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2019 星期六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來到、看見你們睡著了。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儆醒。」 (馬可福音13:35-37)
「儆醒」是主耶穌、對門徒在等待祂再來的這件事上、一再的提醒。初看之下,儆醒並不見得是特別難做到的事,但為什麼主耶穌要在此、不厭其煩的一直重復呢?(13:34,35,37)
這就使我想到在服兵役時、唯一遇到的一次實兵演習 — 我帶的戰車排被安置在海邊的樹叢中、炮口對著沙灘,因為根據情報的判斷、對抗的海軍陸戰隊將在第二天拂曉登陸。
早在前一天晚餐後、我就把人員帶到場地,佈署戰車、挖戰壕、加偽裝…幾乎忙到了深夜;接下來、大夥就在黑夜裡睜大眼睛、朝海面看,深怕海軍陸戰隊隨時像蟥蜂一般的向我們衝上來。
就在這種緊張心情中,我們等著、等著…一直等到拂曉、大太陽半空照都還沒有一點動靜;於是大夥放鬆了點,不約而同的在崗位上打瞌睡。
不料,此時裁判來了,告訴睡眼惺忪的我們:海軍陸戰隊己經在後面、及左右兩邊包圍了我們;也就是說,在還沒有看到敵人時、我們已經吃了敗仗。
主耶穌講的這個比喻也有些類似:因為當一個人遠離本家、寄居外邦,要長途跋涉回家,他到家的時間應該是白天、不是晚上。但耶穌卻出人意持的、把這個時間鎖定在晚上。
晚上、半夜、雞叫、早晨(13:35) 是希臘人把夜裡的12小時所分的四個時段。也許是因為這遠離本家的人思鄉情切,晚上還在趕路回家;但更可能的是因為主再來之前的大災難,使人們像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一般(13:24,25) 。
晚上雖然是個放鬆休息的時間;但對儆醒等待主再來的人來說,他等待的心態不會改變的 — 時時儆醒、但不是刻刻緊張!他不會因末世的來到,而放鬆他對時勢靈敏的觀察(13:6)、或放縱一下自己的私慾(13:14,15)、或跟隨一點迷惑人的言語(13:22) 。
儆醒,不論是對門徒、或是對眾人,都是必要的(13:37) ;因為敵人會在人想不到的時間、想不到的地點出現在我們面前(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