的,那麼、人還剩下有什麼可以做的呢?在救恩方面、人還剩下什麼責任和代價呢?
是的,在救恩上,人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可以為自己的得救付出任何的代價;但是,人還有一份接受救恩的責任、那是別人無法為他代替的,這就是他的信。
然而,人的信心也是神全然的恩典。因為從起初信心的幼苗、到信心的經歷、以及信心的成長,都是神主動及積極參與的果效。
這在推羅西頓的婦人身上就看的出來:她來求耶穌醫治被污鬼附的女兒的原因是「聽見耶穌的事」(7:25) ,那是聽見、而不是親身的經歷。
她俯伏在耶穌腳前懇求醫治時,是基於別人的見證、那是一個信心的幼苗。
現在她親眼見到了耶穌、那是一個經歷信心的開始,耶穌要給她的,不只是病的醫治、更是一個信心的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耶穌起初是這麼為難她:「讓兒女們先喫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喫」。
所以,接下來她受耶穌稱許的回答:「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喫孩子們的碎渣兒」,可以說是她被耶穌引導的信心開始生根成長了。
從耶穌到處醫治、傳道的言行來看,主醫治她女兒的願意應該老早就有了;但是,主更願看得到的是她信心的經歷與成長。
今天,我們也巴不得神早一點行神蹟奇事、把我們眼前的困難早一點挪去;但是,主卻不是每一次都立刻應許了我們的禱告。
是不是主耶穌對我們、也像祂對推羅西頓的婦人一樣,祂知道我們的信心是值得的、是可以經得起考驗的,祂要我們有更多、更深信心的經歷。
你我的責任、也是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信心中全然的順服。
因為這無可抗拒恩典的作用、只能彰顯在堅持的順服、信心的接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