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4:12-16

2/18/2019 星期一

「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進城去、必有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他進那家去、你們就對那家的主人說、夫子說、客房在那裡、我與門徒好在那裡喫逾越節的筵席。他必指給你們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你們就在那裡為我們預備。」 (馬可福音14:13-15)

耶穌在地上的最後一週的步調、可以說是相當的戲劇化:由轟動的騎驢進耶路撒冷開始、到潔淨聖殿、和在殿中與法利賽、撒都該人談道、教訓人…都是公開、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但在這件事之後,主耶穌的談話幾乎都限制於與門徒之間私下性質的教導。

而逾越節的筵席似乎是這一週的轉捩點;因為從最後晚餐開始,到主耶穌被賣、被審、以至於上十字架,祂一反之前得勝君王的氣勢、似乎都是處於被動的地位。

所以,我從前不禁有這個印象:從最後晚餐祂就開始了「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賽53:7) 的旅程。

但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從頭開始、主耶穌一直是以主人、君王的身份來主導這一切的發展。

就拿這預備喫逾越節筵席的過程就、可以看得出來:從遇見拿瓶水的人、到要求家主的客房、以至於酒和食物的預備,都是不可思議的超出常理。

因為在當時,拿著瓶子裝水的必是女人;而這位拿著一瓶水的竟是一個男人(西臘文的「人」字有性別之分) !而且這兩個門徒不用去找這位男士、而是他必迎著門徒的面而來。

當門徒跟著他走、甚至跟到他主人的家時,那位被跟的人難到不會覺得奇怪、甚至被威脅嗎?

最令人詫異的是:家主不但不認為這兩個門徒唐突、反而對他們的要求照單全收!包括了禮讓了自己的客房、和奉獻出已經為自己家人所準備的逾越節筵席。

馬可福音在這裡要告訴我們什麼信息呢?

在這一切不合理的事件中、只有一種合邏輯的解釋:因為主耶穌雖然及將受難、但祂一直是那位主、君王之中的君王,仍然一直是在掌權。

今天也是一樣,不論我們外在的環境、或是內在的屬靈狀況如何,祂仍然是那惟一、一直掌權的君王。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4:1-11

2/17/2019 星期日

「耶穌說、由他罷,為甚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他所作的、是盡他所能的,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 (可14:6-8)

從小開始,在我所有的記憶中,聰明乖巧、最得老師喜愛的同學,總是非女生莫數。

雖然我們這些粗枝大葉、常遭老師處罰責罵的男生嘴上不服氣;但憑良心說,還不得不承認,她們的確是比我們好。

隨著年歲的增長,在這方面的男女之別漸漸消失了;直到我信主、進了教會之後,又開始有了這種感覺。

因為,姊妹們的心思的確比較細膩,對屬靈的事也比較認真;結果當然是走在弟兄們的前面。

其實,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感覺而己,也有聖經的根據:主耶穌在地上最後的一週裡,所稱讚的僅有兩個人;而且兩位都是女性。

一位是不在耶穌身邊的窮寡婦(12:41-44);另一位是常跟耶穌的馬利亞(14:3-9,約12:3-8)。一位是寡婦、另一位是未出嫁的閨女。

但她們有相同之處:都不是有錢人、也沒有說什麼話,但她們以行動來表示了她們對主的愛、顯明了她們對主的了解,真正的摸到了主的心腸。

事實上,聖經原文用同一個字來形容她們所做的:「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12:44)的一切…都;與「是盡他所能的」(13:8)的盡,在希臘文是同一個字:所有的。

主珍惜的不是她們的擺上價值值多少;不論是兩個小錢、或三十兩銀子都不算什麼,而是她們愛主的心,用她們的行動,在主最希望的時刻為主完全的擺上。

馬利亞如果不知道主即將上十字架,主耶穌怎會為她解釋說:「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14:8)的呢?

可見得:做的對、做的好、做的美不但是要有行動、還要在最恰當的時候有行動。

當彼得、雅各、約翰在迷迷糊糊的打瞌睡(14:32-42)之前,馬利亞早以知道、也體會了主將要的擺上。

今天在教會裡,如果弟兄們還是同樣的迷糊、落後在姊妹們之後還不自知;不但傷主的心,也拖延了神國的擴展。

弟兄們!我們能不儆醒嗎?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33-37

2/16/2019 星期六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來到、看見你們睡著了。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儆醒。」 (馬可福音13:35-37)

「儆醒」是主耶穌、對門徒在等待祂再來的這件事上、一再的提醒。初看之下,儆醒並不見得是特別難做到的事,但為什麼主耶穌要在此、不厭其煩的一直重復呢?(13:34,35,37)

這就使我想到在服兵役時、唯一遇到的一次實兵演習 — 我帶的戰車排被安置在海邊的樹叢中、炮口對著沙灘,因為根據情報的判斷、對抗的海軍陸戰隊將在第二天拂曉登陸。

早在前一天晚餐後、我就把人員帶到場地,佈署戰車、挖戰壕、加偽裝…幾乎忙到了深夜;接下來、大夥就在黑夜裡睜大眼睛、朝海面看,深怕海軍陸戰隊隨時像蟥蜂一般的向我們衝上來。

就在這種緊張心情中,我們等著、等著…一直等到拂曉、大太陽半空照都還沒有一點動靜;於是大夥放鬆了點,不約而同的在崗位上打瞌睡。

不料,此時裁判來了,告訴睡眼惺忪的我們:海軍陸戰隊己經在後面、及左右兩邊包圍了我們;也就是說,在還沒有看到敵人時、我們已經吃了敗仗。

主耶穌講的這個比喻也有些類似:因為當一個人遠離本家、寄居外邦,要長途跋涉回家,他到家的時間應該是白天、不是晚上。但耶穌卻出人意持的、把這個時間鎖定在晚上。

晚上、半夜、雞叫、早晨(13:35) 是希臘人把夜裡的12小時所分的四個時段。也許是因為這遠離本家的人思鄉情切,晚上還在趕路回家;但更可能的是因為主再來之前的大災難,使人們像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一般(13:24,25) 。

晚上雖然是個放鬆休息的時間;但對儆醒等待主再來的人來說,他等待的心態不會改變的 — 時時儆醒、但不是刻刻緊張!他不會因末世的來到,而放鬆他對時勢靈敏的觀察(13:6)、或放縱一下自己的私慾(13:14,15)、或跟隨一點迷惑人的言語(13:22) 。

儆醒,不論是對門徒、或是對眾人,都是必要的(13:37) ;因為敵人會在人想不到的時間、想不到的地點出現在我們面前(13:21) 。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28-32

2/15/2019 星期五

「這樣、你們幾時看見這些事成就、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 (馬可福音13:29,30)

小學學算術的時候、聽過這個問題:「小明有五個梨、分給弟弟一個、再分給妺妺一個;他還剩下幾個梨?」答案不是三個、而是全沒了;因為在情急之下、小明把剩下的都吃光啦!

連孔子教學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但是,我們在福音書裡看到的門徒們卻很遲頓的;他們不僅無法明白主耶穌所講的話、更是經常的會錯了衪的意思。

門徒們在橄欖山上問耶穌「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13:4),主耶穌在一段很詳細的教導和提醒之後,也直接的用「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13:30)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然而,門徒們問的「這些事」是聖殿被拆毀;而主耶穌所回答的「這些事」卻指的是主再來!

顯然的,門徒所好奇的是這麼雄徫榮耀的聖殿、什麼時候會被拆毀;但主耶穌所關心的卻是什麼時候祂要再來、完成神整個的救贖計劃。

這其中眼界、及心思的寬窄就立刻對比出來了 — 聖殿只是神同在的象徵、而主耶穌是神同在的實現;聖殿會被拆毀、主耶穌也要上十字架,但聖殿的榮耀因為拆毀而消失了、而主耶穌的復活彰顯了神榮耀。

但要看到那最大的榮光、還得等到主再來的時候(13:24-27) !

那時候是一個招聚(13:27) 、收成(13:28) 的夏天(13:28) ;在原文中的招聚、收成、及夏天都是以(theri 或 thero) 開始協音字。夏天是無花果收成的季節;當末世到了,那也將是主耶穌招聚祂子民的時候。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見」(13:28,29)就「知到」(13:28,29) ,也就是儆醒等待。

如果只能看見無花果的成熟、就知到夏天近了;卻不知道這世代的徵兆、也不關心主耶穌是怎麼樣的正在招聚的祂子民,那豈不像是「不以三隅反」的湖塗蟲了!

— 2019 每日讀經 — 馬可福音13:24-27

2/14/2019 星期四

「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 (馬可福音13:26,27)

英文有一句諺語:「黎明之前總是一天最黑暗的時刻」It is always darkest just before the Day dawns. 對我這個早起的人來說,這句話的真實性幾乎是每天都可經歷的。

在馬可福音13:5-23這段難以下嚥的大災難之後,原文的24節前面有一個「但」字、是中文聖經沒有翻出來的;這個「但」的重要性是在於它是整段經文的轉折點。

雖然大災難是那麼的可怕,但從24節之後,凡是那些堅持到底的人都要經歷整個情勢的轉變,而轉變的中心是基督榮耀的顯現。

基督是那麼的榮耀、以致於「日頭要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13:25,26);所以這些看來似乎是天文、地理上的大災難、其實是基督榮耀顯現的開始,那是好事、不是災禍。

就像黎明之前的天空一樣,那時的天空並不是特別的黑暗、乃是經過長夜漫漫的黑暗後,人的眼睛對光特別靈敏;只要有一點點曙光的徵兆、那原來不怎麼黑的物件都突然變成非常的黑了。

所以,有沒有這個可能呢?其實日頭本身不是變黑、月亮本身也不是不放光了、眾星雖還沒要從天上墜落;但是在基督的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的那一刻,祂那光輝的榮耀遠遠超過了太陽、月亮、和眾星的光!

但堅持到底的基督徒不必停在一時的驚訝和興奮當中,因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和我們更有直接的關係:「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

也就是說,我們是被天使邀請、接到大榮耀的基督面前,與祂共享天國的榮耀到永遠。

這是基督徒之所以期盼著主再來的最主要原因;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準備好了、可以在大災難中堅持到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