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14:1-6

7/8/2019 星期一

「他們卻不言語。耶穌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便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裡、不立時拉牠上來呢。他們不能對答這話。」 (路加福音 14:4-6)

一個人為什麼會對某一件事做那樣的選擇?如果要分析其中原因的話、應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不僅是當時的環境情景、時間空間,連他以往的經歷、所受的教育…都有關。

因此,在這些認定的困難下,要求一個簡單「是、或不是」的答案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這從美國陪審團的職責就可以看得出來:十多位的陪審團成員,是從上百位被徵召的候選人選出來的;他們要放下自己的工作,經過控告及辯護兩方律師翻來復去的爭論;所要回答的、只是一個非常簡短的答案 — 被告人是有罪、還是無罪?

同樣的,雖然我們今天並不是很看重安息日的規舉;但對兩千多年的猶太人來說,守安息日是摩西律法中做得到、或做不到的最明顯的誡命。因此,普通人最容易掉以輕心犯的誡命就是安息日,最容易被別人捉到把柄的罪也是犯了安息日。

在路加福音福音14:1-6中,耶穌因為安息日與猶太人所引起的衝突、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前兩次(6:6-11; 13:10-17) 是猶太人先為守安息曰向耶穌責難,但這一次主耶穌卻是主動的問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有關安息曰的問題:「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在專門研究摩西律法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眼裡,怎麼樣守安息日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要勉強他們以一個是、或不是來回答,是很困難的事;他們的無言以對、是可以了解的。

但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由祂來解釋安息日該是最原始、最正確的了。衪在給答案之前就先用行動來表示了:「耶穌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

接著,祂又問法利賽人和律法師這個問題:「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裡、不立時拉牠上來呢?」他們不能對答這話。

因為,驢或牛是屬一個人的財產,掉在井裡、牠可能會走不出來,甚至受傷;都是主人的損失,所以,立時拉牠上來是個最自然的反應。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一個人用什麼角度來看這一個患水臌的人?主耶穌以大牧者的身份來看這個人的需要、而法利賽人和律法師以考試官來審查這個人的行為。

主耶穌主動醫治他、把他在安息日求醫的責任免掉了;醫治他是成全他在安息日所需要病得醫治的安息、這是從神而來的安息。

主耶穌並不是要帶來一場革命鬥爭、而是要成就律法的原意。許多人看起來極其複雜的事情、在衪眼裡卻非常簡單:是、或不是?

我們對真理的執著是不是也該回到那問題的原點:是、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