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6:17-19

4/20/2019 星期六

「耶穌和他們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同站的有許多門徒、又有許多百姓、從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並推羅西頓的海邊來,都要聽他講道、又指望醫治他們的病,還有被污鬼纏磨的、也得了醫治。」 (路加福音6: 17,18)

去年利用假期、到國內走了一趟,一方面旅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探訪各地的弟兄弟姊妹。

住在成都那個星期,我們到蛾眉山一遊;所留的印象是到處是廟,而且是越往高爬、廟越大、而且香火越盛。

這就是人所想得出來的宗教情操:要爬得高、離天近;要走得長、離人遠。因為神仙、道長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耶穌則不然,衪雖然獨自一人上山禱告(6;12)、又在山上挑選門徒(6:13) ,但馬上就下了山、服事眾人。

這些人包括了門徒、百姓;他們來自猶太全地、甚至有遠從耶路撒冷、和推羅西頓的海邊來,那是要花些工夫、走幾天的路才能到得了。

他們都要聽耶穌(6:17的講道兩字旁邊有點、表示原文沒有講道),那是翻轉的人加上去的。這也是路加福音裡、同一次提到人主動的來聽耶穌(講道) 。

雖然群眾還是對耶穌的醫病、趕鬼的興趣比聽道要大;但是以路加福音在這裡的口氣來揣摩、耶穌對群眾的要求還是相當的盡牠所有的權柄和能力、來賜給來尋求他醫冶的人。(6:18,19)

但也是由於群眾有心來聽耶穌所講的,接下來、路加福音才會有與馬太福音5-7登山寶訓相平行的經文(6:20-49) 。

這說明當人心預備好了來聽的時候、耶穌的道就出來了;雖然這許多百姓又指望醫治他們的病(6:19) ,但這些聽了道又病得醫治的人、所得到的比那些只來求醫治的人要多得許多。

求神今天也來開我們屬靈的味口、來耶穌的面前,不僅是求身體、物質上的好處,也是要來領受衪的道。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6:12-16

4/19/2019 星期五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 (路加福音6: 12,13)

不論是國家政權的輪換、或私人企業的興替,一個平穩的交替、和接續是它們能在穩定中求成長的重要因素。

神國的發展也是如此:在二千多年的教會歷史上,如何培養屬靈的傳承、是每一位牧者都得經常提醒自己的。

隨著耶穌在各地傳道、醫病、趕鬼,衪的名聲也在四方被傳揚開了(5:15);但同時,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反對也越來越激烈(6:11)。

就在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那時,是反對的勢力越來越大的時候、是福音事工越來越困難的時候;耶穌為了什麼整夜禱告神呢?

不是為了求神破壞這些反對的勢力,而是為了第二天要從門徒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為使徒。也就是說,要確定這十二使徒的名單。

今天,教會也強調屬靈的傳承,但我們主要的原因卻是被動的:為了要舒緩教會老化的現象、而不是在困境中要更有效的宣揚神的國。

如果連主耶穌都得為衪挑選使徒、這麼慎重的整夜禱告;那我們豈不是要花更多的時間為我們屬靈的傳承、新舊的接替來禱告?

不只禱告,主耶穌在禱告之先、己經呼召了許多門徒、天天的來跟隨衪、學衪的樣式、做衪的事工。

所以,我們也該是在禱告之先、或禱告的同時,也不忘同工的訓練、和個人的帶領。

初初看來、主耶穌的十二使徒名單並不怎麼光顯亮麗,但這些使徒承擔了宣揚神國的使命、也成為主耶穌改變人類歷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願我們為屬靈的傳承禱告、為教會能興起新的一代擺上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6:6-11

4/18/2019 星期四

「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他就周圍看著他們眾人、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路加福音6: 9,10)

安息日就是人要安息,這安息不只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享受,享受什麼呢?享受神為人所做完的工。

人雖然安息,但是神仍然工作、仍然統管萬有(希1:3),所以主耶穌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5:17)

耶穌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6:6) ,是為了到會堂敬拜神、尋找神的供應的眾人,這是附合安息日的本意的。

神起初的美意是要人在安息日得到身、心、靈完全的安息;不論身、心、靈任何一方面能影響到他在神裡面所要享受的安息、神都要把它除去。

所以當主耶穌看到會堂裡有一個右手枯乾的人、就憐憫他,因為那枯乾的右手影響到了他的敬拜、和安息。(6:6)

文士和法利賽人也同樣的看到會堂裡那一個右手枯乾的人和主耶穌;但是他們看不見手枯乾的人的需要;他們的眼睛反而在窺探主耶穌、看看耶穌衪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6:7)

他們顯然知道耶穌有治病的能力,但是他們的好奇心不在為什麼耶穌有治病的能力、而是耶穌會不會甘犯安息日、要得把柄去告耶穌。

耶穌在醫治這個手枯乾的人之前、還不避他們的敵意先問他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他的意思是要他們再深入一點思想安息日的原意 –人在神裡完全的安息、享受神為人所成就的工。

如果人在安息日行善救命有困難,那麼在安息日能行善、能救命的只有神;所以當耶穌在「眾人前、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時、衪實際上在宣告自己是那在安息日仍做事的神。

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反應是「就滿心大怒、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

然而,難道今天我們就能讀了這些,再看看身旁的傷心、困乏、受傷的人,就也能夠無動於衷、不聞不問嗎?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6:1-5

4/17/2019 星期三

「又對他們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路加福音6: 5)

在中國高科技公司職員對996(早上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個星期工作六天)的工作文化提出抗議後,上星期阿里巴巴的馬雲又加上這句話:「能工作996是一項巨大的福氣,如果你還沒準備好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就別麻煩想去996的公司。」

馬雲的這一個發話引起了網上許多的爭論,到底拼著命上班是年輕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要條件呢?還是生病ICU的前聲?

其實,中國人的刻苦耐勞精神早已經是許多民族跟不上的。就我自己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工作的經驗、這裡雖然到996程度的員工不多;但中國同事的上班時間總是比白人、和印度人長很多。

在美國文化裡,上班的時間就是得專心有效率的去做;放假的時間也是得盡心盡力的去玩。所以一到週末、塞車的方向與週間正好相反:往海邊的車道擠,往辦公室的車道空。

週一早上就不時聽到同事們在週末玩的怎麼瘋,真不知道他們週一是回來上班的、還是回來療養恢復的?

無論如何,這種上班、放假都緊張的生活不但不健康,也是不合聖經的;因為人不但需要休息、也需要安息。

休息是為了恢復人的精神體力;安息是為了甦醒人的靈魂。

安息日是神為人所定每七天要空出一天的週期,是為了人可以在那一天、來安心享受神為人所做完的工。

因為,神在六日的創造後一切都甚好、第七日就修息了;而在第六日被創造的人、還沒來得及做什麼工的時候、在次日馬上就開始在安息日享受神為人所做完的工。

所以,安息日就是神仍然在掌管萬物、但人卻在安息的日子。

耶穌是安息日的主,因為衪是神、主宰安息日的神。

— 2019 每日讀經 — 路加福音 5:36-39

4/16/2019 星期二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 (路加福音5: 37-39)

到美國四十多年的生涯中,如今再回頭看看:在未來之前、所想像對適應的焦慮,似乎並沒有真正的遇見到,不論是生活飲食、語言文化、讀書做事…都很快適應了。

這當然是從神而來的恩典;但如果說完全沒有適應上的困難,那也不算誠實。因為在有一些方面,我的確有困難來適應這個美國文化。

其中有趣的一方面、就是西方的幽默感:不論是去上課上班、讀書報雜誌,常常不知道美國人為什麼會突然笑出來?在緊張對峙的場合、為什麼有人一句話就可打破了那個僵局?

為了改進這方面的短缺,我養成每天在報紙上看漫畫的習慣,幾十年下來、似乎有一點進步。

自從信主之後,同樣的,我也不知不覺的、用中國人的文化背景來讀聖經。

尤其是想到神的話安定在天、一筆一劃都永不改變,就更以嚴肅的態度來設法了解聖經、那些輕鬆幽默的念頭、下意識的都藏起來了。

所以,當我讀到了「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的時候,就難免久思不解。

自己雖然不會喝酒,但至少知道陳年老酒是好過一般的酒,人當然總說陳的酒好。

但問題在前文耶穌講的:「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這比喻顯然的是以耶穌所講的道為新、法利賽人所解釋的律法為舊。

所以,耶穌接下來應該要講為什麼新比舊好才合理啊!可是為什麼耶穌又接著說:「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呢?難道衪的話前後矛盾嗎?

直到我把耶穌也可能有幽默感的時候,才突然覺得可以解釋的通:是不是耶穌在這裡說,這群食古不化的法利賽人啊!你們自以為是傳統文化的捍衛者,殊不知當耶穌來了、舊事已過、一切都成新的了。

主耶穌以幽默反諷的口氣,來回應這些古板僵硬的法利賽人:你們總說陳的好,但是我的話不是陳酒呢!

今天,我們也可能是食古不化的人嗎?