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25:31-46

12/6/2018 星期四 馬太福音25:31-46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教會能吸引人的地方不只是因為她是能傳揚福音、真理、能聚集基督徒在一起敬拜;更是因為在這個教會中弟兄姊妹愛人的見證。

這些見證是在信徙們的團契、服事、同工中自然的流露出來。不論是單身的、成家的;大人、或小孩;教會就像一個大家庭,以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不論個人是平順、或困難;在任何的環境下,都是我們以恩慈待人、服事人、為別人的最大好處著想的機會。

按主耶穌的教導:在教會裡,服事人的工作不限制在講道、教主日學、帶門徒、個別輔導…而已;而是整體、全人的關懷。

「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25:35):這些關懷包括了一個人身、心、靈的需要。

身體上需要的照顧是必須先做到的;然而,心裡的鼓勵、及靈性的建造也是不可少的。

今天,是不是在一個富裕的硅谷,使我們很少看到在物質上需要幫助的人。

但服事人如果不從小而瑣碎的事上開始的話;我們怎能使他心靈上的需要、得到神原先給他預備的豐盛呢?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25:14-30

12/5/2018 星期三 馬太福音25:14-30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25:29)

馬太福音廿五章僕人受銀子的比喻、除了在基督徒理財講座外,也是許多牧者喜歡在營會中傳講的經文。

其中的重點大都集中在:如何做一個「神國的投資者」;也就是要鼓勵弟兄弟姊妹、除了在世上要懂得投資賺錢之外,在永恆的投資也是必有要、得用心的。

雖然,這些勸勉很可激起我們服事的心志;但我不禁有些困難去完全接受這種解釋。

因為,在這個比喻中誰是那位投資者呢?很明顯的,是那位主人、也就是指神;而那些僕人指的是我們、這些為主人做事的人。

所以,這個比喻應該不是講如何投資,而是如何做事。必竟,在天國事業的成就上,我們毫無任何的資產去投資,我們有的、只有自己、和神所給的恩賜。

神國的投資者是神,祂很大方、也很有智慧的把家業交給祂的僕人們。「按著各人的才幹」(25:15),就表示了五千、二千、和一千的差別不是基於歧視,而是照各人能力的高低、賦與不同的責任。

然而,對這些僕人(就是我們) 來說,該學的功課是什麼呢?不難找到這個答案:就是要「忠心良善」、不要「又惡又懶」。

因為這位主人不像我們今天在世界上的老板、只看業績數字。不論是那賺五千、和那賺二千的,都得到同樣的讚賞和更大的責任:「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25:21.23) 。

而對那只會把銀子埋在地裡的人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可見得主在投資上所重視的,不只是要獲得最大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尋找那些即良善又忠心的人,要把更多、更重要的事派他管理。

而且,不止使他負責更大任務、還要他「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

我們知道按著各人的才幹,就是道按著各人的天賦、和恩賜。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我們特殊的天賦和恩賜,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讀書工作場合上、老早就表現出來了,問題是我們怎樣的把這些才幹、用在神的國度中?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25:19)。主會回來、主回來了要和我們算賬!

我們知道祂算賬後的評語只有兩種:「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和:「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

你我該會得到那一種評語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的警醒。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25:1-13

12/4/2018 星期二 馬太福音25:1-13

「新郎遲延的時候、他們都打盹睡著了。」(太25:5)

現代人的一個特色就是沒有耐心,什麼東西都得立刻、即時的;撇開老板的要求得立刻達到不談,連我們在綱上購物也需要24小時之內送達。

難怪聽說有硅谷的人、在夏威夷渡假時不自覺的到處按喇叭,因為前面的車在綠燈前都多等了二秒鐘!

在等待主耶穌再來的心態上,主耶穌自己不厭其繁、三番兩次的提醒我們要儆醒(4:42,43,25:13,26:38,40,41),「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25:13)。

那麼,儆醒的表現是什麼呢?並不是要我們緊張的睡不著、而是要預備(24:44,25:3,4,10)。

主耶穌對那十個童女都打盹睡著了、並沒有什怎責備;但對那五位沒有預備油的、卻非常不客氣:「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25:12)!

所以,儆醒應該不難,問題是有沒有那個心、把主再來真正的當一回事,自己先做預備。

有一位牧師、在教會裡有幾位弟兄是他的屬靈伙伴,也是他打籃球的同好隊友。

有一天,一位隊友在打籃球時突然心臟病發作、在救護車的半途中去世了。

一陣的忙亂後,這幾位弟兄在醫院門口談到了主再來,他們想到的問題是:如果明天主再來,我今天會做什麼?如果明天我得見主面,我今天會做什麼?

有人說,要向妻子說那好久沒講的「我愛你」;有人說,要到老板面前大聲說我不幹了,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出去…。

最後輪到這位牧師了,他說:「我今天還是要跟你們打籃球,因為我老早就有見主面的預備了!祂或明天來、或明年來;我明天走、或明年走,對我今天的作息都沒有影響。」

我想,這就是主要讚賞的儆醒吧!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24:32-51

12/3/2018 星期一 馬太福音24:32-51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24:42,44)

那年大學才上了一個學期,整個寒假就要在大專集訓中渡過了;那是所有男生必需參加為期六週的基本軍事訓練:剃光頭、出操、綿被要像摺豆腐…都是對青少年很好的磨練。

但是,我對「全幅武裝、緊急集合」無法忍受– 就是在一天廿四小時的任何一刻,只要聽到緊急集合口哨、就必需立即停止任何其他活動(包括了睡眠、或者正在廁所、浴室…),著軍裝、打綁腿、帶鋼盔、披彈夾、拿步槍…,三分鐘內在集合處排好隊、靜待檢查。

這不僅晚上使我無法好好睡,甚至緊張到無法一天安心抽出幾分鐘去上廁所!在一個星期無法排泄後的第八天拂曉,我從惡夢中醒來,衝到廁所。

之後,我就躺在自己的血泊中、昏倒了;再張開眼睛時、是在一路顛簸,開往醫院的軍車上。

我從此開始了這一輩子與胃出血共生存的旅程;同時、也與惡夢結了斷不掉的機緣。

這些惡夢都是緊張、擔心自己沒做到該做好的事:那可能是考試沒準備好、上台忘了台詞;或者看著別人成家立業,而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所以,剛開始讀到馬太福音廿四、廿五章時我很有困難。那並不是難相信大災難、與主再來,而是要在不確定的情況中、主要我們儆醒。

認真預備、我是可以的;照計劃行事、我也願意的。然而,主耶穌為什麼要讓我們不知道主是那一天來到?甚至保證:我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

有沒有這個可能:主是對那些不認真的人說的、而不是我?

應該不是吧!儆醒和預備是在提醒我:追求和事奉都是一生持久的事,不要因為主要來、就刻意的現在要求自我表現;也不要因為主還沒有來、就暫時的現在馬虎放鬆一下。

如果我有把握主再來的時候、必得獎勵,現在就不需要太緊張了。

— 2018 每日讀經 — 馬太福音24:20-31

12/2/2018 星期日 馬太福音24:20-31

「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24:21-24)

基督徒都知道主要再來;而且主再來時,我們都會轉變成為榮耀的身體,在榮耀中與主相見。

所以,沒有一位基督徒不會不盼望這個日子的;這種心態最好的描述該是:「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啓22:20)

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在那日子之前、必有大災難。也就是說,如果願意在這肉身還在時、迎接主再來的話,我們必需要準備、而且願意經歷這個大災難。

這就使我們處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主啊,我願你來;但也不要太早來。最好是我還沒有真正感覺到大災難來了的時候、它就出奇不意的到了!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對大災難、主再來充滿了好奇心。

我剛信主不久後,此地的幾個教會就不約而同在短短的幾週內、辦了一個解經培靈會、一個末世預言與當今世界局勢講座、還有一個由著名香港影星為主的歌唱、見證大會。

基於初信的興奮、三個聚會我都去了。發現歌唱見證大會來的人最多,包括了不少的基督徒和福音朋友;再下來就是三場的末世預言講座、也是場場滿座。

最令人不解的就是解經培靈會:雖然人也不少,但是不能算是勝況空前;一般基督徒對末世預言、顯然是比解經培靈要有興趣的多。

可是耶穌在提到大災難之後,馬上就提到了:「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

接著更明顯的警告我們:「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

這樣看起來,熟練聖經真理、能夠明辨真理、不被迷惑,比知道什麼時代是大災難、現今的世界局勢要、怎麼樣與聖經上的末世預言對號入座,要重要的多。

今天,我怎麼來看主的再來呢?不太去想、因為太遙遠了;還是太熱心了、巴不得現在就是末世、聖經預言都趕快應驗?

最好的應對之道,我想,還是每天在愛神愛人上的實際上吧!因為主己講過:「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

那日子的環境一定的比我能想像的還難過、那日子的長短必然比我能想像的期間要短少,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